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乙醇胺脱氢氧化制亚氨基二乙酸Cu/ZrO_2催化剂的研究
作 者: 夏从桥
导 师: 杨元法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二乙醇胺 亚氨基二乙酸 Cu/ZrO2催化剂 相互作用
分类号: TQ2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亚氨基二乙酸(Iminodiacetic Acid简称ID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制药、橡胶、电镀工业和金属加工等领域,其中,最主要用途是用于生产化学除草剂草甘膦。工业上生产亚氨基二乙酸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通过二乙醇胺(DEA)脱氢氧化法制亚氨基二乙酸因生产成本低、操作流程简单,且无污染,产品收率和纯度高,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本研究分别采用顺加和逆加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O/ZrO2复合氧化物,利用氢气或硼氢化钾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制得目标催化剂(Cu/ZrO2)。通过TG-DTA、XRD、BET、SEM、N2O滴定和H2-TPR等实验,重点考察了沉淀顺序、焙烧温度、活化方法、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焙烧温度显著影响催化剂组分的晶型,逆加法制备催化剂发生相变的温度明显低于顺加法制备的催化剂;N2O滴定结果显示,逆加共沉淀法制备,400℃焙烧的Cu/Zr02催化剂铜比表面积最大,晶粒最小;H2-TPR结果显示,CuO还原峰向低温方向偏移,表明活性组分Cu(O)与载体ZrO2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使用逆加共沉淀法、400-500℃焙烧、氢气做还原剂(H2和N2体积比1:3)230℃活化1.5小时后制备的Cu/Zr02催化剂,铜含量(wt%)为20%,催化活性较高,首次使用时产物的收率达96.3%,重复使用12次产物的平均收率仍在86%以上;而使用顺加共沉淀法、500℃焙烧,硼氢化钾做还原剂室温活化4小时后制备的Cu/Zr02催化剂,铜含量(wt%)为20%,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首次使用时产物的收率可以达到95.3%,催化剂重复使用16次产物的平均收率仍在85%以上。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6 1.1 绿色化学 9-11 1.1.1 绿色化学的概念 9 1.1.2 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 9 1.1.3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9-10 1.1.4 绿色化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10-11 1.2 草苷膦概述 11-13 1.2.1 草苷膦的性质 11 1.2.2 草苷膦的应用 11-12 1.2.3 草甘膦合成的方法 12-13 1.3 亚氨基二乙酸概述 13-19 1.3.1 亚氨基二乙酸的性质 13-14 1.3.2 亚氨基二乙酸的应用 14-15 1.3.2.1 用于农药工业上合成草甘膦 14 1.3.2.2 用作螯合剂 14 1.3.2.3 用于制备氮川三乙酸 14-15 1.3.2.4 用于合成聚酯树脂 15 1.3.2.5 其他应用 15 1.3.3 亚氨基二乙酸的合成方法 15-18 1.3.3.1 氯乙酸与氨反应 15 1.3.3.2 亚氨基二乙腈水解法 15-16 1.3.3.3 氮川三乙酸分解法 16 1.3.3.4 二乙醇胺脱氢氧化法 16-17 1.3.3.5 肼抱二乙酸合成法 17 1.3.3.6 以氨基乙酸为原料合成法 17-18 1.3.4 国内研发、生产状况 18-19 1.3.5 市场发展前景 19 1.4 二乙醇胺脱氢氧化生成亚氨基二乙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9-21 1.4.1 国外发展情况 19-21 1.4.2 国内发展情况 21 1.5 Cu/ZrO_2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21-24 1.5.1 氧化锆的结构与应用 21-22 1.5.2 Cu/ZrO_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2-23 1.5.2.1 浸渍法(IM) 22-23 1.5.2.2 共沉淀法(CP) 23 1.5.2.3 溶胶-凝胶法(sol-gel) 23 1.5.3 Cu/ZrO_2催化剂的应用 23-24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24-26 1.6.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24-25 1.6.2 研究内容 25-26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6-34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6-27 2.1.1 实验试剂 26 2.1.2 实验设备 26-27 2.2 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确定 27 2.3 Cu/ZrO_2催化剂的制备 27-29 2.3.1 CuO/ZrO_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27-28 2.3.2 催化剂的活化 28-29 2.4 催化剂的表征 29-30 2.4.1 差热扫描量热法(TG-DTA) 29 2.4.2 粉末X射线衍射(XRD) 29 2.4.3 比表面积测定(BET) 29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9 2.4.5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 29-30 2.4.6 N_2O滴定 30 2.5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30-34 2.5.1 亚氨基二乙酸的制备 31-32 2.5.2 产物的分析 32-34 2.5.2.1 0.05 mol.L~(-1)NaOH的标定 32 2.5.2.2 产物中亚氨基二乙酸钠浓度的测定 32-34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4-57 3.1 实验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确定 34-36 3.2 催化剂的制备 36 3.3 催化剂的表征 36-47 3.3.1 催化剂的TG-DTA表征 36-37 3.3.2 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征 37-43 3.3.2.1 CuO/ZrO_2复合氧化物的XRD表征 37-38 3.3.2.2 氢气活化后Cu/ZrO_2催化剂的XRD表征 38-42 3.3.2.3 硼氢化钾活化后Cu/ZrO_2催化剂的XRD表征 42-43 3.3.3 催化剂的SEM表征 43-44 3.3.4 催化剂的N_2O滴定 44-45 3.3.5 催化剂的H_2-TPR表征 45-47 3.4 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 47-55 3.4.1 铜的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7-48 3.4.2 焙烧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8-49 3.4.3 催化剂的还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9-53 3.4.3.1 氢气还原 49-52 3.4.3.2 硼氢化钾还原 52-53 3.4.4 催化剂重复性能测试 53-55 3.5 结论 55-57 参考文献 57-63 作者简介、撰写和发表的文章目录 63-64 致谢 64-65
|
相似论文
-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 酸模根际产铁载体矿物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与矿物相互作用,Q93-33
-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重复单元ORF94的序列差异分析及囊膜蛋白的相互作用,S945.1
-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 卷曲螺旋蛋白52与TRAF6及其家族成员相互作用对NF-κB通路的影响研究,R363
- 抗重金属汞、铜、锌单抗可变区序列的克隆鉴定、真核表达及三维模拟,X171.5
-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S945
- 咪唑离子液体在溶液中的簇集和微观结构研究,O645.1
- 离子液体对壳聚糖溶解性能的研究,O636.1
- 体外预测己烯雌酚引起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R96
- 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光谱及分子对接研究,R96
- 非生物胁迫对三种泥炭藓生长与植物相互作用的影响,Q945.78
- 烷基甜菜碱复合体系溶液性质的研究,TQ423.3
-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铁卟啉和去铁胺之间的相互作用,R96
-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PARP-1在VDR转录调节中作用的研究,R541
- 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O的保护作用,R587.2
- 莲心生物碱的荧光法含量测定及甲基莲心碱对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R965
- 基于CYP3A4代谢的中药麝香保心丸多成分相互作用研究,R28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 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 > 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 >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