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

作 者: 陈彦芳
导 师: 刘丽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寄宿生 心理健康 团体干预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3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及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学校撤并、寄宿生大量增多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在“集中生源,解决学生上学距离远”、“优化管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有学者反对小学寄宿制,许多研究显示,寄宿制对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诸多不利影响。本研究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通过寄宿生与走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用科学详实的数据分析农村小学寄宿制封闭式管理对寄宿生心理产生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心理学理论,制定团体心理干预方案,对低于心理健康正常水平的寄宿生进行心理干预,以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寄宿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调查了山西省吕梁地区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中496名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调查结果,选取五年级两个班级的寄宿生作为干预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一个班为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进行十周的团体辅导干预。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46名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58%,250名走读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8%。(2)农村小学寄宿生在情绪障碍、社会适应困难、行为障碍3个分量表和总量表得分上显著高于走读生,即寄宿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走读生。(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维度是社会适应困难,其次是品德缺陷、情绪障碍、学习障碍、性格缺陷和行为障碍。(4)农村小学寄宿生中男生在品德缺陷、行为障碍和总量表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即寄宿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寄宿女生。(5)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习障碍得分显著高于中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情绪障碍和品德缺陷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而高年级的性格缺陷、社会适应困难、不良习惯、行为障碍得分以及总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和中年级;高年级的特种障碍得分显著高于中年级。(6)本研究制定的干预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小学高年级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了高年级寄宿生社会适应不良的现状。(7)团体辅导后学生和教师的感受进一步证明团体辅导干预方案是有效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0-12
ABSTRACT  12-14
1 问题的提出  14-16
2 文献综述  16-28
  2.1 寄宿生的概念界定  16
  2.2 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综述  16-27
    2.2.1 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群体类型  16-17
    2.2.2 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基本方法  17-18
    2.2.3 寄宿制教育对寄宿生成长影响的研究  18-22
    2.2.4 寄宿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22-25
    2.2.5 寄宿生心理干预的研究  25-26
    2.2.6 现有寄宿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6-27
  2.3 研究目的  27
  2.4 研究意义  27-28
    2.4.1 理论意义  27
    2.4.2 现实意义  27-28
3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8-39
  3.1 研究目的  28
  3.2 研究方法  28-29
    3.2.1 被试  28
    3.2.2 研究工具  28-29
    3.2.3 研究过程  29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9
  3.3 研究结果  29-34
    3.3.1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  29-30
    3.3.2 影响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30-32
    3.3.3 访谈结果分析  32-34
  3.4 讨论  34-38
    3.4.1 农村小学寄宿生与走读生心理状况的差异  34
    3.4.2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状况的主要表现  34-36
    3.4.3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36-37
    3.4.4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37-38
  3.5 结论及对干预的启示  38-39
4 农村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  39-50
  4.1 研究目的  39
  4.2 研究方法  39-43
    4.2.1 研究设计  39
    4.2.2 被试  39-40
    4.2.3 研究工具  40
    4.2.4 研究假设  40
    4.2.5 干预方案  40-42
    4.2.6 研究过程  42-43
    4.2.7 数据处理  43
  4.3 研究结果  43-48
    4.3.1 团体辅导结果与分析  43-47
    4.3.2 实验组《辅导活动观点调查表》回馈结果  47-48
  4.4 讨论  48-50
    4.4.1 关于团体辅导结果的讨论  48-49
    4.4.2 有待解决的问题  49-50
5 本研究的不足  50-51
6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7
附录  57-6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4-65
致谢  65-66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6-68

相似论文

  1.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2.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3.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4.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5.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6.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测评,G625.1
  7.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8.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探索,G444
  9. 构建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系统的实践研究,G441
  10.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11.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12. 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B844.1
  13.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B844.2
  15. 在公务员队伍中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实践探索,D630
  16. 辽宁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其家长及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7. 提高职业学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问题研究,G444
  18. 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初步修订,B849
  19. 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G441
  20. 初中生人际交往恐惧的现状调查与团体干预,B844.2
  21. 长春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4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