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
作 者: 胡雯
导 师: 王敬群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心理虐待 依恋 学校归属感 心理健康
分类号: B8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心理虐待(Psychological Maltreatment)指心理虐待主要来源于对儿童有责任义务、关系密切的人,是持续、重复、不适当的行为,它大大损害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但这些行为不涉及对儿童身体和性的接触,包括恐吓、忽视、贬损、干涉和纵容五种类型。研究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初中生心理虐待发生情况及其与依恋、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对349名心理虐待阳性初中生进行问卷施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CPANS)、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四套量表施测。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结果:(1)50.8%的心理虐待阳性率。恐吓是最多见的心理虐待类型,贬损是最少见的心理虐待类型。(2)心理虐待阳性者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年级越高心理虐待报告率也越高,有年级差异。在干涉维度上,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干涉越大。母亲无固定职业心理虐待检出率最高。(3)心理虐待阳性者女生的同伴依恋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年级差异也显著,八年级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得分最高,九年级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都是最低。依恋随着年级呈先增再降的变化。(4)心理虐待阳性者中,女生学校归属感比男生高。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学校归属感较高。报告有心理虐待阳性者年级越高学校归属感越低。(5)心理虐待阳性者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同伴依恋和亲子依恋也越低,学校归属感越低。依恋和学校归属感的情况是可以预测心理虐待阳性者心理健康水平的。(6)同伴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对心理健康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初中生遭受心理虐待比较普遍,对于心理虐待阳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从同伴依恋和学校归属感两方面着手,在学校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以弥补他们在家庭里受到的心理虐待。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引言 7-8 1 文献综述 8-18 1.1 儿童期心理虐待 8-12 1.1.1 心理虐待的定义 8 1.1.2 心理虐待的理论 8-9 1.1.3 国内外有关心理虐待的相关研究 9-12 1.2 依恋 12-15 1.2.1 依恋的定义及理论 12 1.2.2 相关研究 12-15 1.3 学校归属感 15-18 1.3.1 学校归属感定义及理论 15 1.3.2 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 15-18 2 问题提出及本研究设计 18-22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意义 18-19 2.1.1 以往研究不足 18 2.1.2 研究意义 18-19 2.2 研究设计 19-22 2.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9 2.2.2 研究目的和假设 19-20 2.2.3 研究方法 20-22 3 研究结果 22-38 3.1 初中生心理虐待的现状和差异分析 22-25 3.1.1 初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阳性率的情况 22 3.1.2 不同性别初中生心理虐待的差异 22-23 3.1.3 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虐待的差异 23 3.1.4 与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差异 23-24 3.1.5 与父亲和母亲职业的差异比较 24-25 3.2 初中生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的差异分析 25-27 3.2.1 不同性别初中生的依恋差异 25 3.2.2 不同年级初中生的依恋差异 25-27 3.3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分析 27-29 3.3.1 不同性别的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 27 3.3.2 不同年级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 27-28 3.3.3 是否担任班干部的差异 28-29 3.4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 29-32 3.4.1 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29 3.4.2 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29-31 3.4.3 不同父母亲职业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31-32 3.5 心理虐待、依恋、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32-33 3.6 心理虐待、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33-34 3.7 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在心理虐待和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34-38 3.7.1 同伴依恋在心理虐待和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35-36 3.7.2 学校归属感在心理虐待和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36-38 4 讨论 38-49 4.1 初中生遭受心理虐待情况 38-39 4.2 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虐待与社会学人口特征的关系 39-41 4.2.1 不同性别心理虐待的差异分析 39 4.2.2 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虐待结果的分析 39-40 4.2.3 父母亲不同文化程度对初中生心理虐待的影响 40 4.2.4 与父亲和母亲职业的差异比较 40-41 4.3 初中生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的差异分析 41-42 4.3.1 不同性别的依恋情况 41-42 4.3.2 不同年级初中生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的差异性比较 42 4.4 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分析 42-44 4.4.1 不同性别的学生学校归属感情况 42-43 4.4.2 不同年级初中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性比较 43 4.4.3 与是否担任班干部差异比较 43-44 4.5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 44-45 4.5.1 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44 4.5.2 不同年级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性比较 44 4.5.3 不同父母职业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性比较 44-45 4.6 心理虐待、依恋、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45-47 4.6.1 心理虐待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45-46 4.6.2 依恋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46 4.6.3 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46-47 4.7 心理虐待、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47-48 4.8 心理虐待、依恋、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四者的关系 48-49 5 研究总结 49-51 5.1 研究结论 49 5.2 研究特色 49-50 5.3 教育启示 50-51 参考文献 51-54 附录 54-56 致谢 56-57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57
|
相似论文
-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 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B844.1
-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 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G449
-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 广州市小学生社会接纳性、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的研究,G625.5
-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的探索,G444
-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B844.5
- 青少年行为智慧及其与社会智力的关系,B844.2
- 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B844.1
- 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性心理的关系研究,G444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B844.2
- 在公务员队伍中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实践探索,D630
- 交互分析理论视角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G645.5
- 中国核电厂操纵人员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的初步修订,B849
-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G633.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