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在手性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冯婷婷
导 师: 王煜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非除氧室温磷光 手性识别 磷光寿命 重原子微扰剂
分类号: O65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章:首先简述了非除氧室温磷光的研究背景,重点介绍了环糊精诱导的非除氧室温磷光法的几种典型体系。然后简要介绍了手性识别的方法以及常用的手性选择剂。最后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在手性选择剂Y-环糊精的水溶液中,以溴代环己烷(BrCH)作为重原子微扰剂,辛可宁(CN)和辛可尼丁(CD)可以被诱导产生较强的室温磷光,其中CN的强度大约是CD的4倍。磷光衰减呈双指数形式,CN和CD的寿命分别为7.384和1.213ms,5.443和0.064 ms,差别为30.26%和180.4%,因此基于两者磷光强度及寿命的差别可以实现CN/CD对映体的手性识别。第三章:非除氧的α-环糊精(α-CD)水溶液中,加入1,2-二溴乙烷(1,2-DBE),樟脑醌(CQ)可以被诱导产生强的室温磷光。实验结果表明CQ、a-CD和1,2-DBE形成包结比为1:2:2的三元包结物。(R)-CQ和(S)-CQ的室温磷光都符合单指数衰减,寿命分别为(0.274±0.014)ms和(0.639±0.021)ms。由此可以利用时间分辨室温磷光实现CQ对映体的手性识别。另外,体系的磷光强度变化和对映体混合物中(R)-(S)-CQ两者的比例成一定的线性关系,从而可以定量对映体混合物的组成。一维、二维核磁数据表明,CQ从大口端、1,2-DBE从小口端分别进入环糊精的疏水空腔,从而形成稳定的三元包结物CQ/1,2-DBE/a-CD。第四章:在重原子微扰剂IBu存在下,β-环糊精可以诱导萘普生(Nap)产生较强的非除氧室温磷光。(R)-Naproxen的磷光强度要大于(S)-Naproxen,且体系的磷光强度变化和对映体混合物中(R)-(S)-Nap两者的比例成一定的线性关系,由此可以定量对映体混合物的组成。(R)-和(S)-Naproxen的磷光都符合单指数衰减,寿命分别为2.535±0.056 ms和1.798±0.076 ms,相差34.02%,由此可以实现二者的手性识别。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0-11
ABSTRACT  11-13
第一章 绪论  13-37
  1.1 非除氧室温磷光的研究背景  13-16
    1.1.1 磷光光物理基础  13
    1.1.2 室温磷光法的发展  13-14
    1.1.3 环糊精诱导的非除氧室温磷光  14-16
  1.2 手性及手性识别  16-25
    1.2.1 手性  16-19
    1.2.2 手性识别及研究意义  19
    1.2.3 手性识别方法简介  19-22
    1.2.4 手性选择剂  22-25
  1.3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5
  参考文献  25-37
第二章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手性识别辛可宁和辛可尼丁  37-49
  2.1 前言  37
  2.2 实验部分  37-38
    2.2.1 试剂  37-38
    2.2.2 仪器  38
    2.2.3 实验方法  38
  2.3 结果与讨论  38-45
    2.3.1 CN和C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38-39
    2.3.2 CN和CD的磷光光谱图  39-41
    2.3.3 pH值对CN和CD室温磷光和荧光强度的影响  41
    2.3.4 不同的环糊精对CN/CD手性识别的影响  41-42
    2.3.5 γ-CD浓度对CN和CD室温磷光强度的影响  42-43
    2.3.6 不同重原子微扰剂的影响  43-44
    2.3.7 BrCH浓度对CN和CD室温磷光强度的影响  44
    2.3.8 乙醇分子的影响  44
    2.3.9 磷光寿命的测量  44-45
  2.4 结论  45
  参考文献  45-49
第三章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手性识别樟脑醌对映体  49-65
  3.1 引言  49
  3.2 实验部分  49-50
    3.2.1 试剂  49-50
    3.2.2 仪器  50
    3.2.3 实验方法  50
  3.3 结果与讨论  50-61
    3.3.1 CQ的光谱性质研究  50-52
    3.3.2 磷光测定条件的优化  52-56
    3.3.3 包合平衡的推导  56-58
    3.3.4 磷光寿命的测定  58-59
    3.3.5 核磁共振数据  59-61
  3.4 结论  61
  参考文献  61-65
第四章 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手性识别萘普生  65-77
  4.1 引言  65
  4.2 实验部分  65-66
    4.2.1 试剂  65-66
    4.2.2 仪器  66
    4.2.3 实验方法  66
  4.3 结论与讨论  66-74
    4.3.1 (R)-Nap和(S)-Nap的紫外光谱  66-67
    4.3.2 (R)-Nap和(S)-Nap磷光光谱  67-68
    4.3.3 pH对(R)-Nap和(S)-Nap磷光强度的影响  68
    4.3.4 不同重原子微扰剂的影响  68-69
    4.3.5 β-CD浓度对(R)-Nap和(S)-Nap磷光强度的影响  69-70
    4.3.6 IBu浓度对(R)-Nap和(S)-Nap磷光强度的影响  70
    4.3.7 放置时间的影响  70-71
    4.3.8 磷光寿命的测量  71-72
    4.3.9 对映体混合物的磷光强度测定  72
    4.3.10 包结平衡的推导  72-74
  4.4 结论  74
  参考文献  74-77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77-79
致谢  79-81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81-85

相似论文

  1. 环糊精诱导芴及氨基芴的非除氧室温磷光研究,O657.3
  2. β-环糊精及化学修饰β-环糊精的分子识别作用研究,O636.12
  3. 3-羟基丁酸乙酯及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和PMBCD手性拆分机理的理论研究,O621.25
  4. 手性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的合成及手性识别性能研究,O631.3
  5. 时间分辨荧光、磷光法在手性分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O656
  6. 手性荧光分子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手性识别研究,TP212.2
  7. 光学活性两亲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O631.3
  8.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分离药物对映体,O657.72
  9. 具有光电催化功能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膜的制备及应用,TB383.2
  10. 接枝有螺旋大分子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手性识别能力,O631.3
  11. 含螺旋大分子聚合物共交联网络的制备及手性识别性能研究,O631.3
  12. 环肽与利胆醇包合物的理论研究,R914
  13. 三聚硫氰酸交联树脂和L-胱氨酸氨基醇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TQ320.1
  14. 多元曲线分辨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O651
  15. 基于高分散水滑石和手性螺旋氧化硅材料的纳米—生物界面构筑与调控,TB383.1
  16. 壳聚糖修饰电极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TP212.2
  17. 光谱法研究普萘洛尔与ctDNA相互作用及手性识别,R917
  18. 光谱法研究萘普生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R914
  19. 环糊精对含能化合物的分子识别及其催化研究,O641.3
  20. 碱性条件下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合成研究,O633.2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仪器分析法(物理及物理化学分析法) > 光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