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泡沫金属微反应器内富氢重整气中CO优先甲烷化净化

作 者: 高军
导 师: 董新法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化学工艺
关键词: CO净化 CO优先甲烷化 泡沫镍 微反应器 Ni-Ru双金属催化剂
分类号: TQ20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富氢重整气中通常含有0.5~2vol%的CO,当其用于PEMFC的燃料时,将导致PEMFC的Pt电极中毒,从而直接影响PEMFC的性能,因此必须将富氢重整气中CO浓度降至100×10-6以下。CO优先甲烷化是去除富氢重整气中微量CO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之一,但CO甲烷化是强放热反应,传统的固定床反应器中由于传热的限制易于形成局部高温区,导致部分CO2被甲烷化而消耗过多的H2。采用高传质和传热的泡沫金属微反应器可以迅速将反应放热导出,可有效抑制CO2的甲烷化,减少H2的消耗。本文自行设计加工了一种泡沫金属微反应器并用于CO优先甲烷化反应,微反应器尺寸为70mm×50mm×3mm,泡沫镍片尺寸为30mm×27mm×1.8mm,催化剂为双金属4Ni-2Ru/ZrO2催化剂并将其涂布于泡沫镍片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B涂布法负载,即直接将泡沫镍片浸渍于催化剂浆液,在350℃下焙烧的催化剂活性较好,在260~300℃反应温度范围内可将CO出口浓度降低低于50×10-6,转化率在99.7%以上,CO2转化率在低于4%,H2消耗率在9%以下。其中,在260℃反应温度下可将CO降至最低出口浓度为7×10-6。本论文考察了催化剂预处理及反应工艺条件对CO选择性甲烷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温度过高导致Ru晶粒的长大,从而降低了催化活性,在300℃下还原3小时的催化剂活性效果最佳,260℃时可将CO出口浓度降至13×10-6。实验还发现,CO甲烷化的适宜反应温度随CO初始浓度的减小而降低。因此采用串联反应器进行梯级甲烷化可有效的降低反应温度,从而减少CO2的甲烷化,降低H2消耗率。低温下,在原料气中加入O2/CO体积比为2 :1的氧气,催化剂活性明显增加,在200℃时,CO的转化率就能达到30%以上,240℃时就能将CO出口浓度降至110×10-6。CO选择性甲烷化的适宜空速为2000~6000/h-1,最佳空速为5000/h-1。对催化剂进行连续72小时的稳定性测试实验表明,4Ni-2Ru/ZrO2双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CO出口浓度不超过80×10-6,CO的转化率均保持99.3%以上。通过XRD、TPR、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Ni、Ru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紧密的Ni-Ru金属簇,有效的促进Ni的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烧结能力,降低催化剂的还原温度。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31
  1.1 引言  12-13
    1.1.1 氢能源  12
    1.1.2 制氢技术  12
    1.1.3 燃料电池技术  12-13
  1.2 富氢气体中CO 的净化方法  13-15
    1.2.1 物理方法  13-14
    1.2.2 化学方法  14-15
  1.3 CO、CO_2甲烷化机理  15-17
  1.4 CO 优先甲烷化催化剂  17-22
    1.4.1 活性组分  17-20
    1.4.2 载体  20-21
    1.4.3 助剂  21-22
  1.5 微反应器的应用  22-29
    1.5.1 微反应器的特性  22-24
    1.5.2 微反应器的发展现状  24-29
  1.6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9-31
    1.6.1 研究目标  29
    1.6.2 研究内容  29-30
    1.6.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0-31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31-40
  2.1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31-32
  2.2 催化剂的制备  32-33
    2.2.1 Al_2O_3溶胶的制备  32-33
    2.2.2 纳米Al_2O_3载体的制备  33
    2.2.3 4Ni-2Ru/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33
  2.3 催化剂的涂布  33-34
  2.4 微反应器的创制  34-35
  2.5 催化剂活性评价  35-36
  2.6 数据处理  36-38
  2.7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38-40
    2.7.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8
    2.7.2 X 射线衍射方法(XRD)  38
    2.7.3 程序升温还原(TPR)  38
    2.7.4 催化剂与镍骨架结合强度测试  38-40
第三章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研究  40-49
  3.1 引言  40
  3.2 催化剂涂布方法的影响  40-43
    3.2.1 活性评价  40-41
    3.2.2 TPR 和XRD 表征  41-43
    3.2.3 催化剂涂层的性能  43
  3.3 焙烧温度的影响  43-45
    3.3.1 活性评价  43-44
    3.3.2 XRD 表征  44-45
  3.4 焙烧方法的影响  45-46
  3.5 催化剂负载量的影响  46-47
  3.6 催化剂涂层与镍骨架结合强度测试  47-48
  3.7 本章小结  48-49
第四章 反应工艺条件的考察  49-60
  4.1 引言  49
  4.2 温度的影响  49-52
    4.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49-50
    4.2.2 还原温度的影响  50-52
  4.3 空速的影响  52-53
  4.4 原料气组成的影响  53-55
    4.4.1 原料气中加入 O_2的影响  53-54
    4.4.2 原料气中CO 浓度的影响  54-55
  4.5 反应器串联  55-56
  4.6 不同ppi 泡沫镍的影响  56-57
  4.7 催化剂的稳定性的考察  57-59
    4.7.1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57-58
    4.7.2 XRD 表征  58-59
  4.8 本章小结  59-60
结论与建议  60-62
  结论  60-61
  建议与展望  61-62
参考文献  62-6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9-70
致谢  70

相似论文

  1. 微反应器中2,3-二氯吡啶的连续合成,TQ253.2
  2. 应用多相系统制备形貌可控的金属及氧化物纳米材料,TB383.1
  3. 带有整体材料固载酶微反应器的微流控芯片葡萄糖电化学检测方法,O629.1
  4. 微反应器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以及氧化苯乙烯的催化开环反应研究,O621.3
  5. 微反应器中快速氧化反应和低温锂卤交换反应研究,TQ03
  6. 微反应器中1,2,4-三嗪化合物的合成和聚丙烯酸类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TU528.042
  7. 基于MCM-41微反应器的微波辅助合成新方法研究,R914
  8. 贮备式锌—银电池氧化银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1.14
  9. 固定化酶反应器的制备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筛选酶抑制剂中的应用,TQ460.1
  10. 微反应器的构建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O621.3
  11. 泡沫金属型微结构反应器内CO优先氧化,O643.36
  12. 微凝胶负载杂多酸季铵盐复合微球制备及其脱硫研究,O613.51
  13. 开孔泡沫镍蠕变性质研究,O344.6
  14. 高比表面积镍(氧化镍)泡沫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TB383.4
  15. 钯/泡沫镍电极制备及其电催化还原水中氯酚的研究,X703.1
  16. 微通道内就地制备和原位转化重氮甲烷,TQ226.4
  17. 共轴微反应器制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微凝胶及其在微反应器中的应用,TQ316.3
  18. 苯乙烯在空心微球微反应器中的RAFT聚合,TQ325.2
  19. 催化氧化法处理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X701
  20. 碳纳米管负载金属镍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O643.3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化学反应过程 > 催化过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