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红曲黄色素固态发酵的研究

作 者: 程哲灏
导 师: 吴振强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发酵工程
关键词: 红曲霉 色素 色价 固态发酵
分类号: TS20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红曲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着色已有悠久的历史。在红曲色素的混合物中,从感官上来看,黄色素是最为鲜艳夺目的色素,目前在国内仅限于小样试验,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在食品及其它领域的应用目前也未得到充分的开发研究;但因其颜色较为独特、醒目,在众多需要着色剂的产品中都可以找到其应用前景,是值得开发的红曲色素品种。所以系统的研究如何开发红曲黄色素这一品种,提高黄色素的产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实验室保存的MYM2(Monascus anka mutant 2)为出发菌株,从提高黄色素色价入手,运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该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培养高产黄色素的菌株,探索简便、高产、优质的红曲黄色素的固态发酵技术路线,为大规模的固态发酵生产红曲黄色素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首先对MYM2进行诱变筛选,通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氯化锂、亚硝基胍的复合诱变,筛选出一株适合于固态发酵的红曲霉菌株MYM21。该菌株拥有良好的产黄色素能力,色素色价达到2500U/g,比诱变前的700U/g提高了3.57倍。而且拥有了良好的遗传性状,传代培养6代后未见产色素能力下降。对红曲黄色素的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Monascus anka mutant 21固态发酵生产黄色素的最佳培养方案为:以大米与玉米粒比例为2:1的混合物为发酵底物。初始含水量50%,接种量1.8ml种子液,发酵湿度80%,培养温度31℃,中期补水15%,发酵12 d。红曲黄色素色价由优化前的2500U/g增加到6656.34 U/g,提高了2.66倍,色调为0.90。对红曲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热稳定性较好在80℃能稳定存在,在100℃水浴3h仍有80%的残存率。红曲色素对光不稳定,在自然光下放置24h后红曲黄色素色价残存率为68.90%,红曲红色素的色价残存率为75.02%。紫外光对红曲色素具有较强的破坏能力,紫外光照射120min后,红曲黄色素色价残存率为44.56%,红曲红色素的色价残存率为50.13%。红曲色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氧化剂十分敏感,当H2O2的浓度达到14g/L,红曲色素大量分解,红曲黄色素色价残存率为20.67%,红曲红色素的色价残存率为32.54%。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7
  1.1 红曲及其活性物质  12-13
    1.1.1 抗菌活性物质  12
    1.1.2 降胆固醇及降血脂物质  12-13
    1.1.3 红曲霉产生的酶类物质  13
    1.1.4 抑制肿瘤活性成分  13
  1.2 红曲色素  13-20
    1.2.1 红曲色素的种类  14-16
    1.2.2 红曲色素的应用  16-17
    1.2.3 红曲色素合成途径  17-18
    1.2.4 红曲色素的理化性质  18-19
    1.2.5 红曲色素的安全性  19-20
  1.3 国内外研究生产现状  20-22
    1.3.1 传统红曲的生产工艺  20
    1.3.2 现代红曲的生产工艺  20-21
    1.3.3 红曲色素的研究及生产状况  21-22
  1.4 黄色素的应用现状  22-26
    1.4.1 姜黄色素  22-23
    1.4.2 栀子黄色素  23
    1.4.3 叶黄素  23-24
    1.4.4 红花黄色素  24-25
    1.4.5 红曲黄色素  25-26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26-27
第二章 红曲霉的诱变筛选  27-36
  2.1 材料与方法  27-29
    2.1.1 菌种、试剂与培养基  27-28
    2.1.2 试验设备  28
    2.1.3 种子培养和发酵方法  28
    2.1.4 诱变条件及方法  28-29
    2.1.5 分析方法  29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9-34
    2.2.1 诱变实验分析  29-31
    2.2.2 菌种选育结果分析  31-32
    2.2.3 菌落固态发酵结果分析  32-33
    2.2.4 红曲黄色素吸收光谱分析  33-34
    2.2.5 红曲霉突变菌株稳定性发酵实验结果分析  34
  2.3 本章小结  34-36
第三章 固态发酵法生产红曲黄色素发酵工艺的优化  36-46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6-38
    3.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6
    3.1.2 主要仪器  36-37
    3.1.3 实验方法  37-38
  3.2 结果与讨论  38-45
    3.2.1 发酵底物的确定  38-39
    3.2.2 发酵条件对红曲色素发酵的影响  39-43
    3.2.3 发酵条件正交试验  43-44
    3.2.4 生长曲线  44-45
  3.3 本章小结  45-46
第四章 红曲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46-51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6-47
    4.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6
    4.1.2 主要仪器  46-47
  4.2 结果与讨论  47-50
    4.2.1 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  47-48
    4.2.2 红曲色素的紫外光稳定性  48
    4.2.3 红曲色素的热稳定性  48-50
    4.2.4 红曲色素对氧化剂的稳定性  50
  4.3 本章小结  50-51
结论与展望  51-53
参考文献  53-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高产色素红曲菌株的选育及所产色素性质的研究,TS202.3
  2.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3. 马铃薯甲虫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及其机理,S435.32
  4.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IAc重组蛋白及土曲霉PNR2发酵产物的杀虫活性研究,S476.1
  5. 甜菜夜蛾与斜纹夜蛾触角细胞色素P450及酯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和组织表达分析,S433.4
  6.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氮素营养与生长监测研究,S513
  7.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水稻叶片氮素营养监测研究,S511
  8.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ES-2-4抗菌脂肽固态发酵工艺的研究,TQ936.16
  9. Angiopoietin-1对高糖培养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R587.2
  10. 固态发酵秸杆生产饲料蛋白及产物毒理学研究,S816
  11. 蓝光照射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L-型钙通道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R774.1
  12. 迟发的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与CRX基因突变相关性的研究,R774.1
  13. 红曲色素的制备、分离及黄色素结构表征,TS264.4
  14. 花生红衣中红色素、原花色素的提取及分离纯化的研究,TS202.3
  15. 我国鳑鮍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S917.4
  16. 动物性中药材地龙DNA条形码的初步研究,R282.5
  17. 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α1D亚基蛋白表达及分泌功能的影响,R774.1
  18. 体外预测己烯雌酚引起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R96
  19. 色素在家蚕体内转移的研究,S881
  20. 海藻色素糖蛋白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研究,R735.7
  21. 细胞色素P450中配体进出通道和协同效应的研究,Q559.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食品原料及添加剂 > 食品添加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