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探析

作 者: 牛莉
导 师: 杨长荣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设置 教育目标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02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时至今日,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已接近两个世纪,并得到世人越来越广泛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开始启动宏大的文化素质教育工程,作为贯彻落实文化素质教育精髓的通识教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开始在多所大学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模式的结合体,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实施模式,它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判断力准确、洞察力敏锐的社会新人。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专业教育为主,并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开展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实效性不高等。但鉴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不能削弱只能加强,所以在现阶段要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是分开实施的,而二者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很多方面都有共通之处,因此怎样使二者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便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鉴于此,本文打算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内涵、课程设置以及目标等为研究切入点,来探究二者的关系,并尝试提出将二者结合实施的建议和对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说明本论文的选题初衷和研究意义,将有关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介绍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首先对通识教育的目标、内涵和历史沿革做了介绍,然后再具体分析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原因、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文中又指出我国大学要有效实施通识教育,应该借鉴美国、日本、香港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内涵和功能,详细分析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课程设置,并对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首先将国内外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进行比较,详细分析和比较二者的课程设置、目标等。其次重点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最后得出二者应结合实施的结论。第五部分针对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实施的具体建议:亟待开展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改革课程设置,使之更加合理,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借助通识教育的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二者共同发展。最后又提出推进二者结合的其他具体措施。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本研究力图在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新意:第一,对高校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分析和论述。本研究在援引相关文章和专著的基础上,再结合高校课程设置和开展的实际,对二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力图挖掘出二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实施更富有实效性。第二,对高校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实施的建议。本研究主要对如何将二者结合实施的途径进行了探索,这些途径和对策大多与实际结合比较密切,为研究高校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实施开辟了另一个视角。但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理论性研究不够。由于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研究的专著与文章非常少,加上笔者的理论素养有限,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理论性研究相对欠缺。第二,对如何将二者结合实施的途径探索要做进一步的论证。由于文献资料有限,加上实际调查研究的局限性,所以可能会影响途径探索的全面性。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6
Abstract  6-12
0. 绪论  12-18
  0.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12-14
    0.1.1 问题的提出  12-13
    0.1.2 研究的意义  13-14
  0.2 相关的研究综述与研究思路  14-17
    0.2.1 相关的研究综述  14-17
    0.2.2 研究思路  17
  0.3 研究方法  17-18
1. 通识教育  18-35
  1.1 通识教育概述  18-22
    1.1.1 通识教育的目标、内涵  18-19
    1.1.2 通识教育的历史沿革  19-22
  1.2 我国内地高校的通识教育  22-29
    1.2.1 实施通识教育的原因及意义  22-23
    1.2.2 通识教育的现状  23-25
    1.2.3 通识教育应该树立的目标  25-27
    1.2.4 通识教育的手段及课程设置  27-29
  1.3 国外与港台地区高校的通识教育  29-35
    1.3.1 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  29-30
    1.3.2 日本高校的通识教育  30-31
    1.3.3 香港高校的通识教育  31-32
    1.3.4 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  32-35
2. 思想政治教育  35-43
  2.1 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35-38
    2.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35-36
    2.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功能  36-37
    2.1.3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37-38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38-43
    2.2.1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课程设置  38-39
    2.2.2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39
    2.2.3 国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39-43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43-55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  43-48
    3.1.1 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  43-46
    3.1.2 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  46-48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分析  48-55
    3.2.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都不是专业课,因此它们具有相同的性质  48-49
    3.2.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对通识教育课程同样起着导向作用  49-50
    3.2.3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  50
    3.2.4 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是相互统一的  50-53
    3.2.5 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应结合实施  53-55
4. 对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实施的建议  55-61
  4.1 亟待开展对二者关系的研究  55-56
  4.2 改革二者的课程设置,使之更加合理  56-57
  4.3 借助通识教育的开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7-59
  4.4 推进二者结合的其他具体措施  59-61
结语  61-62
参考文献  62-66
致谢  66-67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7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G642.3
  4.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5.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6.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8.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9.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G712.3
  10.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11.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2.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3. 税务系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812.42
  14.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5.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6.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7.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641
  18.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19.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20.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21.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