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影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
作 者: 张秀琴
导 师: 司汉武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法治化 现代化 传统文化
分类号: D920.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进程不断推进,但法治并没有真正走进生活,原因之一是法治文化根基的缺失,特别是传统文化中人情的影响。人情“对人不对事”,与法律制度“对事不对人”的运作要求相对立。人情观念造成法律制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效力下降。中国人情观念十分发达,理性化要求的法治规则与中国社会人情交往的潜规则并不合拍,人情观念对法律及司法制度的侵蚀造成法治化进程步履蹒跚。集权政治与人情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造成在人治传统十分深厚的中国推行理性和法治的任务十分艰巨。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本位论、权利义务关系中的义务本位论、官民关系中的权力本位论(官本位)、公私关系中的崇公抑私论、文化类型中的道德中心论以及动机效果关系中的动机中心论,构成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色,而这种特色具有抑制以人本主义、平等主义、理性主义、权利本位论为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产生和传播的作用。只有积极培育适合于法律制度和依法治理的理性文化,才能有效推进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使法治秩序变成生活现实。从传统的人治国家和人情社会转变为现代的法治国家和理性社会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选择。法理型制度的合法性基础来自基于经济理性的自由竞争和交换,在其中,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非人格化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制度有别于传统社会注重忠诚、亲疏远近等人格化情感关系的制度非理性。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具有开放性、进取性和革命性,而传统社会则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传统性。只有法理型的制度理性扬弃了传统社会的制度非理性,才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制度目标,和谐社会也才有可靠的制度保障。从文化的维度研究法治是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法治现实探索和反思的结果。中国正在描绘的一幅可能的法治图景,是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到法治文化的传播再到法治理念的普及。法治必须以公民对于法律制度的信赖为前提,而信赖的基础则是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对自由的幸福生活追求的权利的保障。市场化改革不仅向社会的法治化提出了要求,各国已有的经验也为中国法制精神的培植提供了路径——制度文化实现从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从道义本位到利益本位,从动机中心到效果中心的转型。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导言 9-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0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3 1.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 1.1.2 应用价值 11-13 1.2 选题的依据 13 1.2.1 理论依据 13 1.2.2 社会现代化和法治化的要求 13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5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15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5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6 1.5 研究方法 16-17 1.5.1 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 17 1.5.2 因果分析与功能分析相结合 17 1.5.3 参与观察与文献整理相结合 17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17-18 1.6.1 文化批判主义视角 17-18 1.6.2 社会现代化和制度理性化的致思路径 18 1.7 面临的技术难点和问题及拟采取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18-20 第二章 法律和制度现代化的分析工具 20-25 2.1 人情社会与理性社会 20-21 2.2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21-22 2.3 乡民社会与市民社会 22 2.4 百姓社会与公民社会 22-23 2.5 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 23-25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制度表现 25-38 3.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5-31 3.1.1 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本位论 26-27 3.1.2 官民关系中的权力本位论 27-28 3.1.3 公私关系中的崇公抑私论 28-29 3.1.4 权利义务关系中的义务本位论 29-30 3.1.5 文化形态中的道德中心论 30 3.1.6 动机效果关系中的动机中心论 30-31 3.2 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表现 31-38 3.2.1 人情重于法律 32-33 3.2.2 礼法思想与王法观念 33-34 3.2.3 权力本位的治民之法 34-35 3.2.4 法不责众观念 35-36 3.2.5 道德先行与过罚观念 36 3.2.6 报应观念与责任缺失 36-37 3.2.7 阶级之法与正义之法 37-38 第四章 影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传统文化因素 38-51 4.1 天道观念与法律信仰 38-41 4.1.1 法律信仰与宗教的关系 38-39 4.1.2 中国的宗教信仰情况 39-40 4.1.3 “礼法”与法律信仰的关系 40-41 4.2 变通观念与政治实用主义 41-43 4.3 权利(权力)与义务(责任)的严重失衡 43-45 4.4 世俗功利主义的信仰传统 45-46 4.5 自律迷信与监督机制的缺失 46-48 4.5.1 权神一体的道德人假设 46 4.5.2 义利关系与法律形态 46-48 4.6 百姓意识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48-51 4.6.1 百姓意识的政治本质 48-49 4.6.2 看客心理及其危害 49 4.6.3 公有观念与公共意识 49-51 第五章 中国法治文化的建设与展望 51-55 5.1 中国法治文化的建设 51-54 5.1.1 从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 51-52 5.1.2 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 52-53 5.1.3 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53 5.1.4 从道义本位到利益本位 53-54 5.2 法治文化的展望 54-55 结语 55-56 参考文献 56-58
|
相似论文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 江苏食盐物流现代化方案的研究,F259.2
-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 农业信息化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F320.1
- 《空床日记》中的现代人综合症,I561.074
- 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J722.4
-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法治化研究,G649.2
- 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4
- 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学府与政府,K25
- 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954
- 论中国刑法现代化的伦理制约,D914
- 论工商行政执法的法治化,D922.1
- 我国出入境管理法治化研究,D922.14
- 教育政策视角下的“京剧进课堂”调查研究,J821
- 袁世凯与清末立宪(1901-1911),D921
- 农民法律意识研究,D920.0
- 晋南农民现代化研究,F327
- 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农业引领区建设研究,F327
-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K712
- 木雕花板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J314.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