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五音戏中的女性情结

作 者: 梁莹莹
导 师: 蓝雪霏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五音戏 传统社会 女性情结
分类号: J8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五音戏,原名“周姑子”,为流行于鲁中地带的民间小戏。身处北方地域、根于齐地文化区的五音戏,非但无北方刚劲之风却颇具南方风味,腔韵酸甜柔美,有“北方越剧”之称。五音戏表演风格偏阴柔,从曲种来源、戏剧剧本、戏台呈现以及戏腔韵味等方面均折射出与五音戏当地女性特质之关联。五音戏反映出传统社会下的女性生活——人在戏中,通过戏剧表现出当地女性在男权压抑下的性释放、性抗拒与性憧憬。五音戏深受当地女性欢迎,从戏中戏语与戏迷戏语中可透析出女性观众对五音戏的欣赏、利用、互动、回味逐渐渗透直至达到痴迷,可谓人戏一体,戏在人中。五音戏在演员性别转变中经过了纯男性到混合性别再到纯女性的过渡,演员性别的转变体现出了五音戏的阴性回归同时也透析出了引起性别变化的深层次的社会意识因素与经济因素,五音戏的阴性回归实现了戏台之上女性地位的转变与提升,但同时亦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从以上方面探求五音戏中的女性情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4
中文文摘  4-6
目录  6-8
绪论  8-18
第一章 五音戏概述  18-28
  第一节 五音戏流行区域及其地理文化背景依托  18-19
  第二节 五音戏来源  19-20
  第三节 五音戏剧目  20-22
  第四节 五音戏艺术特色  22-28
    一、方言  22-23
    二、音乐  23-25
    三、艺术风格  25-28
第二章 五音戏阴柔性征  28-42
  第一节 戏源之女性关联  28-30
    一、"周姑子":乞丐之悲凉  28-29
    二、"肘鼓子":摇臂扭臀之媚趣  29-30
  第二节 戏本之女性特征  30-32
    一、女性行为特征  30-31
    二、女性性格特征  31-32
  第三节 戏台之女性呈现  32-36
    一、旦角地位之首要性  32-33
    二、旦角形象之多样性  33-34
    三、邓洪山与传统旦角  34-36
  第四节 戏腔之女性韵味  36-42
    一、唱词  36-37
    二、唱腔  37-42
第三章 五音戏与女性传统社会——"戏剧与现实—人在戏中"  42-52
  第一节 男权压抑下的性释放  42-46
    一、性审美  42-44
    二、性愉悦  44-46
  第二节 男权压抑下的性抗拒  46-50
    一、戏台主性与现实次性  46-48
    二、戏剧诱导与现实抗拒  48-50
  第三节 男权压抑下的性憧憬  50-52
第四章 五音戏与女性痴迷——"人戏一体——戏在人中"  52-60
  第一节 戏语——土风俚语 表情达意  52-57
    一、欣赏——听戏听腔 有韵有香  52-53
    二、利用——娱乐生活 增补智慧  53-55
    三、互动——台上表演 台下评点  55-56
    四、回味——记忆烙印 审美习惯  56-57
  第二节 戏情——三声五韵 拴身系心  57-60
    一、渗透——狗都会哼哼  57-58
    二、痴迷——拴老婆橛子  58-60
第五章 五音戏演员性别之阴性回归  60-70
  第一节 男性主宰到女性独秀  60-64
    一、"周姑子"时代之男性独领风骚  60-61
    二、国立剧团之男女同台展艺  61-63
    三、"戏窝"庄户剧团之女性一枝独秀  63-64
  第二节 演员性别转换之因果分析  64-70
    一、演员性别转换之因  64-66
    二、演员性别转换之果  66-70
结论  70-72
参考文献  72-76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76-78
致谢  78-82
个人简历  82-84

相似论文

  1. 职业分割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F249.2
  2.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集》探寻海明威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I712
  3. 五音戏叙论,J825
  4. 影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D920.0
  5. 论五音戏的艺术特征及传承与发展,J825
  6. 故乡·童年·女性,I207.42
  7. 论《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女性情结,I712.074
  8.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资本与政治发展问题研究,D61
  9. 唐代拟代诗研究,I207.22
  10. 论苏雪林作品中的女性情结,I206.6
  11. 艺术的升腾和人性的拷问,I207.42
  12. 崇高的生命追求,I207.42
  13. 文化传统视阈下的中日老龄化社会,C913.6
  14. 清朝嘉道时期倡行节俭国策的思考,K249.3
  15. 中国证券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研究,D922.287
  16. 恽代英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G219.29
  17. 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C912.82
  18. 吉尔吉斯民族传统社会结构探析,K36
  19. 社会转型期音乐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J60-4
  20. 论中国春节的美学内涵,K892.2

中图分类: > 艺术 > 戏剧艺术 > 中国戏剧艺术 > 地方剧艺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