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益基金会运作的法律规制研究

作 者: 刘兰
导 师: 陶维东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经济法学
关键词: 公益基金会 主体 法律地位 运作 监管
分类号: D922.18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4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公益基金会运作过程的法律规制,其他方面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对公益基金会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研究是为了使“公益基金会”这一法律主体的概念更加清晰;公益基金会的法律地位决定其运作的具体形态,对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的研究是研究公益基金会的运作制度之基础;而对公益基金会进行监管是公益基金会成功运作的保障。以往不乏学者对公益事业进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很少涉及法律领域。并且,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公益事业的具体制度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关于公益事业的运作主体的问题,这也与我国公益事业运作主体的混乱状况有关。面对中国公益事业频发的丑闻以及我国目前公益基金会数量少、经济实力薄弱、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以及运作的具体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问题主要在于关于公益事业运作主体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对专业化运作的需求,公益基金会应该成为公益事业的运作主体,这是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经验,也是公益事业成熟的标志。然而,由于公益基金会主体地位不明确,相关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更无从谈起。公益基金会的运作是整个公益事业的核心,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本文的核心。要保障公益基金会的成功运作,首先必须明确其法律地位,同时,完善的监管体系的建立是公益基金会健康运作的保障。对公益基金会的运作过程进行法律规制应从对公益基金会财产的运用、财产的管理以及税收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第一部分厘清了公益基金会的概念,探寻了中外公益基金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通过对我国公益事业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公益基金会应该成为我国公益事业的主要运作主体,才能保障我国公益事业专业化运作与持续发展的观点。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公益基金会应该遵循既保持独立的人格,又与政府良性合作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的观点。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三部分,本部分对公益基金会运作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首先,笔者提出我国公益基金会的财产应该运用于可以解决受助人根本生活状况的领域;第二,笔者分析了中国现行公益基金会运作制度的现状和实际效果,同时与国外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了我国公益基金会应该采用公益信托的财产管理方式的观点;第三,笔者对我国现行涉及公益基金会运作的税收法律制度进行了评析,并对重构推动我国公益基金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税收法律制度提出了本文的见解。本文第四部分探讨了对公益基金会进行监管的法律制度。此部分首先对我国现行监管制度进行了分析,然后考察了国外相关制度,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包括内部监管(包括完善公益基金会监事会运作的法律制度、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加强公益基金会从业人员道德建设)和外部监管(包括完善政府和社会监督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监管体系的设想。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选题:公益基金会在我国虽然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时间,但是,在我国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公益基金会的法律制度也很不完善,学术上对其系统研究也不多。公益基金会的概念在我国是模糊的,把公益基金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主体进而研究其特有的法律制度的论文更是少见。有关研究集中在对慈善事业的各项具体制度的研究以及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上,并且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法学方面的研究很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对公益基金会支持力度的加大,公益基金会的作用将凸显,并将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对公益基金会的基本法律制度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笔者选择的课题符合时代的潮流。2、研究视角:本文着力于以关于公益基金会运作过程的法律规制的研究为核心,对相关的法律地位、监管制度问题进行研究。公益基金会的运作是公益基金会一切活动的核心。公益基金会要成功运作,首先须明确其法律地位,这是其它一切活动进行、相关法律体系建立的基础,而完备的监管体系是公益基金会健康运作的保障。3、观点:(1)关于公益基金会在慈善事业中的主体地位的论述:本文提出了公益基金会应作为慈善事业主要运作主体的观点,这与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现实中存在公益基金会、政府、个人、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等多种慈善事业的运作主体。本文认为我国慈善事业的不发达状况同现在多重运作主体的存在有很大关系。如果公益基金会成为慈善事业运作的主要主体,则会提高慈善事业运作的效率、有利于对慈善事业的监管,也有利于慈善事业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2)关于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的定位:本文认为,公益基金会的法律地位应该定位为在独立的基础上与政府良性合作的相对独立的地位,而不应完全独立于政府、与政府杜绝一切联系,或作为政府附属物而存在。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公益基金会利用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更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非营利组织,虽然公益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但是,毕竟公益基金会具有其个性,本文观点符合公益基金会的具体情况。(3)关于公益基金会财产运用方式:本文提出公益基金会的财产应该运用于公益项目而不是单纯的慈善项目。公益项目和慈善项目的区别在于公益项目旨在解决根本的社会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扶贫。公益项目旨在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也就是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比如致力于教育事业。公益基金会的财产应该主要运用于公益事业,以发挥更大的效用。(4)关于公益基金会的财产管理制度:本文认为,采用公益信托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处理公益基金会财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公益基金会的管理者对基金会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设立公益信托,有利于保证公益基金会的资产不受损或不被非法挪用,在公益信托关系中,信托财产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设立公益信托,由专家理财,能确保公益基金会财产的安全,有助于公益基金保值增值。另外,设立公益信托,实行公示原则,可为公益事业赢得社会公信。同时,设立公益信托,有助于调动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以往我国的公益基金会屡屡出现丑闻,这同公益基金会财产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性有很大关系。(5)关于公益基金会的监管模式:本文提出了由立法保证、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公益基金会的内部监控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构成的多重监管体系。我国现阶段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这导致了公益基金会财产的流失以及内部人员坚守自盗等多种问题的产生。参考美国的立法例以及我国的实践情况,本文主张建立既参考国外相关经验,又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2
导论  12-20
1. 概述  20-35
  1.1 公益基金会的概念与特征  20-23
    1.1.1 公益基金会的概念  20-22
    1.1.2 公益基金会的特征  22-23
  1.2 公益基金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23-31
    1.2.1 我国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历程  23-26
    1.2.2 西方公益基金会的发展历程----以欧洲和美国为例  26-29
    1.2.3 小结  29-31
  1.3 公益基金会应成为我国慈善事业主要运作主体  31-35
2. 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分析  35-47
  2.1 关于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的传统定位  36-38
    2.1.1 我国现行法律对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的定位  36-37
    2.1.2 学界关于现阶段我国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的主要观点  37-38
  2.2 关于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定位的新思路  38-47
    2.2.1 公民社会的发展是公益基金会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前提  39-40
    2.2.2 传统“合作关系”的弊端  40-42
    2.2.3 建立公益基金会与政府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  42-47
3. 公益基金会运作过程法律规制体系的重构  47-76
  3.1 公益基金会财产运用制度的重构  47-53
    3.1.1 我国公益基金会财产运用制度的现状  47-48
    3.1.2 美国公益基金会财产运用制度介绍  48-51
    3.1.3 我国公益基金会财产运用制度的重构  51-53
  3.2 建立新型的公益基金会财产管理法律制度  53-67
    3.2.1 我国公益基金会财产管理法律制度的现状  53-55
    3.2.2 国外公益基金会财产管理法律制度分析  55-58
    3.2.3 我国公益基金会应该采用公益信托财产管理法律制度  58-67
  3.3 关于公益基金会运作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之完善  67-76
    3.3.1 我国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相关规定评析  67-71
    3.3.2 国外相关税收优惠制度考察  71-72
    3.3.3 完善我国公益基金会运作相关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72-76
4. 公益基金会监管法律体系的建构  76-92
  4.1 我国公益基金会监管制度现状分析  76-79
    4.1.1 政府监管方式之现状分析  76-78
    4.1.2 社会监督方面的实际情况考察  78-79
  4.2 国外公益基金会监管体系考察  79-83
    4.2.1 法律的直接监督方式考察  79-80
    4.2.2 政府监管方式考察  80-81
    4.2.3 社会监督方面内容  81-82
    4.2.4 行业监督方面情况  82-83
  4.3 建立完善的公益基金会监管法律体系之新路径探索  83-92
    4.3.1 完善公益基金会内部监管法律制度  84-86
    4.3.2 完善公益基金会政府监管机制  86-88
    4.3.3 完善公益基金会社会监督机制  88-92
5. 结语  92-95
参考文献  95-100
后记  100-101
致谢  101-102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2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3. 文化的资本化运作研究,G124
  4.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5.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6.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7.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8.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9.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问题研究,D630
  10. 茶饮料质量安全研究,TS275.2
  11. 中国实验动物福利立法研究,D922.68
  12.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13. 政府网络监管问题研究,D630
  14.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5.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16.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研究,G647
  17.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18. 主体功能区管理环境法问题研究,D922.68
  19.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20.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21. 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G40-058.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行政法 > 民政和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法令 > 民政事业管理法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