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组培特性及其耐热性研究

作 者: 周子发
导 师: 牛立新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
关键词: 野生百合 组织培养 组培特性 耐热性
分类号: S68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野生种质资源是重要性状遗传研究和新品种培育的基础材料,开展对野生种质资源的繁殖、保存和评价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野生种质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野百合鳞片为材料,对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它们的组培特性耐热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繁殖、保存、利用提供依据。1.野百合的组织培养结果表明:适宜野百合鳞片灭菌的条件为0.1%Hgcl2处理9min,适宜鳞片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适宜不定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适宜组培苗生根结鳞茎的蔗糖用量为90g/L、激素用量为6-BA0.1mg/L+NAA0.1mg/L、多效唑用量为10mg/L,适宜组培苗移栽的炼苗时间是7天。2.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组培特性比较结果表明:鳞片0.1%升汞灭菌9min,岷江百合污染率最高,其次为山丹、野百合、宜昌百合、兰州百合,卷丹最低。在培养基MS+6BA2.0mg/L+NAA0.2mg/L上的诱导率野百合最高,其次为卷丹、兰州百合、岷江百合、山丹,宜昌百合最低。在培养基MS+6BA1.0mg/L+NAA0.2mg/L上的增殖率兰州百合最高,其次为野百合、宜昌百合、卷丹、山丹,岷江百合最低。在1/2MS+NAA0.3mg/L的培养基上,卷丹高度最高,其次为兰州百合、宜昌百合、岷江百合、野百合,山丹高度最低;野百合根最多,其次为宜昌百合、兰州百合、卷丹、山丹,岷江百合根最少;兰州百合根最长,其次为野百合、卷丹、山丹、宜昌百合,岷江百合根最短。3.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耐热性比较:以4个栽培百合Prato、Conca D`or、Siberia、Sorbnne为对照,以组培苗为材料对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的耐热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百合(L.leucanthum)、Prato、山丹(L.pumilum)的耐热较强,野百合(L.brownii)、卷丹(L.lancifolium)的耐热性中等,岷江百合(L.regale)、Sorbnne、兰州百合(L.davidii)、Conca D`or、Siberia耐热性较弱。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7
  1.1 百合及其起源分布  9-10
  1.2 百合的栽培历史  10-11
  1.3 百合的植物学性状  11-12
  1.4 我国的百合种质资源及其面临的危机  12-13
    1.4.1 我国的百合种质资源  12-13
    1.4.2 我国百合种质资源面临的危机  13
  1.5 我国百合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  13-14
  1.6 百合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4-23
    1.6.1 外植选择体  14-16
    1.6.2 外植体的灭菌  16
    1.6.3 百合离体再生途径  16-18
    1.6.4 基本培养基类型对百合组织培养的影响  18
    1.6.5 初代培养  18-19
    1.6.6 增殖与继代培养  19
    1.6.7 结鳞茎培养  19-22
    1.6.8 组培苗移栽  22-23
  1.7 百合耐热性研究进展  23-25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5-27
第二章 秦巴山区野百合的组织培养研究  27-34
  2.1 材料与方法  27-28
    2.1.1 试验材料  27
    2.1.2 试验方法  27-28
  2.2 结果与分析  28-32
    2.2.1 初代培养  28-29
    2.2.2 野百合不定芽的增殖  29-30
    2.2.3 野百合组培苗生根结鳞茎培养  30-32
    2.2.4 生根苗的移栽  32
  2.3 讨论  32-34
第三章 秦巴山区6 种野生百合组培特性比较研究  34-38
  3.1 材料与方法  34-35
    3.1.1 试验材料  34
    3.1.2 试验方法  34-35
  3.2 结果与分析  35-37
    3.2.1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鳞片灭菌比较  35
    3.2.2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鳞片不定芽诱导比较  35-36
    3.2.3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增殖比较  36
    3.2.4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组培苗生长比较  36-37
  3.3 讨论  37-38
第四章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耐热性研究  38-43
  4.1 材料与方法  38-39
    4.1.1 试验材料  38
    4.1.2 试验方法  38-39
  4.2 结果与分析  39-42
    4.2.1 高温对不同百合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39-40
    4.2.2 高温对不同百合组培苗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40
    4.2.3 高温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0-41
    4.2.4 百合耐热性的综合评价  41-42
  4.3 讨论  42-43
第五章 结论  43-44
  5.1 秦巴山区野百合的组织培养  43
  5.2 秦巴山区6 种不同野生百合组培特性  43
  5.3 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耐热性  43-44
参考文献  44-50
附录  50-51
致谢  51-52
作者简介  52

相似论文

  1.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2.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3. 蝴蝶兰新品种‘恒巨双龙’花梗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S682.31
  4. 鹰嘴豆热激转录因子CarHSFB2的克隆与功能验证,Q943.2
  5. 高温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抑制消减cDNA文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S541.9
  6.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7. 菊花花器官耐热性研究及外源NO对菊花耐热性的影响,S682.11
  8. 高效节能组培系统的研发及在园林植物组培中的应用,S688
  9. 大豆花叶病毒保存方法及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的研究,S435.651
  10. 高丛蓝莓组培体系及种子萌发率的建模研究,S663.9
  11. 不结球白菜耐热性鉴定方法及其耐热基因片段克隆研究,S634
  12. 光环境调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Q945
  13.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14. 转番茄铁载体蛋白基因(LeIRT2)八棱海棠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S661.1
  15. 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的凤仙花突变体组织培养及其诱变机制分析,S681.1
  16. 地被植物勋章菊在苏州地区的引种及应用研究,S688.4
  17. 西红花花柱离体培养技术及培养物特征特性的研究,S567.239
  18. 君子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S682.13
  19. 浒苔的生长发育和再生研究,S917.3
  20. 暗紫贝母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研究,S567.231
  21. 独一味[Lamiophlomisrotata (Benth.)Kudo]的离体繁育及形态建成研究,S567.23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 > 多年生花卉类 > 球根花卉类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