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暗紫贝母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研究

作 者: 马吉义
导 师: 陈志
学 校: 青海师范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暗紫贝母 不定芽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分类号: S567.2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暗紫贝母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其功效为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因野生的暗紫贝母多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地区,生长期长,资源缺乏。因而药用暗紫贝母长期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本研究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以暗紫贝母鳞茎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及浓度对外植体的诱导效应,建立了有效的暗紫贝母快繁体系。本研究力图在此方面作基础性和前期研究工作,以便为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提供技术依据。其结果如下:1.外植体的消毒:以暗紫贝母鳞茎为外植体,最佳消毒方法是:75%乙醇浸泡15s ,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10%次氯酸钠浸泡20min,无菌水清洗5次,此灭菌方法效果最好。2.初代培养:(1)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2.0mg/L+6-BA 0.5mg/L(2)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1.0mg/L+NAA 0.5mg/L(3)小鳞茎再生诱导的培养基为:MS+NAA1.0mg/L+6-BA 0.5mg/L3.不定芽增殖:增殖培养不宜连续三代以上在含不同浓度的NAA和6-BA培养基上进行,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NAA 0.5mg/L+6-BA 0.5mg/L4 .生根结鳞茎培养:与暗紫贝母组培苗生根结鳞茎有关的影响因素有植物生长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糖浓度等;NAA有利于生根,其较适合的浓度为0.1 mg/L;糖对结鳞茎作用较明显,较适合浓度为1/2MS+NAA 0.1mg/L+糖30g/L5.移栽阶段:生根结鳞茎苗的移栽为:沙床的准备、炼苗和假植。移栽成活率为90%。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文献综述  8-21
  1.1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及发展简史  8-9
  1.2 药用植物贝母组织培养研究的主要内容  9-18
    1.2.1 愈伤组织诱导  10
    1.2.2 生物碱的积累  10-11
    1.2.3 外植体再生小鳞茎的途径  11
    1.2.4 胚状体发生  11-12
    1.2.5 多倍体诱导  12
    1.2.6 器官分化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12-13
    1.2.7 种质资源保存  13
    1.2.8 影响贝母组培繁殖的因素  13-18
      1.2.8.1 外植体的选择  14
      1.2.8.2 培养基选择  14-15
      1.2.8.3 激素  15
      1.2.8.4 碳源和能源  15
      1.2.8.5 培养温度与光照  15-16
      1.2.8.6 培养方法  16
      1.2.8.7 快繁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及解决办法  16-18
  1.3 暗紫贝母的研究现状  18-20
    1.3.1 暗紫贝母植物形态及性状  19
    1.3.2 暗紫贝母商品药材的鉴定  19
    1.3.3 暗紫贝母的组织培养  19-20
  1.4 立题思想  20-21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25
  2.1 材料  21
    2.1.1 植物材料  21
    2.1.2 主要试剂  21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
  2.2 实验方法  21-24
    2.2.1 外植体的消毒与培养  21-23
      2.2.1.1 无菌体系的建立与不定芽诱导  21-22
      2.2.1.2 愈伤组织的诱导  22
      2.2.1.3 再生小鳞茎诱导  22
      2.2.1.4 不定芽的增殖培养  22
      2.2.1.5 无菌苗的生根及结鳞茎试验  22
      2.2.1.6 驯化与移栽  22-23
    2.2.2 培养基  23-24
      2.2.2.1 基本培养基  23
      2.2.2.2 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  23-24
    2.2.3 培养条件  24
  2.3 相关统计公式  24-25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5-31
  3.1 无性系的建立  25
    3.1.1 不同灭菌方法对鳞茎灭菌的效果  25
  3.2 鳞茎不同部位的分化情况  25-26
    3.2.1 鳞茎不同部位出芽状况  25-26
    3.2.2 鳞片不同部位器官分化的情况  26
  3.3 不同浓度6-BA 与NAA 组合对不定芽诱导  26-27
  3.4 再生小鳞茎的诱导  27-28
    3.4.1 不同取材时间对再生小鳞茎诱导影响  27-28
  3.5 不同浓度2,4-D 与NAA 组合对愈伤组织的诱导  28
  3.6 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  28-29
  3.7 生根结鳞茎培养  29-30
    3.7.1 NAA 对生根结鳞茎的影响  29
    3.7.2 不同糖浓度生根结鳞茎的影响  29-30
  3.8 移栽  30-31
    3.8.1 沙床的准备  30
    3.8.2 炼苗  30
    3.8.3 假植  30-31
第四章 讨论  31-34
  4.1 无菌繁殖体系的建立  31
  4.2 外植体和取材时间的影响  31-32
  4.3 生长调节物质的作用  32
  4.4 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影响  32-33
  4.5 继代培养中问题的探讨  33-34
第五章 结论  34-35
参考文献  35-40
附图  40-43
致谢  43-44
个人简历  44-45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45

相似论文

  1.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2. 能源植物绿玉树快速繁殖研究,Q949.93
  3. 蝴蝶兰新品种‘恒巨双龙’花梗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S682.31
  4.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5. 枣叶片再生途径的组织学研究及影响遗传转化因素的分析,S665.1
  6. 高效节能组培系统的研发及在园林植物组培中的应用,S688
  7. 大豆花叶病毒保存方法及安徽省大豆主产区SMV株系动态变化的研究,S435.651
  8. 高丛蓝莓组培体系及种子萌发率的建模研究,S663.9
  9. 光环境调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Q945
  10. 大花萱草杂交亲和性及快繁技术研究,S682.19
  11.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12. 暗紫贝母药用有效成份提取工艺及化学成份的研究,TQ461
  13. 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的凤仙花突变体组织培养及其诱变机制分析,S681.1
  14. 青海省四个地区暗紫贝母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S567.231
  15. 地被植物勋章菊在苏州地区的引种及应用研究,S688.4
  16. 西红花花柱离体培养技术及培养物特征特性的研究,S567.239
  17. 君子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S682.13
  18. 浒苔的生长发育和再生研究,S917.3
  19. 独一味[Lamiophlomisrotata (Benth.)Kudo]的离体繁育及形态建成研究,S567.239
  20. 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voides)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及其营养体低温保种技术初步研究,S968.43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药用作物 > 草本 > 多年生 > 贝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