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昨日之学校——论学校精神

作 者: 汪求俊
导 师: 毕世响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学校 学校精神 独立精神 批判精神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分类号: G4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关注学校的历史就是关注学校的未来,不对乡村学校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一番深入细致的研究,就不会有对全国学校的价值和地位作一个完整而科学的判断。没有对学校历史的深入细致研究,没有对学校所处不同文明时代的不同“土壤”的对比,就不能发掘引领学校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指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它活跃于校园内部并归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识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它的核心则是一种人本精神。当前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教育现象(问题)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但归根究底是因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精神的缺位或错位。教育之所以为人尊敬,就在于其强大的无可替代的内在尊严。教育尊严,不仅是学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视为学校教育的真正内涵。学校精神可以分为学校之独立精神和学校之批判精神。自由精神首先表现为心智之自由,具有自主和自动之意识,有自主的愿望、需求和能力,选择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断地为自己的选择作出调整、力求更大的进步,以获得个体的真正自由,实现健康、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并将自主选择的信念和理想作为个人的权利,而且保护这种权利不能被外部简单否认。凡有自由精神者必有独立精神,具有“自由精神”的人,其判断、行动和实践是出自内心的认识,而不是由于权威的压力、组织的标准或功利的诱导。学校批判精神是学校的一贯追求,从性质上来看,批判精神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现为态度、观点和看法。社会责任感的出现和成熟是学校批判精神富有成效的基础。学校精神的变迁也并非偶然,它与当时的社会文明发展模式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换言之,只有在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下,学校的人本和独立精神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现今我们学校所遭遇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可以归结为学校精神的缺失,但根本上却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还处于农业文明状态。更确切的说,是处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相互并存和博弈的进程中。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2. 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G410
  3.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实证研究,G818.2
  4.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5. 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校本教材编写研究,G633.6
  6.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7. 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G651
  8.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9.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改善策略研究,G717
  10.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11.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12. 初中生反学校文化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G631
  13. 中职学校高素质女生培养研究,G718.3
  14.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15. 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空间环境研究,TU244.2
  16. 福州早期教会学校研究(1847-1900),G529
  17. 青少年学生担忧倾向性:结构、测量及特点研究,B841
  18.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19. 广州市小学生社会接纳性、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的研究,G625.5
  20. 区域内示范性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639.2
  21. 学校与社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研究,G63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