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转型期的主体价值问题研究

作 者: 孙赫东
导 师: 徐晓风
学 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专 业: 哲学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主体 主体价值 价值重塑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极为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旧的社会价值体系消解、失效,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生成、发展时期。因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急剧变迁发展,带来了社会主流价值与道德体系的相对滞后和规约失范,而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因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社会理念等多种原因造成不同价值在多种领域、不同层面的矛盾冲突和相互碰撞,因工具理性的片面化、主体的单面化和生存意义的丧失造成主体价值迷失。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多重变革及深刻的社会转型、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物质化奴役的加深,精神家园的跌落,这促使主体心灵遭到猛烈的冲击,精神上受到强烈的震憾,价值主体产生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与迷惘,出现了主体价值迷失的种种社会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对当前社会转型以发展的观点作以深入认识与解析,以价值与哲学双重视角作以审视,深化当前社会转型期主体价值危机认识,解析现象、力求实质、抓住特点、找出成因,探寻出路。进而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内,实现以主体与社会共同终极价值为根本,以社会主义合理价值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正确导向,通过主体的内求诸已和自修自为来调节主体外在的实践行为,理顺社会发展和主体自身价值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并优化主体生存环境,从而有效地化解当前主体价值意识的缺乏,极端个人主义的奉行,价值理性的弱势,物欲横行而引发的主体价值危机,从而重塑主体价值,并解决因当前社会的生态家园的危机、社会家园的危机、工具理性危机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危机。使得主体在正确的价值基础及合理的价值观念之下提升与完善自我,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及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而实现主体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9
绪论  9-11
第一章 社会转型问题和价值观维度  11-18
  一、社会转型问题的理论提出及其多维透视  11-13
    (一) 社会转型问题的理论提出  11-12
    (二) 社会转型问题的多维透视  12-13
  二、社会转型问题的理论内涵及其历史定位  13-14
    (一) 社会转型问题的理论内涵  13
    (二) 社会转型问题的历史定位  13-14
  三、社会转型问题的理论实质及其哲学意蕴  14-16
    (一) 社会转型问题的理论实质  14-15
    (二) 社会转型问题的哲学意蕴  15-16
  四、社会转型问题的价值观维度  16-18
第二章 主体价值危机的表现、成因及其特点  18-25
  一、主体价值危机的相关概念分析  18-20
  二、主体价值危机的表现形式  20-21
    (一) 严重的生态家园危机  20
    (二) 深刻的社会家园危机  20
    (三) 失衡的理性主义危机  20-21
    (四) 人类精神家园的危机  21
  三、主体价值危机的主要成因  21-23
    (一) 当今时代深刻的价值碰撞  21-22
    (二) 剧烈的全球化下文化冲突  22
    (三) 失衡的价值与工具理性本身  22
    (四) 急待提高的主体自身原因  22-23
    (五) 转型期内复杂的社会矛盾  23
  四、主体价值危机的基本特点  23-25
第三章 主体价值重塑的有效途径  25-3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重塑的途径之一  25-26
  二、内化自身是主体价值重塑的途径之二  26-27
  三、外优环境是主体价值重塑的途径之三  27-28
  四、终极价值是主体价值重塑的途径之四  28-30
第四章 主体价值重塑的意义  30-34
  一、理论意义  30-32
    (一) 提升主体问题研究的哲学理解  30
    (二) 拓展主体问题研究的价值视角  30-31
    (三) 深化价值冲突和主体价值认识  31
    (四) 提供社会转型中重大问题的价值支撑  31-32
  二、实践意义  32-34
    (一) 对解决当前人生观教育问题的意义  32-33
    (二) 对落实科学发展中观以人为本的意义  33
    (三)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33-34
结语  34-35
注释  35-37
参考文献  37-4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40-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4.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5.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6.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7.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8.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问题研究,D630
  9.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10.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12.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13. 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G40-058.1
  14.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5.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G841-4
  16.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7.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18. 论高中作文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G633.3
  19. 受贿罪主体相关问题研究,D924.392
  20. 女性主义视角下《恩惠》的主题解读,I712.074
  2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法律主体资格的研究,D922.1;F321.3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