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晋宋佛禅诗研究

作 者: 霍贵高
导 师: 姜剑云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支遁 慧远 谢灵运 佛禅诗 发展 特点
分类号: I207.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佛禅诗是指在佛禅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佛禅意蕴、佛禅境界的诗歌,也包括佛理诗、佛事诗等类型。本文主要论述佛禅思想在东晋及刘宋时期对诗歌发展的影响,力图描绘出此一时期佛禅诗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佛教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既有宗教方面的,又有义理方面的。宗教强调无条件信仰,影响所及,多为内容格调;义理需要思辨与感悟,涉及到艺术思维的深层心理机制,影响到诗歌的“意”与“境”的发展与演变。东晋前期,又称“支遁时期”,佛教初传,士僧以道释佛,经义多被曲解,佛教思想本质上还是道家的本体论。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的诗歌,形成了一种恍兮惚兮的玄境,淡乎寡味的风格。般若学开始流行,人们援佛入玄,使诗歌的思想内容呈现玄佛并存的复杂景观,山水诗也在支遁“即色游玄”思想的启示下开始萌芽。东晋后期,又称“慧远时期”,慧远的“念佛三昧”禅法使其诗境静谧美妙,弥陀净土信仰使其诗风高逸淡远。晋宋之际,又称“谢灵运时期”,模山范水成为一时风气。援佛入道,使其诗歌饱含理趣。受大乘经典的熏陶,其诗内容富艳华美。他“现量”的美学观、“性灵”的文学观、“顿悟”的思维方式使他的诗歌空灵、自然。总之,受佛禅思想的影响,诗歌呈现两大趋势:山水描写逐渐增多,玄理敷陈逐渐减少,山水诗逐步走向成熟。诗境也由和恍兮惚兮的玄境逐渐明晰起来,景物描写逐步增多,正在走向情景交融的意境。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引论  8-11
第2章 佛禅诗界说  11-17
  2.1 佛禅诗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11-13
  2.2 佛禅诗的产生与玄言诗  13-15
  2.3 佛禅诗的界定  15-17
第3章 "支遁时期"佛学思想及其佛禅诗  17-43
  3.1 "支遁时期"的时间界定及称名的原由  17-19
  3.2 援佛入玄与诗歌内涵的复杂性  19-30
  3.3 "即色游玄"与山水诗的萌芽  30-35
  3.4 恍兮惚兮的意境、淡乎寡味的风格  35-43
第4章 "慧远时期"佛学思想及其佛禅诗  43-61
  4.1 "慧远时期"的时间界定及称名的原由  43-45
  4.2 弥陀净土信仰与念佛三昧禅法  45-54
  4.3 念佛三昧与诗歌静谧美妙的境界  54-56
  4.4 神仙信仰与诗歌的淡远意蕴  56-61
第5章 "谢灵运时期"佛学思想及其佛禅诗  61-95
  5.1 "谢灵运时期"的时间界定及称名的原由  61-63
  5.2 谢灵运的佛学因缘与佛学思想  63-69
  5.3 援佛入道与谢诗主旨的理趣  69-78
  5.4 大乘经典与谢诗净美空灵的境界  78-86
  5.5 顿悟法门与谢诗风格的自然  86-95
第6章 结论  95-99
参考文献  99-101
致谢  101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3.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4.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5.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6.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7.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8. 我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G647
  9. 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G715
  10.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11.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1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特点与治理研究,D917
  13. 教师专业成长积分制的实践探索,G451.1
  1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15.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6.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17. 从历届世界健美操规则看健美操难度动作发展态势,G831.3
  18.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9.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326.2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21. 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D630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诗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