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语料库的逆转态语气副词研究

作 者: 李培培
导 师: 田学东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逆转 语料库 语义 搭配 语篇理解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用法较多、争议较大、个性突出的一类。本文选取逆转态语气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在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篇章分析等方法,从语法、语义、语用、篇章等角度对逆转态语气副词进行综合考察和系统的分析。文章借鉴功能语法、篇章语法等理论的研究方法,首先讨论了逆转态语气副词在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情况,分析认为,逆转态语气副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对立、对比意义的语气副词;一类是补注、追加意义的语气副词,它们的句法位置比较灵活,虚化程度较高。然后,我们考察了逆转态语气副词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共现情况和使用的语义背景情况,认为逆转态语气副词多与表示转折和表示递进的连词或副词连用,突出逆转和主观评注语气,总结了每个词语使用的语义结构模式。接着,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逆转态语气副词的主位标记功能、信息结构功能和篇章连接功能,从语篇理解的角度,提取逆转态语气副词在用法、语义上的特征信息和匹配信息,作为语篇分析依据,指出了基于逆转态语气副词连接的语义分析原理及规则。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15
  1.1 研究背景  10-13
    1.1.1 语气副词的研究现状分析  10-11
    1.1.2 语气副词的词类归属  11-12
    1.1.3 逆转态语气副词的研究概况  12-13
  1.2 本文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思路  13-14
    1.2.1 研究对象  13
    1.2.2 基本思路  13-14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14-15
第2章 句法分析  15-29
  2.1 逆转态语气副词的词典释义  15-19
    2.1.1 "反""倒"类语气副词的意义  15-17
    2.1.2 表示补注、追加的"逆转"态语气副词的意义  17-19
  2.2 句法分布  19-25
    2.2.1 "反"类语气副词的句法位置  19-20
    2.2.2 "倒"类语气副词的句法位置  20-21
    2.2.3 "其实"的句法位置  21-23
    2.2.4 "当然"的句法位置  23-24
    2.2.5 "自然"的句法位置  24-25
    2.2.6 逆转态语气副词的句法分布特点  25
  2.3 句类分布  25-28
    2.3.1 在陈述句中的分布  25-26
    2.3.2 在疑问句中的分布  26
    2.3.3 在感叹句中的分布  26-27
    2.3.4 在祈使句中的分布  27
    2.3.5 逆转态语气副词的句类分布特点  27-28
  2.4 独用分析  28-29
第3章 语义分析  29-42
  3.1 搭配分析  29-36
    3.1.1 逆转态语气副词与相关词语的搭配共现  29-32
    3.1.2 搭配连用分析  32-36
  3.2 使用的语义背景分析  36-42
    3.2.1 "反"类语气副词使用的语义背景  36-37
    3.2.2 "倒"类语气副词使用的语义背景分析  37-38
    3.2.3 "其实"使用的语义背景分析  38-39
    3.2.4 "当然"使用的语义背景分析  39-40
    3.2.5 "自然"使用的语义背景分析  40-42
第4章 语篇功能  42-49
  4.1 主位标记功能  42-43
  4.2 信息结构功能  43-46
    4.2.1 标示焦点  44
    4.2.2 充当焦点  44-45
    4.2.3 重现预设  45-46
  4.3 篇章连接功能  46-49
    4.3.1 "反"类语气副词所连接的上下文表示对立式转折  47
    4.3.2 "倒"类语气副词所连接的上下文具有对比式转折的含义  47
    4.3.3 "其实"具有补注解说的连接功能  47-48
    4.3.4 "当然""自然"的篇章连接关系表现为总结承接和让步连接关系  48-49
第5章 对中文信息处理中语篇理解的作用  49-56
  5.1 逆转态语气副词的知识表示  50-52
    5.1.1 逆转态语气副词词条表  50
    5.1.2 逆转态语气副词的共现连用匹配规则  50-52
  5.2 基于逆转态语气副词连接的篇章语义分析方法  52-56
    5.2.1 基于逆转态语气副词连接的篇章语义分析原理  52
    5.2.2 基于逆转态语气副词连接的语义分析规则  52-56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56-58
  6.1 结论  56-57
  6.2 展望  57-58
参考文献  58-61
附录  61-62
致谢  62-63

相似论文

  1. 《左传》名词陈述化研究,H146
  2.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3. CT机造型设计研究,R197.39
  4. 生长素对harpin蛋白激发HR的调控机制初步研究,S432.1
  5. 小麦Na~+/H~+逆转运蛋白TaNHX2的功能验证及功能域分析,S512.1
  6. 面向业务过程的服务动态组合方法研究,TP393.09
  7.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研究,TP391.3
  8. 乔治·米勒的认知意义论,B842.1
  9.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K562细胞中MDR1表达的影响,R733.7
  10.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逆转人肺腺癌A549/DDP细胞耐药性的研究,R734.2
  11. 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Web服务匹配和组合方法,TP393.09
  12. 恩替卡韦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特征、质粒构建及其挽救治疗,R512.62
  13. 心智游移频率特征研究:问卷开发,B841
  14. 基于语义网络的智能搜索引擎研究,TP391.3
  15. 汉语框架自动识别中的歧义消解,TP391.1
  16. 《摩诃僧祗律》范围副词研究,H141
  17. “二拍”述补结构研究,H141
  18. 汉语中羡余类形式研究综述,H146
  19. 范畴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20.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社会化标注主题聚类模型研究,C93
  21. 动态助词“过”研究综述,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