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基于大学生活的社会学考察

作 者: 吴淑芳
导 师: 戚业国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创新素养 大学生活 社会学考察
分类号: G6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96年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概念,在全世界掀起了社会变革的浪潮,进入21世纪昭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作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渗入领域之广和影响程度之深,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人类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高度“知本”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主要反映在人的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中,创新能力是根本的因素。人的创新素养发展成为当代新课题。这种趋势也影响了大学对人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在国内大学教育情境下,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的实际情况怎样?促进或抑制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方面分别有哪些,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探究。统观国内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研究的情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值得肯定,但同时也有许多方面的不足,比较突出的有:第一,核心概念的解释缺乏统一性;第二,在大学教育活动的微观层面探讨大学教育内部活动方式对学生创新素养发展影响的产生原因及结果的系统研究比较少,使得人们无法准确推辨和了解大学教育中的哪些方面以怎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产生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考察的方面;第三,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之间的衔接与互动程度相对较低。一方面,与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丰富、系统,而另一方面,人的创新能力发展的现实性问题相当突出,相关的实践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无法满足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需要,且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之间的互动、衔接不够;第四,对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素养发展关系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不多见;第五,关于大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研究在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上都是不均衡的,对于有些问题过于关注,研究水平相对成熟,而有些问题在研究界很少受到关注,致使对有关的重要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探究相对滞后。本研究将以大学教育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影响作为研究和考察的目的,以组织、学科、话语作为理论分析视角,考察大学生活以及大学生活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问题,以内在逻辑关系的解读、考量为研究重点,突出社会学研究的理路,旨在揭示在既有的大学育人机制和育人活动中,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产生影响的方面、影响结果及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在这样的考察基础上对当前的大学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及策略。研究过程中采用了访谈、参与观察、话语内容分析、问卷调查等社会学方法。多方法相结合,调查结果详实有效。研究中,所涉及和讨论的主要论题有:探讨创新及其理论谱系;归纳构成人的创新素养的各因素及其特征表现;分析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关系;从大学发展历史脉络中形成的学科传统、育人传统与文化传统中找寻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相关的分析要点;在组织、学科规训和话语的理论框架下解读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活进行社会学的考察;参阅历史、借鉴不同学科回应当下大学教育中人的创新素养发展中的问题。每一个论题便是一个分析单元,对每一论题的分析和讨论最终构成本研究的逻辑框架。研究的分析脉络由两个部分连接,一是,从横向结构关系的角度梳理出人的创新素养构成体系,以这一体系为比照,并在组织、学科、话语理论分析框架下论述在学科层面、学校培养层面、学生日常交往层面本研究的考察焦点,对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的关系及影响的结果进行现实考察;二是,从实效性的角度考虑,由指向未来发展目标的将来状态转回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诊断出当前大学人才培养中的症结,为大学教育改革发展以及育人活动中的诸多问题提供可借鉴的现实依据。本研究是由现象考察转向内部关系,由指向未来培养目标转向问题情境的探秘过程,全景式地分析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最终为调和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做出理性回应。基本结论:在大学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学生的主体性未被重视;②既定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学生创新性素养的有效养成;③学科制度导致通才教育与专业训练的分化;④大学学科制度与学生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5
导论  15-73
  一、研究背景  15-30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变化  16-19
    (二)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课题  19-25
    (三)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人的创新能力发展  25-30
  二、研究综述  30-58
    (一) 国内研究现状  31-45
    (二) 国外研究现状  45-51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51-58
  三、核心概念界定  58-60
    (一) 大学教育  58-60
    (二) 创新素养  60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60-62
    (一) 研究目的  60-62
    (二) 研究内容  62
  五、研究的理论前提  62-66
    (一) 教育为人的创新素养发展提供支持  63-65
    (二) 创新能力发展依赖彼此关联的六种资源的汇合  65-66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66-70
    (一) 研究的整体思路  66-67
    (二) 研究的阶段及其方法使用  67-70
  七、研究意义  70-73
第一章 创新及创新理论的谱系研究  73-111
  第一节 创新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  73-80
    一、创新起源  73-75
    二、关于创新的多种论述  75-77
    三、与创新相关概念的意义解释  77-80
  第二节 创新理论研究的历史考察  80-92
    一、哲学观视角下的创新理论研究  81-82
    二、走向科学化的创新理论研究  82-86
    三、创新理论研究的当代发展  86-92
  第三节 创新素养的构成体系及其特征  92-100
    一、创新素养的构成性参照系  92-93
    二、创新素养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  93-100
  第四节 创新素养发展的影响因素  100-111
    一、内源生理因素  100-102
    二、外源环境因素  102-109
    三、小结  109-111
第二章 大学教育的演变及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影响的历史考察  111-145
  第一节 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的耦合  111-130
    一、人的自我发展性根源  111-121
    二、大学教育的发生学讨论  121-130
  第二节 大学育人传统的演进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130-145
    一、大学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育人传统概述  130-137
    二、大学育人传统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影响分析  137-145
第三章 大学教育与创新素养发展关系考察的理论框架  145-175
  第一节 解读大学教育的理论工具:组织、规训、话语  145-164
    一、组织:规定了大学教育的形态  145-148
    二、学科:大学教育的中介  148-154
    三、话语:大学人际交往生活与文化生活中的无形之手  154-164
    四、小结  164
  第二节 考察大学生活的要点与方法  164-175
    一、考察的要点  164-168
    二、考察的方法、工具  168-175
第四章 大学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发展影响的实证考察  175-228
  第一节 访谈及访谈内容分析  175-204
    一、访谈前的准备  175-177
    二、三个访谈阶段的访谈结果分析  177-202
    三、访谈小结  202-204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论坛的话语分析  204-212
    一、从大学生网络论坛中收集话语材料  204-210
    二、大学生网络论坛的话语分析  210-212
  第三节 问卷调查及分析  212-228
    一、正式测抽样样本状况  212-213
    二、正式测问卷状况分析  213-214
    三、大学教育对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影响结果考量  214-228
第五章 大学的发展——基于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思考  228-257
  第一节 基于调研基础上的大学育人活动反思  228-239
    一、调研结果分析  228-233
    二、问题指出  233-239
  第二节 现实问题的历史与跨学科借鉴  239-245
    一、历史的借鉴  239-243
    二、跨学科理论的借鉴  243-245
  第三节 现实问题的当下回应与探索  245-253
    一、重申大学教育的合作性,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复归  245-246
    二、在大学确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46
    三、弱化学科规训的评价效应,同时兼顾学生智力训练与非智力发展  246-248
    四、普及通识课程,优化知识结构  248-249
    五、在大学育人中实现默会知识的外显价值  249-251
    六、增加适合学生创新素养养成的实践活动  251-252
    七、为学生的创新素养发展创造环境与话语氛围  252-253
  第四节 研究回顾与展望  253-257
    一、研究回顾  253-256
    二、研究展望  256-257
附录一  257-258
附录二  258-259
附录三  259-260
附录四  260-264
附录五  264-273
参考文献  273-287
后记  287-290

相似论文

  1.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G649.2
  2. 新纲要视角下的大学教育质量管理研究,G647
  3. 研究型大学教育成本的构成研究,G647.5
  4. 当代大学育人生态系统的建构,G641
  5.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G641
  6. 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G640
  7. “一主两翼”科学技术体系结构视野下的大学全面教育观,G640
  8. 钱穆大学教育思想研究,G649.2
  9. 剑桥大学教育理念研究,G649.561
  10. 科南特的大学科研观及其实践探析,G644
  11. 论大学音乐教育中综合体验式的音乐欣赏教育,J605-4
  12. 美国综合大学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G642.3
  13. 大学生活的社会分析,G640
  14. 英国综合大学教育学院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G659.561
  15.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大学教育成本核算研究,G647.5
  16. 邹鲁与国立广东大学(1924-1925),G649.29
  17. 战后日本私立大学教育经费研究,G649.313
  18. 关于音乐审美课程作为普通高校必修课的可行性研究,G642.3
  19. 特里丰诺夫与他的《莫斯科小说》,I512
  20. 乾隆养生思想与实践研究,K249.3
  21. 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1902-1937),K257;K25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