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辅导员谈话的有效性研究-以一项心理实验为样本

作 者: 周璐
导 师: 李维岳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谈话的有效性 心理实验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大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面向世界。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新时期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引导、培育和激励,使他们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来面对外界的冲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各种问题,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的重要使命。本研究引入心理学实验方法,基于新时期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要求,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学者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概念体系,紧密结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凝炼出真诚、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和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五大维度,设计测量问卷,应用心理测量的预测、前测、后测和效度信度检验等实验程序,对辅导员谈话的有效性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测量结果显示:通过辅导员前测和后测分数的统计可看出后测总分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前测总分的平均值,并且差异显著,各维度后测总分的平均值也高于前测总分的平均值;由学生前测和后测分数的统计可看出后测总分的平均值高于前测总分的平均值,各维度后测总分的平均值也高于前测总分的平均值;对学生实验数据进行的质的分析表明,学生后测总分与前测总分对比呈上升趋势;由对部分学生进行的访谈可以看出,学生更喜欢和接受培训后的谈话,培训促进了谈话效果。由此得出结论:高校辅导员经过培训后,运用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理论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概念体系与学生进行谈话的效果要好于以往的谈话效果,辅导员与学生谈话的有效性有所提高。最后,本文在结论分析基础上,对如何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借鉴人类共同精神文化财富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等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反思;并结合当前高校改革发展和辅导员工作实际,提出以科学理论和理念的规则化与操作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以方式方法精细化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辅导员应加强学习、全面提高知识与文化素养等具体对策措施,以为相关部门决策和改善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引言  10-18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0-12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5
  (三) 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15-16
    1. 基本思路  15-16
    2. 主要内容  16
  (四) 研究方法  16-17
  (五) 主要创新点  17-18
一、 相关理论概述  18-34
  (一)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念  18-21
    1.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18-19
    2.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19-20
    3. 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20-21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的理论研究  21-24
    1. 高等教育改革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21-22
    2.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谈话研究  22-24
  (三) 心理实验操作理论  24-26
    1. 心理实验及其方法  24-25
    2. 实验的影响因素和实验的控制  25-26
    3. 实验设计  26
  (四)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及其操作概念体系  26-34
    1.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26-27
    2.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的实质  27-28
    3. 人性基础与人格自我理论  28-30
    4.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教育观  30-31
    5.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的操作概念体系  31-34
二、 研究设计  34-46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34
  (二) 研究假设、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4-35
  (三) 研究程序  35-41
    1. 问卷设计  35-38
    2. 辅导员和学生的预测试  38
    3. 辅导员和学生的前测  38-39
    4. 辅导员的培训  39-40
    5. 辅导员与学生的谈话  40
    6. 辅导员和学生的后测  40-41
    7.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质的访谈  41
  (四) 研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  41-46
    1. 本研究核心命题何以成立  41-43
    2.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保持测试信度  43-44
    3. 关于实验中的伦理问题  44
    4. 测试效果的控制  44-46
三、 测量与研究结果分析  46-59
  (一) 测量与研究的主要结果  46-55
    1. 辅导员前后测试的配对样本 T 检验  46-49
    2. 学生前后测试的配对样本 T 检验  49-51
    3. 质的分析  51-55
    4. 质的访谈  55
  (二) 其它相关结果  55-56
  (三) 分析  56-59
    1. 主要结论  56-57
    2. 不足及展望  57-59
四、 讨论与反思  59-65
  (一) 关于辅导员工作的几点讨论  59-61
    1. 科学理论和理念的规则化与操作化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59-60
    2. 方式方法的精细化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  60-61
    3. 运用有效谈话方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的要求  61
  (二) 追问与反思  61-65
    1. 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成果向实践应用的转化  62
    2. 借鉴人类共同精神文化财富,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62-63
    3. 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63-65
结语  65-66
参考文献  66-69
附录  69-78
致谢  78-79

相似论文

  1.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战略构想,G641
  2.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3.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G641
  4.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G641
  5.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模型研究,G641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研究,G641
  7.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8.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G206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略论,G641
  10. 关于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G641
  11. DP大学辅导员队伍配置问题的案例研究,G641
  12.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G641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G641
  14. 校园BBS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5. 人的本质生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G641
  16. 高校辅导员常规性工作规范化管理,G641
  17. 文化校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G641
  18. “90后”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G641
  19.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G641
  20.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21.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