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的探讨-以河南省刘庄村为例

作 者: 杜凯
导 师: 谢家国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启示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以城市转移为主。起初,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自身的收入水平,拉动了国家的GDP。但随着城市化发展的逐渐扩大,大批外来务工的农民不仅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极大压力①。虽然近年来很多沿海地带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农民工的数量在减少,大部分农民并没有返乡,仅仅是换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或者岗位继续从事打工生涯。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特点,指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要缘由在于提升收入水平以及享有城市各种资源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分析了由此而导致的负面影响,从而找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既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又可以缓解城市化的压力。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河南省七里营镇刘庄村的发展模式为例,首先从领导者、领导机构、农业发展、工业发展、现代化发展五个方面分析了刘庄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其次通过总结刘庄的发展经验得出农村解决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法——推进农村就地城市化的建设。最后本文通过对刘庄发展的总结得出了在当前形势下,农村如何就地城市化发展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办法启示,以此来缓解城市化发展的压力同时满足农民在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目录  7-9
第一章 绪论  9-12
  第一节 研究背景  9
  第二节 研究内容  9
  第三节 研究意义  9-10
  第四节 研究文献综述  10-11
    一、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10
    二、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10-11
  第五节 研究对象  11
  第六节 研究方法  11-12
第二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转移特点  12-17
  第一节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12-13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大  12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低  12-13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特点  13-15
    一、主要位于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吸纳能力正在变强  13
    二、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比重降低,学历水平在提高  13-14
    三、低端服务业用工紧缺  14
    四、农民工就业行业从制造业建筑业向制造业服务业转移  14-15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原因  15-17
    一、收入不平衡  15-16
    二、城乡资源分配不均衡  16-17
第三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负面影响  17-20
  第一节 对农村的负面影响  17
  第二节 对农民工的负面影响  17-19
  第三节 对城市的负面影响  19
  第四节 对国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19-20
第四章 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可借鉴的发展模式  20-28
  第一节 七里营镇刘庄村概况  20-21
  第二节 刘庄就地消化农村劳动力的经验  21-28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不忘固本强基为民思想  21
    二、认真分析党的政策,做到客观实际,不盲目跟风  21-23
    三、稳步发展农业  23-24
    四、把握时机,发展工业  24-25
    五、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  25-27
    六、重视人才、搞好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27-28
第五章 刘庄就地消化劳动力的启示  28-38
  第一节 拥有思想正直、信仰坚定的带头人是农村发展的基础  28
  第二节 执行政策的方法要实事求是,不可盲目跟风  28-29
  第三节 对农业的启示  29-38
    一、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奠定农业增长基础  29-30
    二、稳定并提高粮食产量  30-31
    三、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  31
    四、对农村发展工业的启示  31-33
    五、以工业升级农业,把新型化工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3-36
    六、提高农民素质,抓好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  36-38
结语  38-39
参考文献  39-41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41-42
致谢  42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3.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研究,C913.68
  4.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5. 全闽师范学堂与清末福建师范教育,G659.29
  6.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及启示,X196
  7.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8.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9.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10. 传统文明的转变,B03
  11.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1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农业思想研究,F091.93
  13.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启示,F301
  14. 美国社区学院师生关系及其启示,G648.6
  15. 我国企业教育改革历程对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启示,F279.2
  16. 汉语熟语与俄语成语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及教学启示,H136.3
  17. 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F323.6
  18.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267.2
  19. 汉英委婉语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H313;H195
  20. 试析英语基本时态结构的汉语对应形式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H195
  2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A84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