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福山“历史终结论”批判

作 者: 孙紫宸
导 师: 刘晨晔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历史终结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D0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遭遇重创,马克思主义受到严峻挑战。共产主义陷入了低潮,而西方工业国家凭借着自由民主制度魅力,外加上先进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悄然改变着世界格局,形成一股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一些知识分子探索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福山在这个时刻发表他的“历史终结论”,注定要引起争论:支持褒奖有之,抨击批判的也不乏其人,后者无疑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精神遗产继承发扬的信心和力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正能量的传递!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欧洲失败了,这是事实,但这是否必然意味着资本主义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获全胜了呢?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阐述了自由民主制度作为一个政体在全世界涌现出来的合法性,认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或许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终点,人类政治历史的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书中还混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甚至将共产主义与极权主义以及法西斯主义相提并论;重新审视福山的思想,他认为科学发展不可逆转,否定了极权独裁等有积极意义。虽然福山也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充满担忧,但他对这种制度的认可远远超过他对其的忧虑。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上,新自由主义主导全球经济30多年来,金融危机暴发,贫富差距拉大,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状态依旧存在。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没有改变资本贪婪的本性,金钱民主依然主导着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成为掩饰社会危机与矛盾的幌子。虽然存在这诸多挑战,福山仍坚持自由民主的多元表现形式,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内在无法克服的矛盾。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有义务回应和批判福山关于社会主义历史终结的谬论,弘扬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中国模式受到国际社会推崇不是偶然,它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唯物史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和精髓凝练,并成为对福山历史终结论最有力的现实批判。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直接挑战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创新宣传内容,扩大中国模式影响。本文分四大章,第一章主要是针对福山“历史终结论”思想基础基本观点进行分析批判,他认为自由民主作为一种合法性的政治体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赞同。他坚信自由民主制度实际上可能是解决人类问题的最佳方案。福山在这本书中究竟有哪些观点,哪些是符合事实的,哪些是纯粹荒谬的,这是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的问题。第二章是具体针对“历史终结论”的主要观点也就是具体观点进行分析批判,其中的七个方面是在理论上对第一章思想基础内容的具体剖析,有助于更清晰地得出文章脉络。第三章是从现实上寻找福山所面临的困境,从自由民主政治外交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两方面纵向批判,目的在于切合理论批判,更有力地证明福山关于“历史终结,自由民主全球化”的言论。第四章从中国发展的角度深入证明福山“历史终结论”中存在着谬误,并在探讨马克思的“历史终结”以及社会历史观的真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开始历史的、有条件的、具体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内涵。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绪论  10-13
  (一) 选题意义  10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三) 主要特色  11
  (四) 研究方法  11-13
一、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思想基础批判  13-21
  (一) 存在一部人类“普遍史”  13-15
  (二) 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为获得认可而斗争  15-17
  (三) 历史终结于自由民主制度  17-18
  (四) 自由主义经济取得最后胜利  18-21
二、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主要观点批判  21-29
  (一) 苏东剧变只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21-22
  (二) 西方中心论试图以一元对抗多元  22-23
  (三) 回到黑格尔的唯心史观:历史哲学的倒退  23-24
  (四) 过分夸大自然科学作用  24-25
  (五) 混淆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界限  25-26
  (六) 把市场经济内化为资本主义固有特征  26-27
  (七) 僵化的“未来之人”无法超越马克思的“自由之人”  27-29
三、 福山“历史终结论”遭遇的现实困境  29-35
  (一)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停滞倒退  29-32
  (二) 自由民主政治外交陷入僵局  32-35
四、 福山“历史终结论”关于中国模式的观点批判  35-41
  (一) 中国模式标志着西方民主可能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终点  35-37
  (二) 探索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37-39
  (三) 回归马克思:直面世界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种种诘难  39-41
结束语  41-44
参考文献  44-47
附录  47-48
致谢  48-50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5.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6.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8.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10.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1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13.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15.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16.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9.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20.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2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治理论 > 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 > 世界政治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