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与实践研究(1949-1956)

作 者: 朱孝红
导 师: 赵铁锁
学 校: 南开大学
专 业:
关键词: 周恩来 社会管理 管理为民 多元治理 人民幸福
分类号: D2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建国初期,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伴随着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以及人们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旧社会留下的烂摊子,如何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社会关系,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愿望,这些都对新生人民政权如何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政府总理,被许多老一辈革命家誉为新中国的“总管家”。建国初期,面对异常复杂的社会局面,他带领人民除旧布新对传统社会进行着全面改造与治理。在社会管理实践中,他重视积极妥善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不断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不断满足民生需求,并形成“坚持人民主体性”、“政府服务于民”、“重视综合协调”、“强调求同存异”、“重视人的发展”以及“追求社会公平有序”等基本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周恩来高超的管理艺术和独特的管理风格。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文献资料以及总结归纳等方法对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践特质、价值取向、实现路径以及终极目标等方面进行系统考察,可以从中帮助我们正确分析认识新中国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逻辑和历史起点,充分理解周恩来对新中国社会管理做出的特殊贡献,同时,也为新时期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基本概念的界定、创新观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这一部分主要是文章的第一章,着重研究了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及其发展脉络。其中理论渊源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启蒙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现实基础主要从党局部执政时期形成的基本管理经验,建国初期对传统社会全面改造的经验总结以及苏联社会管理模式的学习借鉴三个层面展开了分析;发展脉络主要从思想的初步形成、最终确立以及继续发展三个阶段进行了梳理概括。第三部分,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文章的第二章,着重阐述管理为民是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核。文章强调了管理为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也是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基石,它要求能够在管理实践中做到尊民、亲民和利民,努力实现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四部分,主要研究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实现路径、实践特质和终极目标。这一部分内容包括第三至五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实现路径。文章提出周恩来在社会管理实践中重视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强调要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群众参与;坚持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强调要把服务作为政府管理的核心理念;坚持统筹兼顾与多方协调的管理原则以及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管理途径和方式等。第四章探讨了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实践特质。强调在坚持服务社会民生前提下,在建国初期社会管理实践中他带领人民不断清除封建遗毒,净化社会环境;开展积极救助,凝聚社会人心;倡导“新民”之风,促进社会进步。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终极目标。周恩来强调通过有效的社会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社会需求,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最终实现人民幸福。第五部分,论文的结束语部分,主要阐述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启示。文章首先阐述了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贡献,同时也分析了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对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深刻启示,如社会管理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关系,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要把解决好社会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工作的立足点,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始终倡导积极、稳健的管理理念,不断推动社会管理的现代化;要妥善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3
绪论  13-31
  一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3-17
  二 学术史的回顾和思考  17-25
  三 基本概念的界定  25-29
  四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9-31
第一章 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1-67
  第一节 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31-40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31-35
    1.1.2 西方近代民主观念的思想启蒙  35-36
    1.1.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36-40
  第二节 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40-55
    1.2.1 从农村到城市:党局部执政时期形成的社会管理经验及其延续  40-48
    1.2.2 除旧布新:新生人民政权对传统社会的全面改造与重构  48-54
    1.2.3 苏联社会管理模式及其对新中国的深刻影响  54-55
  第三节 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脉络  55-67
    1.3.1 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  56-60
    1.3.2 向社会主义过渡与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确立  60-64
    1.3.3 以苏为鉴与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发展  64-67
第二章 管理为民: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核  67-88
  第一节 管理为民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科学把握  67-73
    2.1.1 管理为民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集中体现  67-69
    2.1.2 管理为民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69-73
  第二节 管理为民是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追求  73-78
    2.2.1 管理为民是对剥削阶级社会管理思想的彻底否定  74
    2.2.2 管理为民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刻把握  74-75
    2.2.3 管理为民是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基石  75-78
  第三节 实现和维护好人民根本利益是管理为民的本质要求  78-88
    2.3.1 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  79-80
    2.3.2 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80-82
    2.3.3 处理好广大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82-86
    2.3.4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86-88
第三章 多元治理与协调: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实现路径  88-132
  第一节 各阶层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前提  89-101
    3.1.1 人民主体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  90-93
    3.1.2 要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93-96
    3.1.3 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常注意扩大民民主  96-101
  第二节 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关键  101-114
    3.2.1 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102-105
    3.2.2 坚持把服务作为政府管理的核心理念  105-108
    3.2.3 政府工作人员要做忠诚的人民公仆  108-110
    3.2.4 妥善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10-114
  第三节 统筹兼顾与多方协调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114-121
    3.3.1 遇事讲大局,全国一盘棋  114-115
    3.3.2 统筹兼顾,各得其所  115-117
    3.3.3 偏重求同,注重协调  117-121
  第四节 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是做好社会管理的根本途径和方式  121-132
    3.4.1 加强立法工作和革命的法制  121-126
    3.4.2 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管理功能  126-128
    3.4.3 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128-130
    3.4.4 注重组织整合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130-132
第四章 服务社会民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实践特质  132-155
  第一节 清除封建遗毒,净化社会环境  133-140
    4.1.1 领导废除封建把持制度  133-134
    4.1.2 严格贯彻和执行婚姻法  134-136
    4.1.3 发动群众开展禁娟禁毒斗争  136-140
  第二节 开展积极救助,凝聚社会人心  140-148
    4.2.1 开展生产救灾为主的社会救助活动  140-143
    4.2.2 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社会就业问题  143-146
    4.2.3 运用多种手段治理社会治安问题  146-148
  第三节 倡导“新民”之风,促进社会进步  148-155
    4.3.1 开展以扫盲为主的社会教育运动  148-150
    4.3.2 重视对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  150-151
    4.3.3 倡导节约朴素的社会新风尚  151-155
第五章 实现人民幸福: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终极目标  155-175
  第一节 社会管理终极目标实现的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  155-164
    5.1.1 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156-158
    5.1.2 注重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与保障  158-159
    5.1.3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及人们内心的愉悦  159-164
  第二节 社会管理终极目标实现的根本: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164-170
    5.2.1 强调权利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165-167
    5.2.2 保持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合理性  167-169
    5.2.3 政府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  169-170
  第三节 社会管理终极目标实现的关键: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0-175
    5.3.1 社会管理要从整体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1-172
    5.3.2 关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全面发展  172-175
第六章 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启示  175-195
  第一节 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175-180
    6.1.1 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贡献  175-178
    6.1.2 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的历史局限  178-180
  第二节 建国初期周恩来社会管理思想形成的当代启示  180-195
    6.2.1 正确处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关系,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180-184
    6.2.2 努力解决好社会民生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184-186
    6.2.3 倡导积极、稳健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推动社会管理的现代化  186-190
    6.2.4 妥善协调好社会利益关系,不断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190-195
参考文献  195-205
致谢  205-206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06

相似论文

  1. 非政府组织社会救助管理研究,D632
  2. 政府治理视角下的新社会组织研究,D632.9
  3. 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协调机制研究,D630
  4. 周恩来民族团结思想研究,D633
  5. 基于绩效评价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研究,F299.2
  6. 我国民间组织法律规制研究,D922.182.1
  7.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研究,D631.4
  8. 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行政审判之功能定位,D922.1
  9. 周恩来群众观研究,A8
  10. 我国网络执政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可能的突破,D630
  11. 我国慈善税收制度与慈善事业发展的关系研究,F812.42
  12. 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D630
  1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及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422.6
  14.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研究,C912.2
  15.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特征研究,F592.7
  16.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D412.6
  17. 论周恩来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K827
  18. 周恩来德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K827
  19. 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630
  20. 周恩来民主思想的实践性研究,D092
  21. 我国政府特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机制研究,F1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共产党 > 党史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