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矛盾中的探寻—《慧血》中黑兹尔的拉康式解读

作 者: 陈静
导 师: 姜涛
学 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黑兹尔 想象界 象征界 实在界 《慧血》
分类号: I712.07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被公认为是继威廉·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奥康纳三十九岁时死于红斑狼疮,美国评论界称她的早逝是自菲茨杰拉德去世以来美国文坛最重大的损失。她的作品风格怪诞,充斥着暴力和死亡的气息,有时会令初读者感到难以接受。地域和宗教是奥康纳小说的两大主题,而她的创作也呈现出一个亘久的结构:从自然环境与精神地理的对照到领域的崩塌再到人物的顿悟。可以说,奥康纳描绘的是现代罪人的生活状态,畸人主角的信仰追求。作为奥康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慧血》讲述了主人公黑兹尔对于宗教信仰的曲折理解之路。黑兹尔一直否认自己内心真正的信仰,并且想要在现实世界中确证他内心否定的东西。他一直在矛盾中探寻,将自己折磨得疲惫不堪。对于他复杂的内心变化和宗教追求,拉康的理论无疑是最佳的解读方式之一。本论文以拉康的三界说理论为主要结构框架,分别从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对黑兹尔进行分析。黑兹尔的外在行为和内心追求非常具有冲突性,所以他一直在想象界与象征界间摇摆不定,直至精神状态出现问题,最后只能跌落欲望之源——实在界。论文包括六个部分。引言部分对奥康纳及《慧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就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章概述了拉康的三界说,即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第二章论述了黑兹尔在想象界中的自我认证。由于过往不愉快的记忆,黑兹尔决定放弃基督教信仰,并在托金汉姆创立了“没有基督的教派”。他作出种种反叛基督教的行为,想在诱惑的世界中寻求自我。所谓的外在追求和真正的内心信仰间的矛盾使他陷入一种疯狂的状态,并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镜像”索拉斯。第三章论述了黑兹尔在象征界中的自我逃避。对于黑兹尔而言,二元的想象界和三元的象征界一直在博弈。虽然黑兹尔一直在宣传自己的教派,但是他的布道之旅正是对于象征界的中心即大写他者的探求之路。无论是虚假的他者阿萨还是荒诞的他者干尸,他们都不过是真正他者耶稣的替代品。事实上,黑兹尔从未真正放弃基督教信仰。第四章论述了黑兹尔在实在界中的自我复归。当他失去埃塞克斯时,他彻底顿悟了,但他仍然将自己囚困于实在界,并用极端的方式惩罚自己以达到救赎的目的。结论部分先是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奥康纳“畸人主角”的写作风格特点,接着论述本文的写作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指出文章研究的延续性。

全文目录


Contents  4-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Introductoin  10-18
  0.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Flannery O'Connor  10-11
  0.2 A Brief Account of Wise Blood  11-12
  0.3 Literature Review  12-18
Chapter One Lacanian Three Orders  18-25
  1.1 The Imaginary  19-20
  1.2 The Symbolic  20-22
  1.3 The Real  22-25
Chapter Two Hazel's Self-Identification in the Imaginary  25-36
  2.1 Giving up the Church of Christ  25-28
    2.1.1 Unhappy Memory in the Childhood  25-27
    2.1.2 Unhappy Memory in the Army  27-28
  2.2 Founding "the Church Without Christ"  28-32
    2.2.1 Preaching with Essex  28-30
    2.2.2 Seducing Sabbath  30-32
  2.3 Prohibiting "the Holy Church of Christ Without Christ"  32-36
    2.3.1 The Deceitful Disciple—Hoover  32-34
    2.3.2 The Sham Prophet in the Mirror Stage—Solace  34-36
Chapter Three Hazel's Self-Escape in the Symbolic  36-47
  3.1 Entrapped Subject in the Oedipus Complex  36-38
  3.2 The Quest of Other  38-44
    3.2.1 The False Other—Asa Hawks  39-40
    3.2.2 The Fantastic Other—the Shriveled Man  40-42
    3.2.3 The Real Other—Jesus  42-44
  3.3 Struggle Between the Imaginary and the Symbolic—Falling in the Real  44-47
Chapter Four Hazel's Self-Regression in the Real  47-55
  4.1 Hazel's Enlightenment  47-49
  4.2 Hazel's Redemption  49-53
    4.2.1 Hazel's Redemption for Himself  49-51
    4.2.2 Hazel's Redemption for Mrs. Food  51-53
  4.3 Hazel's Death  53-55
Conclusion  55-59
Notes  59-63
Bibliography  63-66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66-68
Acknowledgements  68

相似论文

  1. 寻求自我之旅,I561
  2. 对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野人”约翰的拉康式解读,I561.074
  3. 精神荒漠的希望之光,I712.074
  4. 探求真实自我——用后结构主义阐释《红字》中的人物,I712
  5. 从《慧血》中的精神探索看奥康纳的宗教救赎观,I712
  6. 化身于操心和欲望的爱—艾丽斯·莫多克小说的后精神分析解读,I561.074
  7. 三界理论视域下的希斯克利夫,I561.074
  8. 拉康式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心理困境,I561.074
  9. 《失落》之作者意图探析,I351.074
  10. 女性自我的建构-《快乐的日子》的拉康式解读,I565.073
  11. 《小镇畸人》中言说主体的符号学解读,I712
  12. 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I565
  13. 欲望主体的身份定位-《晃来晃去的人》的拉康式解读,I712.074
  14. 试论拉康的“目光”理论,B84-06
  15. 飞越束缚的网,I562.074
  16. 关于“实在界”以及亨利·詹姆斯在《螺丝在拧紧》中实现从“实在界”的逃脱,I106.4
  17. 用拉康的理论解读《妈妈走了》,I712
  18.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I712.074
  19. 不确定性和元小说:《马赛克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研究,I712.074
  20.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I712.074
  21. 没有解决的困境: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观,I712.074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各国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