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失落》之作者意图探析

作 者: 林伊丽
导 师: 张静
学 校: 赣南师范学院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失落 拉康 想象界 菲勒斯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兰·德赛是一名成功的美国女性小说家,她于1976年9月3日出生于印度的新德里。在新德里的时候,她在教会学校学习了14年。一年以后,她移民去英国,在那里接受了英式教育。没过多久,基兰·德赛成为美国的合法居民,并在那里的几所高等院校接受美式教育。基兰·德赛的母亲安妮塔·德赛是一位杰出的印裔美国短篇故事作家,她的作品曾三次获得布克奖的提名。基兰·德赛认为其母对其文学创作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宝贵的影响。在基兰小的时候,母亲安妮塔就会跟她谈论关于小说布局、人物塑造和写作的一些话题。其母的鼓励对基兰的创作起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基兰在《失落的继承》的扉页写着把该书献给亲爱的母亲安妮塔。目前为止,基兰·德赛已经创作并发表两篇长篇小说,即《番石榴园的喧哗》和《失落的继承》。其中,《番石榴园的喧哗》是基兰的处女作,并贝蒂特拉斯克奖。而第二部作品《失落的继承》是一部写的非常出色的小说,它荣获了2006年布克奖,获得《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报纸杂志的好评。并于同年获得美国国家书评奖。但是,从现在的研究来看,从小说贫困主题、文化混杂性的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的较多,从拉康的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分析的却是罕见,因此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方法剖析这部小说可以为理解小说提供一个新角度。《失落的继承》是一部围绕人物旅行经历的小说。在小说中,基兰·德赛用散漫的叙事来描述人物的经历,因此需要读者进行文本细读。在她的笔下,厨子、诺妮等人物的想象和象征的、真实的世界的裂缝处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醒悟,对自我也有了新的理解。本文主要用后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小说人物在旅行中以及面对旅行的精神挣扎,并试图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小说《失落的继承》的写作意图。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正文的第一章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第三章分析小说人物。法官在象征的世界里被阉割,在想象的世界里独自舔伤口,并把自己所受的痛苦,所产生的阉割焦虑一股脑的倾倒在亲人的身上,这样做不单是伤害他自己,尤其是对妻子妮蜜的伤害最大。诺尼两姐妹生活在自己构建的想象的富足的西方世界里,直到她们遇上民族内部矛盾才让她们在不同程度有所醒悟,思考自我以及自己的民族取向。儿子比居从小受其父亲厨子的影响认为第一世界的一切就是比自己国家的好,厨子和儿子分享着美国梦,并把儿子送到美国去实现他的梦想。可是事实并不是他所预料的那样,透过其子比居的视角,我们看到了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也是存在贫困、肮脏、压榨等一系列不符合我们所构想的美国梦的内容。作为非法移民的一员,比居过着痛苦的“逃亡”生活。为了在美国生存,与文化他者进行象征认同,比居一度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冒着宗教禁忌成为做牛肉的厨师。这凸显象征界对人的异化作用,同时表明个人总是与更强大的他者进行认同。第四章总结出多亏了宽容和爱,人才能认识到并面对自身的精神困境,获得一定程度的解脱。唯有爱、宽容和相互理解才能真正的释放压抑的欲望,并无限接近真理,引导人类走向更加和谐和光明的未来。小说也反映出基兰·德赛关于自我形成的哲学思考,即自我形成于连续不断的建构。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4-5
摘要  5-6
Abstract  6-10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0-14
  1.1 Kiran Desai and Her Major Works  10-11
  1.2 The Inheritance of Loss: the Book  11
  1.3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Inheritance of Loss  11-14
Chapter Two Jacques Lacan’s Post-psychoanalytical Theory  14-33
  2.1 An Introduction of Lacan  14-18
  2.2 Mirror Stage  18-24
  2.3 Phallus with Desire  24-27
  2.4 Oedipus Complex  27-28
  2.5 The Unconscious  28-30
  2.6 The Imaginary  30-31
  2.7 The Symbolic  31-33
Chapter Three Exploring Mental Plight in the Novel by Analyzing the Main Characters  33-49
  3.1 The Judge and His wife: Destruction of Colorful Life  33-44
    3.1.1 Indian Background Information  33-35
    3.1.2 Jemubhai’s Negation of Self  35-39
    3.1.3 Resistance of Indianness  39-41
    3.1.4 The Negation of Others  41-43
    3.1.5 The Impossibility of Nimi’s Self-Salvation  43-44
  3.2 The Cook and His Son Biju: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44-46
  3.3 Noni, Mrs. Sen, and Lola: Epiphany of Blind Worship of the Western World  46-49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9-55
  4.1 Advocation of Non-violence  49-50
  4.2 Elusive Charm: Self is a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50-55
Bibliography  55-58

相似论文

  1. 商业街区公共空间复兴研究,TU984.13
  2. 对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野人”约翰的拉康式解读,I561.074
  3. 拉康欲望理论视域中的《情人》解读,I565.074
  4. 心灵归宿的无望追寻,I207.42
  5. 精神家园的缺失与追寻,I712
  6. 论石鲁绘画中的“窗”-一种拉康理论视野下的作品解读,J205
  7. 电影中“镜子”意象研究,J905
  8. 从拉康的主体间性谈伯格曼电影中的人物关系,J905
  9. 永恒的家园与失落的情感,I207.42
  10. 自我与他者,I712.074
  11. 走不出的困惑,I207.42
  12. 分裂的自我,I712
  13. 追寻真实——托马斯·品钦小说《V》拉康式解读,I712
  14. Self-destruction in the Mirror: A Lacanian Psychoanalysis of Death of A Salesman,I712
  15. 精神分裂中的共同意识,I712.074
  16.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拉康理论观照下的唐朝诗人李贺精神分析,I207.22
  17. 寻找女性主义文学的传统,I207.419
  18. 人的真实意蕴,B038
  19. 从“丹青”到“水墨,J209.2
  20. 失落与张扬,I207.42
  21. 失落与升华,B259.9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