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补气消痰饮治疗脾肾两虚型超重和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

作 者: 李奥杰
导 师: 徐远
学 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内科学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补气消痰饮 血脂 体重指数
分类号: R2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在前期超重肥胖症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总结基础上,结合既往徐远教授临床实践中使用补气消痰饮治疗脾肾两虚型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临床经验进行观察分析,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式,观察补气消痰饮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影响,为揭示补气化痰饮改善患者症状及减轻患者体重、改善血脂等提供临床医学证据。方法:选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脾肾亏虚型超重或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1例)。受试者在进入试验前四周,便开始规律控制饮食和运动,并且不服用任何影响体重的药物。控制血糖、血压等药物继续使用原方案。试验组予以补气消痰饮水煎剂,空腹和晚餐前各服一次,一次一袋(约200ml),对照组仅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两组均治疗60天。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别从性别、年龄、病程、体重、中医症状积分、体重指数、腰围、腹围、腰臀比、血脂水平等多方面进行治疗前的基线比较与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诊断学》《中医量化诊断》中关于肥胖辩证分型与临床特征标准,制定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表,同时监测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监测患者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和心电图的变化。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综合疗效和中医症状积分、各测量指标及血脂水平、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分析评价补气消痰饮治疗超重和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分析各指标的变化,并在3个月后随访入组患者,以观察其复发率,在疗程中定期观察补气消痰饮是否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结果:经过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60天后:1、综合疗效比较与分析:试验组综合疗效有效率为67.74%,对照组综合疗效有效率为6.45%,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中医证候疗效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0.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90%,表明试验组在中医症状方面存在明显的改善作用。3、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方面: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证明试验组在改善机体体重和体重指数、腰围方面具备一定优势。4、血脂水平: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趋势,而血清中HDL-C水平则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5、脂联素(APN)水平: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APN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增长趋势,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6、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前进行血尿便常规以及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治疗两个月后再进行复查,结果显示其均在正常范围内,而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以及对照组的超重和肥胖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补气消痰饮在减轻患者体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脂及脂联素水平方面有良好的疗效。2.补气消痰饮的安全性良好。3.补气消痰饮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好。本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补气消痰饮能明显改善脾肾亏虚型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上继续使用观察,并进一步探讨其疗效机制。

全文目录


目录  3-6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英文缩略语ABBRIVIATION  10-11
综述一 肥胖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中医认识  11-23
  1 历代医家对肥胖的认识发展  11-12
  2 肥胖的分类  12-14
  3 肥胖的病理因素  14-15
    3.1 禀赋异常  14
    3.2 过食肥甘  14
    3.3 缺乏活动  14-15
    3.4 情志所伤  15
  4 肥胖发生的病机  15-17
    4.1 气虚致肥  15-16
    4.2 阳虚致肥  16
    4.3 痰湿致肥  16
    4.4 瘀血致肥  16-17
  5 肥胖的辨证分型及治疗  17-18
  6 肥胖的单药治疗  18-19
  7 肥胖的复方治疗  19-21
  参考文献  21-23
综述二 肥胖症发病机制及危害的研究  23-38
  1 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  23-24
  2 肥胖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24-28
    2.1 遗传因素  24-26
      2.1.1 遗传与体重指数(BMI)  24
      2.1.2 遗传与局部脂肪分布  24-25
      2.1.3 遗传与热量的消耗和摄入  25
      2.1.4 肥胖相关基因及生物因子  25-26
        2.1.4.1 肥胖的相关基因  25
        2.1.4.2 肥胖相关的生物因子  25-26
    2.2 内分泌因素  26
    2.3 代谢因素  26
    2.4 环境因素  26-28
      2.4.1 生活方式  26-27
        2.4.1.1 饮食因素  26-27
        2.4.1.2 吸烟  27
        2.4.1.3 饮酒  27
        2.4.1.4 缺乏体力活动  27
      2.4.2 社会因素  27
      2.4.3 心理因素  27-28
      2.4.4 药物因素  28
    2.5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28
  3 肥胖危害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28-30
    3.1 肥胖症与心血管系统  29
    3.2 肥胖症的呼吸功能改变  29
    3.3 肥胖症的糖、脂代谢  29-30
    3.4 肥胖与肌肉骨骼病变  30
    3.5 肥胖的内分泌系统改变  30
  4 细胞因子与超重、肥胖  30-33
    4.1 瘦素与肥胖  31
    4.2 脂联素与肥胖  31-32
    4.3 抵抗素与肥胖  32-33
  参考文献  33-38
前言  38-39
临床研究  39-59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39-48
    1 研究目的  39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9-48
      2.1 单纯性肥胖的诊断标准  39-40
        2.1.1 西医诊断标准  39
        2.1.2 中医诊断标准  39-40
      2.2 临床病例标准  40-41
        2.2.1 纳入标准  40
        2.2.2 排除标准  40
        2.2.3 剔除与脱落病例标准  40-41
      2.3 临床病例来源  41-45
        2.3.1 病例采集来源  41
        2.3.2 研究前一般情况比较  41-45
      2.4 观察指标  45
      2.5 治疗方法  45
      2.6 疗效判断标准  45-46
        2.6.1 单纯性肥胖的疗效评定标准  45-46
        2.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46
        2.6.3 中医证候体征积分评定标准  46
      2.7 统计学方法  46-48
  (二) 研究结果  48-53
    1 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及分析  48
    2 中医证候疗效及分析  48
    3 中医症状积分疗效与分析  48-50
    4 肥胖对体重、体重指数、腰围的影响及分析  50
    5 肥胖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分析  50-51
    6 肥胖对脂联素的影响及分析  51
    7 安全检测及不良反应  51-52
    8 结论  52-53
  (三) 讨论  53-59
    1 脾肾亏虚、气虚痰阻型肥胖的病因分析  53-54
      1.1 脾肾亏虚为虚证之本  53
      1.2 以痰湿内盛为标  53-54
        1.2.1 脾虚与痰湿  53
        1.2.2 肾虚与痰湿  53-54
      1.3 久病入络,瘀血阻滞  54
    2 从脾肾论治超重和单纯性肥胖理论的研究  54-55
      2.1 强调益气健脾  54
      2.2 重视补肾助阳  54-55
      2.3 兼顾化湿消痰  55
      2.4 佐以祛瘀通络  55
    3 补气消痰饮治疗超重和肥胖的治法分析  55-57
    4 研究中补气消痰饮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的研究  57
    5 补气消痰饮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优势与前景  57
    6 存在问题与不足  57-59
附件  59-60
致谢  60-61
个人简历  61

相似论文

  1. 翡翠贻贝糖胺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R285.5
  2. 丹参酮ⅡA及烟酸对肥胖幼鼠心血管功能的影响,R285.5
  3. 鱼腥草对糖尿病的影响及药理学分析,R285.5
  4.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5. 抗生素干预小鼠及菌群相关疾病患者肠道菌群蛋白组分研究,R446.5
  6. 以糯米淀粉及其衍生物为基质的低脂冰淇淋的研究,TS277
  7.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大鼠肝脏内脂素的表达及其对肝葡萄糖和能量代谢的作用,R587.1
  8. 青年男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血脂异常与近中期预后的临床研究,R542.22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锌α2糖蛋白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R587.1
  10. 腹腔镜与开放胃转流手术治疗病态性肥胖的循证医学研究,R656.6
  11. 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伴脑白质疏松的相关研究,R743.33
  12. 成都地区中老年人群糖代谢状况及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的关系,R587.1
  13. 载脂蛋白B、Al基因多态性与石河子汉族血脂异常相关研究,R589.2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行为干预的探索研究,R575.5
  15.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清Aβ40及炎性介质与脑功能障碍的关系,R581.2
  16. 不同体重的糖调节异常人群血清vaspin水平变化初步观察,R587.1
  17. 超重力机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TE89
  18. 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基因在抵抗肥胖中作用的研究,R589.2
  19. Rho激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活性增高,R541.4
  20. 饮食、运动对体重、血压调节的动物实验研究,R544.1
  21. 代谢综合征不同诊断标准在沈阳市高校职工人群的比较研究,R58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