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受贿罪主体相关问题研究

作 者: 刘文卿
导 师: 李永升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受贿罪 主体 国家工作人员 共同受贿
分类号: D924.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腐败行为是一种权力异化的现象,是“权力和私欲结合而生的罪恶之子”1。贿赂犯罪作为一种严重侵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和国家公务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犯罪,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现象,是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自近代以来,贿赂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在各国经济犯罪中都占有突出比例。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从改革开放以来,贿赂犯罪在我国呈多发态势并呈现了新的特点,如各种犯罪主体联合作案就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受贿犯罪形态,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受贿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当前一些狡猾的受贿犯罪分子,大多自己不亲自出面接受行贿人的财物,而由其配偶、子女、情人等出面代为接受财物,而且实施手段更加隐蔽和智能化,使受贿犯罪显得更为复杂。原有的法律惩治体系和社会预防体系显得相对滞后。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这些受贿犯罪的的认定也经常会出现分歧,导致对贿赂犯罪的防控出现漏洞和薄弱环节,这对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十分不利和危险的。本文拟就受贿罪主体中备受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一些探讨。第一部分,受贿罪主体的历史演变。在该部分中,主要以我国建国以来的立法演变为线索,结合国外相关立法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受贿罪主体所经历的复杂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受贿罪主体从195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中按贪污罪论处规定的人员到1979年刑法规定的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在1988年《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规定的受贿罪主体是在82年《决定》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集体经济组织人员,而97年刑法典又把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与受贿罪相分离,目前《刑法修正案(七)》又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第二部分,受贿罪主体的基础研究。该部分首先从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出发,确定了国家机关范围,明确了从事公务的具体特征,为界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树立了评判标准。接着,本文从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相关概念认定入手,对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进行具体论证,第三部分,受贿罪共同犯罪主体研究。该部分首先对共同受贿罪的主体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分别从纯正身份犯之间共同受贿问题与纯正身份犯和非纯正身份犯之间共同受贿问题两方面对受贿罪共同犯罪主体进行了探析。具体到纯正身份犯与非纯正身份犯之间共同受贿问题,先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笔者在对肯定说与否定说的评析基础上,认为肯定说是比较合理的。接着笔者结合刑法学理论,对非国家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几种混合类型进行了相关分析。另外,在第三部分的结尾,结合《刑法修正案(七)》以及《罪名补充规定(四)》的出台,对国家工作人员与特定关系人之间的受贿情形进行了简要说明。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0
一、受贿罪主体历史演变  10-17
  (一) 我国受贿罪主体之历史演变  10-14
    1. 我国最早的反贪污立法  10
    2. 1979 年刑法典中的规定与司法解释  10-12
    3. 1988 年《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的立法内容  12
    4. 1997 年新刑法典关于受贿罪的全面修订  12-13
    5. 《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的新变化  13-14
    6. 小结  14
  (二) 国外受贿罪主体立法演变  14-17
    1. 最初受贿主体仅限于法官  14
    2. 19 世纪到20 世纪逐渐扩大到公职人员  14-15
    3. 本世纪以来的新变化  15-16
    4. 小结  16-17
二、受贿罪主体的基本研究  17-26
  (一) 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从事公务”  17-19
  (二)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的法律界定  19-22
    1. 国家机关的范围  19-22
    2.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认定  22
  (三) 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界定  22-25
    1. 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  22-23
    2. 人民团体  23-24
    4. “委派”的内涵  24
    5.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24-25
  (四) 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  25-26
三、受贿罪共同犯罪主体问题研究  26-37
  (一) 纯正身份犯之间共同受贿问题  27-28
  (二) 纯正身份犯与非纯正身份犯之间共同受贿问题  28-37
    1. 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问题  28-33
    2. 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受贿问题的认定  33-34
    3. 国家工作人员与单位可否构成共同受贿的犯罪主体  34-35
    4. 国家工作人员与特定关系人之间的共同受贿问题  35-37
致谢  37-38
参考文献  38-39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3.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4.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5.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6.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7.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8.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问题研究,D630
  9. 党员主体性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262.11
  10.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12.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13. 主体功能区管理环境法问题研究,D922.68
  14.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5. 新时期我国工人主体性发展研究,D663.1
  16. 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G40-058.1
  17.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G841-4
  18. 当代主体价值选择的困惑与途径,B018
  19. 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人的主体性,B038
  20. 网络虚实二重性中主体的发展,B01
  21. 不同利益主体的教育价值观研究,G4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贪污贿赂罪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