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废旧粘土砖治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作 者: 王地春
导 师: 张智慧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建筑固体废弃物 治理方式 生命周期评价净环境收益 废旧粘土砖
分类号: X79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定量评价建筑固体废弃物治理的环境影响,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和建筑工程环境表现分析体系(BEPAS),综合考虑废弃物治理过程的环境代价以及再生材料的环境收益,以净环境收益(NEB)和环境收益代价比(NBCR)为指标,提出了建筑固体废弃物治理环境影响评价框架和评价程序。以废旧粘土砖治理为案例,将其治理方式归纳为“重复利用”、“再生利用”和“填埋处置”三大类,其中再生利用方式包括将破碎成的砖骨料作混凝土骨料或混凝土砌块原料,以及将砖粉作烧砖瓦原料、免烧砌筑水泥原料或水泥混合料五种途径。先后计算了各治理过程和替代材料的环境代价,根据同质量再生材料和替代材料环境影响效应一致的假设,将计算得到的替代材料环境代价转换为再生材料环境收益,进而得到净环境收益和环境收益代价比。结果表明:从净环境收益来看,填埋的净环境收益较低且为负值,其次是重复利用,而再生利用的收益普遍相对较高;在再生利用方式中,净环境收益从大到小依次为免烧砌筑水泥原料、水泥混合料、混凝土砌块原料、混凝土骨料和烧砖瓦原料,其中烧砖瓦原料的净环境代价为负值,即所得到环境收益不足以弥补其环境代价。仅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填埋和烧砖瓦原料为不适用的治理方式。从环境收益代价比来看,比值大于1的治理方式有四种,即重复利用、免烧砌筑水泥原料、水泥混合料和混凝土砌块原料。比值小于1的治理方式有两种,即烧砖瓦原料和填埋,它们产生的再生材料的环境收益不足以弥补其治理过程的环境代价,为不适用的治理方式。从判别治理方式是否适用的结果看,净环境收益与环境收益代价比得出的结论一致。进而对治理方式环境表现优劣排序,发现两者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得到的环境表现最佳的治理方式分别为免烧砌筑水泥原料和重复利用。研究发现,是否考虑再生材料环境影响替代效应得到的评价结论截然不同。对于建筑固体废弃物治理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忽视再生材料环境收益,否则会导致评价结果可靠性不足。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绪论  8-15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8-10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目的  9
    1.1.3 研究意义  9-10
  1.2 研究现状  10-11
    1.2.1 生命周期评价  10
    1.2.2 建筑固体废弃物治理  10-11
    1.2.3 建筑固体废弃物治理生命周期评价  11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1-15
    1.3.1 研究内容  11-12
    1.3.2 研究方法  12
    1.3.3 技术路线  12-15
第2章 建筑固体废弃物及废旧粘土砖  15-21
  2.1 建筑固体废弃物  15-18
    2.1.1 定义及特点  15-16
    2.1.2 基本组成  16-17
    2.1.3 主要危害  17-18
    2.1.4 常见处理方法  18
  2.2 粘土砖概况  18-19
  2.3 废旧粘土砖治理  19-21
第3章 建筑固体废弃物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21-32
  3.1 LCA 理论和 BEPAS 体系  21-26
    3.1.1 LCA 理论  21-23
    3.1.2 BEPAS 体系  23-26
  3.2 建筑固体废弃物治理环境影响评价框架  26-28
  3.3 建筑固体废弃物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28-32
第4章 废旧粘土砖治理过程环境代价  32-49
  4.1 重复利用  33-34
  4.2 砖骨料生产  34-42
    4.2.1 固定式生产线  34-38
    4.2.2 移动式生产线  38-41
    4.2.3 两种加工方式环境影响比较分析  41-42
  4.3 砖粉生产  42-46
  4.4 填埋处置  46-48
  4.5 本章小结  48-49
第5章 废旧粘土砖治理替代材料环境代价  49-70
  5.1 粘土砖  49-54
  5.2 烧砖瓦原料  54-56
  5.3 混凝土骨料  56-60
  5.4 混凝土砌块原料  60-63
  5.5 免烧砌筑水泥原料  63-65
  5.6 水泥混合料  65-69
  5.7 本章小结  69-70
第6章 废旧粘土砖治理综合环境影响评价  70-75
  6.1 环境收益折算系数  70-71
  6.2 综合环境影响  71-75
    6.2.1 净环境收益  73-74
    6.2.2 收益代价比  74-75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5-79
  7.1 本文的结论  75-77
  7.2 贡献与创新点  77-78
  7.3 今后工作展望  78-79
参考文献  79-81
致谢  81-83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3

相似论文

  1. 基于企业内外部网络视角的创新绩效多因素影响模型与实证研究,F224
  2. 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套牢问题研究,F224
  3. “世俗理性人”的法治,D90
  4. FSD公司组织能力建设研究,F426.72
  5. 道德论语中的责任行政,D035
  6. 论侦查权的法律控制,D915.3
  7. 辽代渤海移民的治理和归属研究,K246
  8. 地方政府在城市居民贫富差距控制中的作用研究,F124.7
  9. 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630
  10. 腐败、银行信贷与治理方式研究,D523.4
  11. 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C916
  12. 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C912.80
  13. 社会转型与治理成长:新时期上海大都市政府治理研究,D625
  14. 当代中国族际关系治理分析,C95
  15. 企业网络能力与吸收能力互动及对产品创新价值链的影响研究,F273.2
  16. 龙头企业感知心理契约对渠道关系治理方式的影响机理研究,F324
  17.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环境性能分析,X799.1
  18. 生命周期评价在成都市生活垃圾可持续填埋中的应用,X799.3
  19. 瀚洋公司医疗废弃物回收处理逆向物流系统优化研究,X799.5
  20. 珠三角地区建筑废弃物调研与对策分析,X799.1
  2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律问题研究,X799.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其他 > 建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