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丙酮丁醇梭菌对单糖和混合糖的利用

作 者: 姜薇
导 师: 林建平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工
关键词: 丙酮丁醇发酵 丙酮丁醇梭菌 葡萄糖 木糖 混合糖 pH调控
分类号: TQ9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将储量丰富的木质纤维资源转化为清洁的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和生物丁醇。包括巴西、美国、欧洲和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尝试用生物燃料代替传统燃料,以此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轻环境污染和缓解气候变化。本文首先以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中的D-葡萄糖、D-甘露糖、L-阿拉伯糖、D-木糖分别作为碳源,通过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发酵生产ABE(丙酮、丁醇、乙醇),考察了丙酮丁醇梭菌对不同糖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对单一还原糖的单位时间利用率顺序为:D-葡萄糖、L-阿拉伯糖、D-甘露糖、D-木糖。木糖是木质纤维资源水解产物中含量仅次于葡萄糖的成分,由于存在碳代谢抑制作用(CCR),丙酮丁醇梭菌无法同时利用水解产物中的可发酵糖,因此木糖的利用成为发酵过程中的限制因素。本文以木糖为单一碳源,通过添加碳酸钙或流加氢氧化钠的方式调控发酵pH,均达到了提高木糖利用率的目的。本文通过实验证实在发酵进行的过程中,添加1.0g/L丁酸,能够减少有机酸的过度积累,减缓菌体衰退,提高了溶剂的终浓度(12.84g/L)。为了进一步考察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在葡萄糖、木糖同时存在时的发酵情况,将不同比例的葡萄糖、木糖(1:2,1:5,1.5:1,2:1)混合作为碳源,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为菌种进行发酵,同时利用氢氧化钠维持发酵后期pH。结果显示:当木糖浓度高于葡萄糖浓度时,调节pH能够有效地促进丙酮丁醇梭菌对木糖的利用,提高溶剂的产率。当葡萄糖、木糖浓度比为1:5时,木糖利用率由对照组的16%上升到58.9%,实验组的总溶剂浓度比对照组提高了263.7%。当该比例为1:2时,木糖利用率由7.5%提高到81.0%,总溶剂浓度比对照组提高了48%。这些结果为更加有效地利用木质纤维素水解产物进行发酵提供了可能。

全文目录


致谢  4-5
前言  5-6
摘要  6-7
Abstract  7-8
目录  8-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37
  1.1 引言  11
  1.2 丁醇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11-13
    1.2.1 丁醇的性质和用途  11-12
    1.2.2 丁醇工业制法  12-13
  1.3 生物丁醇发展过程  13-15
    1.3.1 发酵法生产丙酮丁醇的历史  13-14
    1.3.2 发酵法生产生物丁醇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4-15
  1.4 丙酮丁醇发酵  15-17
    1.4.1 丙酮丁醇梭菌  15
    1.4.2 发酵法生产丁醇的代谢过程  15-17
  1.5 发酵法生产生物丁醇的优势和遇到的问题  17-19
    1.5.1 发酵法的优势  17-18
    1.5.2 发酵法遇到的问题  18-19
  1.6 发酵法制取丁醇的原料开发  19-23
    1.6.1 生物丁醇成本的估算  19-20
    1.6.2 利用不同原料发酵生产丁醇  20
    1.6.3 木质纤维原料制备丁醇的研究  20-23
  1.7 发酵法生产丁醇的菌种改良  23-24
  1.8 发酵工艺的改进  24-26
    1.8.1 补料分批发酵工艺  25
    1.8.2 细胞固定化和细胞循环技术  25-26
  1.9 产物回收方法的进步  26-29
    1.9.1 气提法  26-27
    1.9.2 吸附法  27
    1.9.3 液液萃取  27-28
    1.9.4 渗透蒸发  28-29
  1.10 以木质纤维资源发酵生产丁醇的产业化优势  29
  1.1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29-31
  参考文献  31-37
第二章 丙酮丁醇梭菌发酵单糖的研究  37-71
  2.1 引言  37
  2.2 材料与方法  37-46
    2.2.1 菌种  37
    2.2.2 培养基  37-38
    2.2.3 培养方法  38-40
    2.2.4 分析方法  40-41
    2.2.5 计算方法  41-42
    2.2.6 常用试剂及配置  42
    2.2.7 标准曲线的制作  42-46
  2.3 结果与讨论  46-68
    2.3.1 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对单糖的利用  46-52
    2.3.2 添加碳酸钙对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利用木糖的影响  52-55
    2.3.3 流加氢氧化钠对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利用木糖的影响  55-58
    2.3.4 添加丁酸对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利用葡萄糖的影响  58-63
    2.3.5 同时添加丁酸和碳酸钙对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利用葡萄糖的影响  63-66
    2.3.6 同时添加丁酸和碳酸钙对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利用木糖的影响  66-68
  2.4 本章小结  68-70
  参考文献  70-71
第三章 丙酮丁醇梭菌对混合糖(葡萄糖、木糖)的利用情况  71-94
  3.1 引言  71
  3.2 材料与方法  71-74
    3.2.1 菌种  71
    3.2.2 培养基  71-72
    3.2.3 培养方法  72-73
    3.2.4 分析方法  73
    3.2.5 计算方法  73
    3.2.6 常用试剂及配置  73
    3.2.7 标准曲线的制作  73-74
  3.3 结果与讨论  74-90
    3.3.1 葡萄糖浓度与木糖浓度之比为1.5:1时,调节pH对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发酵混合糖的影响  74-78
    3.3.2 葡萄糖浓度与木糖浓度之比为2:1时,调节pH对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发酵混合糖的影响  78-82
    3.3.3 葡萄糖浓度与木糖浓度之比为1:5时,调节pH对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发酵混合糖的影响  82-86
    3.3.4 葡萄糖浓度与木糖浓度之比为1:2时,调节pH对丙酮丁醇梭菌ATCC824发酵混合糖的影响  86-90
  3.4 本章小结  90-92
  参考文献  92-94
第四章 结论  94-96
  4.1 结论  94-95
  4.2 建议  95-96

相似论文

  1.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2. Aspergillus niger Z-25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Q78
  3. 小麦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Ta-UGT3的表达载体构建和转化小麦研究,S512.1
  4.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5.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诱导Eca-109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R735.1
  6. β-酷啡肽-5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R587.1
  7. 酿酒酵母代谢木糖工程菌的构建,Q78
  8. 木糖酯类香料的合成及其卷烟加香应用研究,TQ655
  9. 鲤鱼肠道sglt1的表达与抗体制备,S917.4
  10. 影响粒单细胞系HL-60细胞功能的血糖水平的探讨,R587.1
  11. 高糖刺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肾素前体表达的影响,R543.5
  12. 鳄梨Persea americana所含的长链烯三醇的全合成及绝对构型确定,O621.3
  13. 生物质水解液发酵制乙醇的研究,TK6
  14. 高密度限氧酵母发酵木糖生产乙醇及其细胞应激乙醇耐受机理的研究,TQ223.122
  15. 亮氨酸对原代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及mTOR介导的相关机制研究,R151
  16. 白藜芦醇对神经元钙信号和葡萄糖利用的影响及机制,R285.5
  17. 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的制备、电化学性能及表面修饰研究,TB383.2
  18. 采用Klebsiella pneumoniae生物合成2,3-丁二醇过程分析,TQ923
  19.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人胃癌细胞系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5.2
  20.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和纳米材料固定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TP212.3
  21. 软化芽孢杆菌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毕赤酵母和枯草杆菌中的表达,Q7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其他化学工业 > 发酵工业 > 发酵法制高级醇及多元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