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研究

作 者: 李默然
导 师: 吴开松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科普惠农 服务机制 激励机制
分类号: G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族地区由于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落后性,科普事业不可避免的具有艰巨性。但科普事业自身具有的外溢性又使民族地区科普事业的大发展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科普惠农作为科普事业的一部分,实施六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起到了很好的科普示范带头作用。但由于民族地区行政、社会环境及人文素质等多方面的特殊性,科普惠农的长效性不足。必须要从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的思路、模式等各环节入手,构建切实可行的民族地区科普惠农长效机制,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工作的常规化、持续化发展。本研究在界定了科普、机制概念及科普惠农主要承担者、四类受体的基础上,从跨学科视角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作为分析的基本理论依据,并借助社会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民族地区科普惠农中存在的五层委托代理关系及其带来的科普失灵问题,在进一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本研究以实证分析为主,从介绍民族地区科普工作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及科普工作的整体概况入手,并对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工作的微观现状进行了实证调研。从中发现了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工作中存在诸如表彰的激励后劲不足、偏重表彰广度而忽略表彰深度等短视问题。解决此类科普失灵问题,必须要破除短视行为,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首先要对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从惠农投入、惠农氛围、惠农产出及惠农实效四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并分配权重;其次要有完善的政策保障,包括制度安排和主体责任两个层面。在这两方面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服务机制激励机制,其中,前者包括政策融合协同机制、资金筹集联动机制、服务改善创新机制和人力资本提升机制;后者包括产业化运作的效益驱动机制和公平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全文共分六部分。绪论部分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科普工作概况及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工作面临的困难局面。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科普惠农工作的基本概况。第二章以委托代理理论作为民族地区科普惠农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民族地区的科普惠农工作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章从建立民族地区科普惠农评估指标体系入手,构建了民族地区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结语部分简要指出本研究的可借鉴之处及不足之处,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绪论  11-21
  一、 研究缘起  11-12
    (一) 选题背景  11-12
    (二) 研究目的  12
  二、 研究意义  12-14
    (一) 现实意义  12-13
    (二) 理论意义  13-14
  三、 研究方法  14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1
    (一) 国外科普实践  14-16
    (二) 国内科普探索  16-18
    (三) 现有研究的分析和评价  18-21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科普惠农概况  21-29
  一、 相关概念  21-24
    (一) 科普概念的不同界定  21-23
    (二) “机制”的内涵  23-24
  二、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24-29
    (一) 科普惠农的主要承担者  24
    (二) 科普惠农的四类受体  24-26
    (三) 科普惠农的实施概况  26-29
第二章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研究的理论基础  29-38
  一、 应用委托代理理论的依据  29-34
    (一) 委托代理理论的内容  29-31
    (二) 科普惠农工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31-34
  二、 科普惠农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  34-38
    (一) 问题类别  34-35
    (二) 问题成因  35-37
    (三) 问题应对  37-38
第三章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实施现状  38-54
  一、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宏观概况  38-45
    (一) 民族地区科普大环境不容乐观  38-39
    (二) 民族地区基层科普体系建设极度滞后  39-41
    (三)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激励后劲不足  41-45
  二、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实证调研  45-54
    (一) 调查概况  45-47
    (二) 现状分析  47-52
    (三) 存在问题  52-54
第四章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长效机制构建  54-69
  一、 长效机制的前提——建立有效的科普评估体系  54-60
    (一) 国内科普评估指标体系概况  54-55
    (二) 民族地区科普惠农评估指标体系  55-60
  二、 长效机制的保障——完善制度及确立主体  60-63
    (一) 制度保障  60-62
    (二) 主体保障  62-63
  三、 长效机制的要素——服务机制激励机制  63-69
    (一) 服务机制  63-66
    (二) 激励机制  66-69
结语  69-70
参考文献  70-75
致谢  75-76
附录 A:国家层面的民族地区科普政策  76-77
附录 B: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7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3.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4. 我国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机制研究,G273.5
  5. K市W区普通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D630.3
  6. 关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D630.3
  7.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G647.38
  8. 云南民族地区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633
  9. 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G522.3
  10. 山东XH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构建研究,G647
  11. 西安民办高校IU学院专职教师激励机制研究,G647.2
  12. 天津市人才发展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C964.2
  13. 化工建设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F426.7
  14. 当代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观念及道德实践研究,B82-05
  15.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47.2
  16. 青海民族地区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体制研究,G759.2
  17.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民族地区活动的影响研究,D633
  18. Y公安分局警力激励机制的探索和思考,D631.1
  19. 大学科技园激励机制优化研究,G644
  20. 基于鲜活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物流商选择与激励,F326.6
  21. 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激励因素及其激励机制研究,F276.44;F22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