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

作 者: 李博
导 师: 韩增林
学 校: 辽宁师范大学
专 业: 人文地理学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互动 产业 模式 大连市
分类号: F719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加速和现代产业的演进,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互动成为了区域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新型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紧密融合、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时代背景下,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的区域背景下,如何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研究多数是停留在单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评价上,而缺乏对其互动机制、互动渠道和互动模式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产业集群、新产业区、共生理论、服务经济等理论的指导下,综合了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尺度,以实证研究和典型案例区剖析为主线,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的评价模型,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互动渠道、互动机制,总结二者互动发展的五种互动模式,归纳出其互动发展的对策。第一,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服务经济等理论,在科学的把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涵、特点,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分析框架,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分析与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开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提供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撑。第二,阐述了研究区域概况和发展态势,分析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以及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转变的趋势,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了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性诊断。第三,应用投入产出法,基于中间需求率对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界定,基于产业关联视角,运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壮大的原因。分析不同类型的制造业(资源型制造业、低技术型制造业、中技术型制造业和高技术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分析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系数,总结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制造业服务投入系数,进而对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做定量分析。第四,通过中观层面的典型制造业和微观层面的企业进行访谈和分析,以新兴战略型制造业中的数控机床为例,对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进行解析和科学诊断;微观层面以中床国际物流集团为例,分析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通过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为总结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等问题做铺垫。第五,根据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诊断,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进行综合测度,结合中观层面的典型制造业和微观层面的典型企业进行剖析,归纳出从过程角度和函数角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正反馈机制和负反馈机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五种互动模式,即:内部式互动、交叉式互动、点式互动、间歇式互动以及集群式互动,进而归纳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对策。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2
附图目录  12-14
表格目录  14-15
1 绪论  15-29
  1.1 选题背景  15-20
    1.1.1 区域背景  15-18
    1.1.2 现象分析  18-20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0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20-22
    1.3.1 关于制造业的界定  20-21
    1.3.2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  21-22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框架  22-25
    1.4.1 研究的基本目标  22-23
    1.4.2 研究的逻辑框架  23-24
    1.4.3 研究方法  24
    1.4.4 技术路线  24-25
  1.5 技术内容和创新点  25-29
    1.5.1 研究内容  25-26
    1.5.2 创新点  26-29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29-69
  2.1 概念辨析  29-35
    2.1.1 服务业的起源与发展  29-30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起源与发展  30-31
    2.1.3 与生产性服务业相近的概念辨析  31-34
    2.1.4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辨析  34-35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35-44
    2.2.1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35-37
    2.2.2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  37-42
    2.2.3 案例区相关研究进展  42-43
    2.2.4 研究的总体评价  43-44
  2.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理论问题  44-66
    2.3.1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相关理论  44-47
    2.3.2 共生理论及其相关理论  47-56
    2.3.3 产业集群及其相关理论  56-64
    2.3.4 协调创新理论  64-66
  本章小结  66-69
3 大连市产业结构演变与服务型制造转变  69-79
  3.1 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9-70
  3.2 大连市产业演变分析  70-77
    3.2.1 大连市产业演变历程分析  70-72
    3.2.2 大连市产业演变特点分析  72-77
  3.3 “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  77
  本章小结  77-79
4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分析  79-107
  4.1 基于中间需求率的生产性服务业的界定分析  79-83
    4.1.1 研究方法  79-80
    4.1.2 数据资料及界定结果  80
    4.1.3 分析及结论  80-83
  4.2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壮大的原因  83-87
    4.2.1 研究方法和数据资料  83-84
    4.2.2 结果分析  84-87
  4.3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分析  87-97
    4.3.1 研究方法和数据资料  87-88
    4.3.2 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服务分配系数  88-90
    4.3.3 资源型制造业的服务分配系数  90-91
    4.3.4 低技术型制造业的服务分配系数  91-93
    4.3.5 中技术型制造业的服务分配系数  93-96
    4.3.6 高技术型制造业的服务分配系数  96-97
  4.4 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系数分析  97-104
    4.4.1 研究方法和数据资料  97-98
    4.4.2 各个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服务投入系数  98-99
    4.4.3 服务投入占制造业行业总投入和中间投入的比例分析  99-101
    4.4.4 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的制造业服务投入分析  101-104
  本章小结  104-107
5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定性诊断  107-115
  5.1 从历史因素分析大连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107-109
  5.2 大连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09-113
    5.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削弱了互动能力  109-110
    5.2.2 制造业发展层次不高,制约了二者的互动发展  110
    5.2.3 制造业需求与生产性服务业供给错位,导致二者互动机制难以形成  110-111
    5.2.4 整体的体制环境和商业环境并不完善,阻碍了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而形成的产业间互动  111-112
    5.2.5 人力资源结构不能适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和深化发展  112-113
  本章小结  113-115
6 典型案例分析: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  115-131
  6.1 中观层面分析:数控机床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115-123
    6.1.1 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  115-117
    6.1.2 数控机床中的生产性服务业  117-121
    6.1.3 数控机床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6.1.4 数控机床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协调发展的对策  121-123
  6.2 微观层面分析:中床国际物流集团(CMT集团)  123-130
    6.2.1 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经济支撑的重要意义  124
    6.2.2 CMT集团与制造业互动的路径  124-127
    6.2.3 CMT集团先进的物流技术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  127-128
    6.2.4 现代物流服务拓展制造企业的模式分析  128-130
  本章小结  130-131
7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规律和调控研究  131-149
  7.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分析  131-132
    7.1.1 从过程角度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  131-132
    7.1.2 从函数角度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  132
  7.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渠道分析  132-134
    7.2.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直接渠道  132-134
    7.2.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间接渠道  134
  7.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研究  134-137
    7.3.1 资源型制造业、低技术性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机制分析  135-136
    7.3.2 中技术型制造业、高技术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机制分析  136-137
  7.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模式研究  137-143
    7.4.1 国内外已有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模式研究  137-138
    7.4.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模式研究  138-143
  7.5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对策分析  143-146
    7.5.1 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区域协调  143
    7.5.2 加快制造业生产性服务部门的社会化,促进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  143
    7.5.3 构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信息互动平台,促进两者信息互动  143-144
    7.5.4 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分离”与“垂直联合”  144
    7.5.5 提升产业的集聚性,优化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144-145
    7.5.6 提升制造业层次,延伸制造业产业链条  145
    7.5.7 大力培养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人才  145-146
  本章小结  146-149
8 结论与展望  149-155
  8.1 主要研究结论  149-153
  8.2 未来研究展望  153-155
参考文献  155-169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169-171
致谢  171-172

相似论文

  1.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2. 溃坝生命损失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TV122.4
  3.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4. 万科模式的居住小区设计研究,TU984.12
  5. 径向振动模式压电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与应用,TM406
  6.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7.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叙事模式分析,J905
  8.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9.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10.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查询处理研究,TP311.13
  11.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12.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13.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14.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15. 湛江市对虾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F326.4
  16. 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与新闻媒体的互动研究,D630
  17.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8.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19.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20. 产业技术转移与承接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析,X2
  21.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国内贸易经济 > 服务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