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富阳市耕地质量评价及生产能力核算研究

作 者: 陈惠芳
导 师: 李艳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耕地质量评价 富阳市 评价指标 产能核算 管理分区
分类号: F30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耕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已逐渐成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对耕地质量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而且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质量评价则可以为合理利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浙江省富阳市为研究区,首先,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P-S-R框架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专题图,利用线型内插方法对指标进行分级赋值,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然后,参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将土壤类型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叠置划分评价单元,利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耕地进行了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探讨了基于P-S-R模型和RS技术进行耕地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及其在减少评价指标获取和评价工作任务量方面的有效性。最后,基于富阳市耕地质量分等成果,综合利用线性模型、模糊聚类和GIS分析等方法进行耕地产能核算管理分区研究,得到耕地产能的空间分异规律和管理分区图,探讨了对不同分区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优化管理的措施。取得的结果如下概述:(1)基于P-S-R模型和RS技术,从耕地生产压力、耕地状态以及耕地综合质量三个方面选取了坡度(Slope)、重金属指数(HMI)、退化指数(RVI)、土壤植被指数(NDVI)、土壤湿度指数(DVI)、土壤肥力指数(SFI)、土地利用类型指数(LUI)等指标对富阳市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根据综合质量评价结果,富阳市耕地分为四个等级,一等耕地(质量最好)占21.65%,集中分布于中部丘陵区及河谷平原区;二等耕地占34.44%,分布较分散,大部分分布于中部丘陵及河谷平原区;三等耕地占23.08%,较多分布于山区及城镇工矿用地周围;四等耕地占20.82%,质量最差,主要分布于山区。(2)根据农业部颁布的方法体系,基于GIS技术确定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化学性状、物理性状和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6个指标建立富阳市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富阳市耕地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两种评价方法得到的成果从方法、指标和结果上对比分析,发现两者评价结果趋势一致。由此得出,在耕地质量评价中,融入RS技术,具有可行性,其优势性较明显:从遥感影像中直接获取评价指标方便快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直接以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不仅快速简便,而且能提高评价精度。(3)根据耕地质量分等成果、野外调查样点数据以及统计部门提供的年鉴数据等数据,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产能核算模型,测算富阳市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从数量和空间上全面掌握耕地产能状况。结果表明:富阳市可实现产能是实际产能的1.91倍;可实现产能总潜力为95130.33吨,说明富阳市产能存在较大的提升和发展潜力。在产能核算基础上,通过模糊聚类分析研究,得到富阳市耕地优化管理分区结果。按分区生产管理的特点,将全市划分为四大管理区域:核心提升区、优化建设区、发展保护区和持续保养区。以分区结果为基准,将基于P-S-R模型和RS技术的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分区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基于P-S-R模型和RS技术耕地质量评价的可行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9
目录  9-12
图目录  12-14
表目录  14-16
1 绪论  16-28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6-17
  1.2 文献综述  17-23
    1.2.1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17-20
      1.2.1.1 GIS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  18-19
      1.2.1.2 RS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  19-20
    1.2.2 基于耕地质量分等成果的产能核算管理分区研究综述  20-23
      1.2.2.1 国内外生产能力核算研究综述  20-22
      1.2.2.2 基于产能核算的耕地管理分区研究综述  22-23
  1.3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  23-25
    1.3.1 研究区概况  23-24
    1.3.2 研究数据来源  24-25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25-28
    1.4.1 研究内容  25-26
    1.4.2 研究方法  26
    1.4.3 预期结果  26
    1.4.4 技术路线  26-28
2 基于P-S-R模型和RS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28-45
  2.1 综合评价框架  28-29
  2.2 指标信息提取  29-33
    2.2.1 坡度(Slope)  29
    2.2.2 比值植被指数(RVI)  29-30
    2.2.3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30
    2.2.4 差值植被指数(DVI)  30-31
    2.2.5 重金属指数(HMI)  31
    2.2.6 土壤肥力指数(SFI)  31-33
    2.2.7 土地利用类型指数(LUI)  33
  2.3 评价方法  33-39
    2.3.1 获取各指标专题图  33-35
    2.3.2 获取耕地各指标专题图  35-37
    2.3.3 指标分级赋值  37-38
    2.3.4 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  38-39
  2.4 评价结果  39-44
    2.4.1 耕地生产压力评价PPI  40-41
    2.4.2 耕地状态评价LSI  41-42
    2.4.3 耕地质量综合评价LQI  42-44
  2.5 小结  44-45
3 基于GIS的富阳市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45-52
  3.1 评价单元的确定  45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5-47
    3.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5-46
    3.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46-47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7
  3.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7-50
    3.4.1 评价指标的标准量化  47-49
    3.4.2 耕地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  49
    3.4.3 耕地质量等级的划定  49-50
  3.5 评价结果分析  50-51
  3.6 小结  51-52
4 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比较  52-55
  4.1 评价结果比较  52
  4.2 评价方法比较  52-54
    4.2.1 评价单元划分的差异  52-53
    4.2.2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差异  53
    4.2.3 评价模型建立的差异  53-54
  4.3 小结  54-55
5 基于耕地质量分等的产能核算及分区管理研究  55-77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5-57
    5.1.1 耕地面积平差  55-56
    5.1.2 标准粮产量换算  56
    5.1.3 样点数据检验  56-57
  5.2 研究方法  57-62
    5.2.1 产能核算方法  57-58
      5.2.1.1 理论产能核算  57
      5.2.1.2 可实现产能核算  57-58
      5.2.1.3 实际产能核算  58
    5.2.2 耕地利用强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  58-60
      5.2.2.1 理论产能利用强度  58-59
      5.2.2.2 可实现产能利用强度  59
      5.2.2.3 耕地理论潜力  59
      5.2.2.4 耕地可实现潜力  59-60
    5.2.3 管理分区指标计算  60-61
      5.2.3.1 耕地生产力优势指数  60
      5.2.3.2 耕地生产规模优势指数  60
      5.2.3.3 耕地生产增长优势指数  60-61
    5.2.4 聚类方法  61-62
      5.2.4.1 模糊c均值聚类  61-62
      5.2.4.2 聚类有效性检验  62
  5.3 产能核算结果  62-71
    5.3.1 产能核算结果统计分析  62-65
    5.3.2 产能核算结果空间分布分析  65-68
    5.3.3 耕地利用强度和潜力分析  68-71
  5.4 管理分区结果分析  71-75
    5.4.1 核心提升区(区域Ⅰ)  73
    5.4.2 优化建设区(区域Ⅱ)  73-74
    5.4.3 发展保护区(区域Ⅲ)  74
    5.4.4 持续保养区(区域Ⅳ)  74-75
  5.5 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优化管理分区结果比较分析  75-76
    5.5.1 空间分布比较  75
    5.5.2 面积分布比较  75-76
  5.6 小结  76-77
6 总结与展望  77-79
  6.1 主要结论  77-78
  6.2 问题与展望  78-79
参考文献  79-84
致谢  84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3.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学科建设中的应用,G642.4
  4.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5.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创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G831.3
  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7.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8.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9. 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TP319
  10.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1.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1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13.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G643
  14.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15.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16.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17. 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R47
  18. 重庆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F276.44
  19. 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项目管理问题研究,G254.3
  20.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21. 基于粗糙集与模糊综合评价的供应商风险评价研究,F27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