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深圳特区报》典型人物报道研究

作 者: 李宏斌
导 师: 石坚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典型人物报道 深圳特区报 社会新闻 刻板印象 宏观效果论
分类号: G2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多年来,党委机关报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发布消息、引导舆论和整合社会的有效载体,在社会、政治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宣传、鼓舞角色。但随着各地都市报纷纷创办、新媒体不断兴起和受众环境发生变化,党委机关报受到了巨大冲击。如今,党委机关报的舆论引导能力减弱,公信力明显缺失,发行量与广告额也远落后于都市报。与都市报相比,党委机关报日益边缘化。典型人物报道是党委机关报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成功的典型人物报道可以推出令读者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人物,会产生在读者中知名度较高的名记者、名栏目,而这些又对党委机关报品牌价值的提升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可惜的是,肩负重任的典型人物报道在近些年也陷入了逐渐式微的困境中。如何通过改进典型人物报道来恢复党委机关报的昔日的辉煌成为摆在学界与业界面前的重要命题。作为深圳市委的机关报,《深圳特区报》不仅充分发挥着党报应有的喉舌功能,同时也赢得了受众的信赖与认可,发行量与广告收入均居全国前列。在典型人物报道方面,《深圳特区报》推出了丛飞、李传梅、郭春园三个走向全国的人物,引起了广泛的民间关注、参与和学习,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深圳特区报》在典型人物报道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如将大量典型人物报道安排在社会新闻版、注重多种报道方式的结合、开辟了为数不少的典型人物报道专栏等。这些手段共同发力,将《深圳特区报》的典型人物报道推向高峰。《深圳特区报》利用社会新闻版推出典型人物报道有效减弱了受众对典型人物的刻板印象,强化了报道的效果,而其长期坚持对典型人物进行报道所取得的成功也使我们重新审视长久以来学界对典型人物报道效果研究的不足之处,即以注重微观、短期效果的“有限效果论”为依据得出的“典型人物报道不宜过多过频”的结论。在笔者研究看来,如果用注重宏观长期效果的“议程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考察,典型人物的持续性报道对社会与受众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深圳特区报》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党委机关报典型人物报道的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做法。典型人物报道要改革,首先应该改革报道理念,将宣传理念转变为新闻理念,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典型人物。其次,典型人物报道改革要有效消除记者对典型人物及相关报道的刻板印象,摆脱模式化写作,从而提高报道的可读性。再者,典型人物报道不应成为一种时有时无的宣传报道方式,党委机关报应该建立典型人物报道的常态化机制,并通过举办各种与典型人物相关的评选活动来形成对受众的长期熏陶,在社会中营造对典型人物认可、学习的氛围。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6
  一、典型人物报道概念界定  8-10
  二、典型人物报道缘起、发展及现状  10-12
  三、典型人物报道的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  12-14
  四、研究目的、意义  14-15
  五、研究方法  15
  六、本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5-16
第一章 典型人物报道背景  16-26
  第一节 党委机关报日益边缘化  16-20
    一、发行量、广告量长期走低  16-18
    二、舆论引导作用减弱  18-19
    三、公信力缺失现象明显  19-20
  第二节 典型人物报道有助党委机关报品牌的提升  20-22
    一、党委机关报需树立品牌意识  20-21
    二、典型人物报道可有效提升党委机关报品牌价值  21-22
  第三节 典型人物报道的式微与改革可行性分析  22-26
    一、典型人物报道日渐式微  22-23
    二、式微原因:僵化的报道无力应对受众与媒介环境的变化  23-24
    三、仍将存在:政府与受众的共同需求  24-26
第二章 《深圳特区报》典型人物报道分析  26-40
  第一节 《深圳特区报》概述  26-28
    一、"党报改革的一面旗帜"  26-27
    二、典型人物报道屡获成功  27-28
  第二节 《深圳特区报》典型人物报道内容分析  28-34
    一、样本选取情况说明  28-29
    二、篇数、版面、形象、栏目等分析  29-34
  第三节 《深圳特区报》典型人物报道特色  34-40
    一、版面分布:社会新闻版成主阵地  34-35
    二、人物形象:"奉献型"最引关注  35-36
    三、报道方式:专访、图片夺人眼球  36-38
    四、相关栏目:质量并重搭建平台  38-40
第三章 理论视域中的《深圳特区报》典型人物报道  40-47
  第一节 社会新闻"外衣"消弭受众刻板印象  40-43
    一、受众接触媒体受制于刻板印象  40-41
    二、负面刻板印象造成受众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疏离  41-42
    三、"借壳"社会新闻削弱受众负面印象  42-43
  第二节 《深圳特区报》典型人物报道宏观效果研究  43-47
    一、当今典型人物报道效果研究主打"有限效果论"  43-44
    二、典型人物报道的"议程设置"功能  44-45
    三、典型人物报道"培养"受众的社会共识  45-47
第四章 《深圳特区报》启示下的典型人物报道改革  47-55
  第一节 理念变革,典型人物报道改革的基础  47-49
    一、报道理念:宣传转向新闻  47-48
    二、发掘理念:"由上而下"转向"由下而上"  48-49
  第二节 消除记者刻板印象,典型人物报道改革的关键  49-52
    一、记者刻板印象成因分析  49-50
    二、剔除固有"典型"认识,深入采访人物  50-51
    三、摆脱"模式化"写作,充实丰满典型  51-52
  第三节 营造社会氛围,典型人物报道改革的助力  52-55
    一、典型人物报道常态化,形成对受众的长期影响力  53-54
    二、举办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形成对受众的强烈感染力  54-55
结语  55-56
参考文献  56-5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语文教材性别文化研究,G633.3
  2. 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社会功能弱化现象研究,G212
  3. 不同类型拖延群体的刻板印象及其激活效应,B849
  4. 刻板印象威胁对目标任务影响的实验研究,B841
  5. 中国青年在法国报纸上的形象分析,G212
  6. 论谢耀《他们自己的语言》中人物性取向的意义,I712
  7. 小学语文教科书性别角色研究,G623.2
  8. 大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产地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B842.1
  9. 上海大学生对法国的刻板印象研究,G206
  10. 男权的蛊惑—社会性别视角下电视剧《蜗居》的人物形象解读,J905
  11. 北京地区受众对媒介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G206
  12. 大学生对农民工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B849
  13.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刻板印象、职业兴趣的关系研究,B844.2
  14. 城市党报社会新闻报道探索,G212
  15. 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对外报道策略研究,G212
  16. 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干预,G640
  17. 《重庆时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G212
  18. 广告性别刻板印象及干预,F713.8
  19. 从标本蝴蝶到自然蝴蝶,I106.3
  20. 大学生年龄刻板印象及其干预,G645.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新闻事业 > 新闻采访和报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