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成华区中小学信誉危机的现状分析和应对策略研究
作 者: 彭晓琦
导 师: 游永恒
学 校: 四川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管理
关键词: 成华区 中小学 信誉危机 应对策略
分类号: G6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激起了人们对企业信誉的关注和拷问。与此同时,以前被大众认为是“象牙塔”的中小学校,由于社会思想的日趋多元化,公众对教育的高期待和权利意识的提高,媒体舆论的关注,社会对学校服务功能的强调,也将面临社会对中小学信誉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为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信誉危机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成华区地处成都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也发生了信誉危机对部分学校的挑战。一些学校因师生冲突、学生猝死而被媒体曝光,甚至有个别学校因此而信誉下降,生源锐减,面临被合并或接管的命运。笔者以成华区中小学信誉危机为研究对象,借鉴企业危机的管理理论,分析了成华区中小学可能产生信誉危机的原因,将学校信誉危机的发展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和恢复期。潜伏期,学校通过建立学校信誉危机管理部门,实施口碑调查,制定中小学信誉危机管理预案等措施,为有效处理中小学校信誉危机打好基础。爆发期,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应该迅速采取查清事实、影响分析、及时决策、迅速沟通等策略,努力消除危机,减轻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是本研究的重点。恢复期,提出了恢复教职员工、家长、社会公众对学校的理解和信任的具体措施,以避免新的信誉危机再次爆发。笔者通过个案研究对成华区发生了信誉危机的学校进行分析,为其他学校提高应对信誉危机的能力,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实例和经验。
|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第一章 绪论 7-12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7-9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9 1.3 课题研究目标、对象、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9-10 1.3.1 研究目标 9-10 1.3.2 研究对象 10 1.3.3 研究内容 10 1.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0 1.4 采取的研究方法 10-11 1.4.1 调查访谈法 10-11 1.4.2 文献搜集法 11 1.4.3 个案研究法 11 1.5 课题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11-12 1.5.1 课题的创新点 11 1.5.2 课题的局限性 11-12 第二章 学校信誉危机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12-17 2.1 危机与学校危机 12-13 2.1.1 危机的含义 12 2.1.2 学校危机 12-13 2.2 学校信誉危机的含义和溯源 13-17 2.2.1 学校信誉危机的溯源 13-14 2.2.2 学校信誉危机的含义 14-15 2.2.3 学校信誉危机的发展阶段 15-17 第三章 成华区中小学校信誉危机的现状分析 17-27 3.1 成华区中小学教育概述 17 3.2 对成华区中小学校信誉危机的认识 17-21 3.2.1 教育行政人员的认识 17-18 3.2.2 教职员工的认识 18-19 3.2.3 社会公众的看法 19-21 3.3 成华区中小学校产生信誉危机的原因 21-24 3.3.1 社会层面上的 21-22 3.3.2 政府层面上的 22 3.3.3 教育行政管理层面上的 22-23 3.3.4 学校层面上的 23-24 3.3.5 家长层面上的 24 3.4 引发学校信誉危机的诱因 24-27 3.4.1 学校教学质量连年下滑,达到一个临界点 25 3.4.2 学校校风校貌差,导致学校口碑差 25 3.4.3 学校多次出现乱收费现象,并被媒体披露 25 3.4.4 学校教师出现师德失范的事件 25-26 3.4.5 教师与管理层爆发冲突 26 3.4.6 突发事件处理不当 26-27 第四章 构建成华区中小学校应对信誉危机的策略体系 27-38 4.1 学校信誉危机潜伏期的预防策略 27-32 4.1.1 开展口碑调查,建立信誉危机的预警系统 27 4.1.2 制定信誉危机应对预案 27-30 4.1.3 落实预防成华区中小学信誉危机的长效机制 30-32 4.2 学校信誉危机爆发期的应对策略 32-35 4.2.1 常规应对策略 32-33 4.2.2 针对不同诱因的学校信誉危机的不同策略 33-35 4.3 学校信誉危机恢复期的策略 35-38 4.3.1 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策略 35-36 4.3.2 恢复教职工信心的策略 36 4.3.3 恢复公众信心的策略 36-38 第五章 成华区应对信誉危机的探索与评价 38-47 5.1 教育行政机关的相关措施及评价 38-41 5.1.1 认识上,提升到成华区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 38 5.1.2 策略上,采取积极严肃的有效应对 38-41 5.2 成华区中小学应对信誉危机的个案研究及评价 41-47 5.2.1 A 学校的内部整改措施 41-43 5.2.2 成华区 B 学校的把握机遇措施 43-44 5.2.3 C 中学的惨痛教训 44-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0 致谢 50
|
相似论文
-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 中小学家校合作委员会组织运作研究,G636
- 莲意象与中小学语文教学,G623.2
-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 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研究,G637.2
- 学生上学交通问题调查研究,G639.2
- 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G635.1
-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 构建区域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系统的实践研究,G441
- 音乐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影响及促进研究,G633.951
- 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G632.3
-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G643
- 中小学和少年宫的合作研究,G244
- 人力资源短缺下的南昌酒店业应对策略探析,F719
- 学科背景下的科学教师专业适应现状调查与应对策略研究,G451.1
- 中小学班主任参加岗位培训权利的保障问题研究,G625.1
-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研究,G637
- 我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的美育价值缺失及对策分析,G633.96
- 江苏省城市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43
- 化学试题编制问题透视与应对策略,G633.8
-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心理应激及应对策略研究,G44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