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作 者: 史广红
导 师: 丁家永
学 校: 南京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家庭教养方式 人格特质 应对方式
分类号: G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0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中面对升学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高中生,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中生将会如何应对,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在其中又起到什么样的影响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的关系问题,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问卷(EPQ)和应对方式问卷对651名高中生进行研究分析。结论:(1)在家庭教养方式上,父母以温暖理解的正性家庭教养方式为主,较少采用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的负性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中负性教养方式在性别、生源地和出生顺序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正性教养方式则没有显著差异。(2)在人格特质上,高中生总体表现为外向,活泼,能够良好的适应环境和与人相处,但是有非常明显的焦虑和担心的情绪存在。(3)应对方式的数据显示:目前高中生以成熟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为主,最少采用自责的不成熟应对方式。(4)家庭教养方式和人格特质的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的各维度和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维度以及精神质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回归显示,正性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温暖理解能够正向预测内外向维度,反向预测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负性家庭教养方式(过度保护、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正向预测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5)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应对方式的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并有预测作用。温暖理解对解决问题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负性父母教养方式(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则对不成熟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6)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和回归显示:人格特质中各维度与应对方式的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回归也显示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能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7)负性家庭教养方式可以通过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对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前言  8-10
1 问题的提出  10-11
  1.1 以往研究的不足  10
  1.2 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0-11
2 文献综述  11-19
  2.1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  11-13
    2.1.1 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  11-12
    2.1.2 家庭教养方式的国内外理论研究发展  12-13
  2.2 人格特质的研究综述  13-15
    2.2.1 人格的界定  13
    2.2.2 人格的几种主要理论  13-15
  2.3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15-17
    2.3.1 应对方式的概念和发展  15-16
    2.3.2 应对的三种理论  16-17
    2.3.3 应对方式的一般分类  17
  2.4 相关研究  17-19
    2.4.1 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7-18
    2.4.2 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  18
    2.4.3 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8-19
3 研究过程  19-43
  3.1 研究目标、内容和假设  19
  3.2 研究对象  19-20
  3.3 研究工具  20-22
    3.3.1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  20-21
    3.3.2 人格特质量表  21
    3.3.3 应对方式量表  21-22
  3.4 施测和数据处理  22-23
  3.5 研究结果  23-37
    3.5.1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在人口学上的状况分析  23-24
    3.5.2 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24-30
    3.5.3 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30-35
    3.5.4 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混合路径分析  35-37
  3.6 讨论  37-43
    3.6.1 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上的特征  37-40
    3.6.2 家庭教养方式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40-41
    3.6.3 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41
    3.6.4 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41-42
    3.6.5 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混合路径  42-43
4 结论  43-44
5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44-45
参考文献  45-49
附录  49-53
致谢  53

相似论文

  1. 中学生人格特质、知觉父亲教养方式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G631
  2. 青少年自我概念、应对方式与心理压弹力关系的研究,B844.2
  3.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4. 大学新生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B844.2
  5.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G645.5
  6. 大学生自我宽恕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7. 幼儿气质与家长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G78
  8.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在高职学生自评症状与总体幸福感中的调节/中介效应研究,B844.2
  9. 初中生乐观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B844.2
  10. 基层公务员人格特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630.3
  11. 家庭教养方式与医学生网络成瘾相关研究,G78
  12. 自尊、攻击、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实验研究,G78
  13. 涉法信访人员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4. 15-35岁农村青年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死亡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B846
  1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处级领导干部亚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R82
  16. 民族地区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情绪智力发展影响的研究,G78
  17. 朝鲜族学生的成就动机、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G444
  18.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其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R47
  19. 家庭教养方式对高年段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G78
  20. 大连IT企业技术员工工作压力、人格特质与离职倾向关系研究,F426.6
  21. 家庭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与高中生异性交往行为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家庭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