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血压病:老年患者血压晨峰及昼夜节律的临床研究

作 者: 王银玲
导 师: 谢志泉
学 校: 广州医学院
专 业: 心血管内科学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 血压晨峰 血压昼夜节律 降压药物
分类号: R5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水平已显著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提高降压质量可使高血压患者进一步获益,并认为改善血压变异性是提高降压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血压变异性的典型表现---血压晨峰及昼夜节律进行临床研究,旨在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本研究包括:1.通过对驻广州部队老年人群横断面调查研究,了解血压晨峰及昼夜节律的发生情况。2.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3.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以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住院或参加体检的部队中老年在职及离退休军人作为研究人群,严格按照入选及排除标准依次筛选,入选对象共827人,男782人,女45人,年龄(75.77±11.92)岁。其中≥65岁的老年人共659人;老年高血压患者共558人。2.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记录一般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诊所血压测量结果以及相关动态血压参数指标、血压变异性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等信息。3.血压晨峰及昼夜节律诊断标准及分组:根据血压晨峰是否超过35mmHg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节律组和异常节律组。4.统计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应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样本率统计,采用χ2检验;血压晨峰及血压昼夜节律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性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总体情况:本研究人群共827人,男782人,女45人;非老年组(<65岁) 168人,年龄为(54.77±5.60)岁,年轻老年组(65~79岁)共216人,年龄为(75.38±4.24)岁;高龄老年组(≥80岁)共443人,年龄为(83.92±3.28)岁。1.1血压晨峰发生情况:1.1.1按高血压诊断标准将该人群分为高血压组(646人)和非高血压组(181人),高血压组血压晨峰发生率(18.1%)、晨峰幅度(22.39±13.60mmHg)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7.2%,19.35±10.56 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1.2高血压患者不同年龄组血压晨峰及晨峰幅度比较:老年组高血压患者晨峰发生率及晨峰幅度均较非老年组高(19.9%vs6.8%; 22.89±13.91 vs 19.24±1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发生情况:老年组高血压患者异常节律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86.9%vs77.3%),夜间血压下降率(1.54±8.18)低于非老年组(5.4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老年高血压患者共558人,其中具有血压晨峰现象者共111人,占19.9%;异常血压昼夜节律者共485人,占86.9%。按血压<140/90mmHg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达标组和为达标组;达标组血压晨峰及异常节律发生率与未达标组(19.3%vs23.9%;87.5%vs8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分析:按照血压晨峰是否≥35mmHg,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n=111)和非晨峰组(n=447):2.1晨峰组的空腹血糖水平(5.92±1.68 mmol/L)高于非晨峰组(5.58±1.18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但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未显示出空腹血糖水平是血压晨峰的影响因素。2.2.晨峰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与非晨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变异性指标:全天收缩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全天舒张压标准差、白天舒张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均高于非晨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脉压(OR:1.158,95% CI:1.043-1.286,P=0.006)、夜间血压下降率(OR:1.121,95% CI:1.076-1.169,P=0.000)、24h血压变异性(OR:1.484,95% CI:1.354-1.627,P=0.000)是血压晨峰的影响因素。2.3.各类降压药物服用情况比较,晨峰组中三药及以上联合治疗及利尿剂使用率(32.4%、26.5%)均高于非晨峰组(23.0%、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利尿剂(OR:0.508,95% CI:0.280-0.921,P=0.026)是血压晨峰的影响因素。3.将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正常节律组(n=73)和异常节律组(n=485)进行比较分析:3.1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合并血压晨峰者与未合并血压晨峰相比,其脑卒中、冠心病、血糖异常、血脂异常患病率虽呈增高趋势(34.5%vs26.1%、74.7%vs68.1%、49.4%vs42.7%、62.1%vs5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分析:异常节律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113.55±37.58、102.44±51.75)低于正常血压昼夜节律组(127.32±29.05、118.01±58.5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RMSSD、PNN50(47.92±44.68vs51.27±36.81、8.83±12.96vs9.49±1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异常节律组24h收缩压标准差(11.30±3.12)低于正常节律组(12.11±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降压药物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①两组中各类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比较:正常节律组利尿剂使用率高于异常节律组(19.2%vs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单类降压药物对血压昼夜节的影响分析显示:利尿剂组中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发生率最低,但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类联合用药组血压异常节律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4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平均收缩压(OR:0.557,95% CI:0.345-0.898,P=0.016)、24h平均脉压(OR:0.820,95% CI:0.688-0.978,P=0.027)、夜间平均收缩压(OR:1.889,95% CI:1.139-3.132,P=0.014)、夜间平均脉压(OR:1.178,95% CI:1.006-1.379,P=0.042)是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结论1.年龄是血压晨峰及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血压控制达标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及昼夜节律紊乱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提示降压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 24h平均脉压、24h血压变异性、夜间血压下降率是血压晨峰的影响因素;服用利尿剂则可能不利于血压晨峰的控制。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者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

全文目录


缩略词表  3-4
中文摘要  4-8
英文摘要  8-13
前言  13-16
第一部分:血压晨峰及昼夜节律的发生情况  16-29
  材料和方法  16-20
  结果  20-25
  讨论  25-28
  结论  28-29
第二部分 老年高血压晨峰现象临床研究  29-42
  材料和方法  29-32
  结果  32-38
  讨论  38-41
  结论  41-42
第三部分: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临床研究  42-54
  资料和方法  42-43
  结果  43-50
  讨论  50-53
  结论  53-54
总结论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54-55
参考文献  55-60
综述  60-71
  参考文献  68-71
附录  71-74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74-75
致谢  75-76

相似论文

  1. 当代老年公寓建筑的适居性设计研究,TU241.93
  2. 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259
  3. 老年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R563.1
  4.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心脏超声特点与中医辩证及其关联性探索,R544.1
  5. 福州市区老年体育开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12.48
  6. 高血压前期证候特征研究,R259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544.1
  8.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9. 围绝经期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性激素、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R259
  10. 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R544.1
  11. 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调查与分析,D669.6
  12.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13. 黛力新联合埃索美拉唑、伊托必利治疗老年RGERD的临床疗效观察,R571
  14. 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胫骨平台Schatzker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比较,R687.3
  15. 首发老年抑郁症临床特点的研究,R749.4
  16.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544.1
  17. 中老年人健身认知观念的研究,G812.4
  18. 合肥地区中老年公务员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R194.3
  19.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动态血压及经颅多普勒临床相关性研究,R259
  20. 社区高血压患者钙营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研究,R473.2
  21.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径向及轴向收缩功能,R541.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血压异常 > 高血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