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汉语“V往+O”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

作 者: 周蕾
导 师: 罗耀华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V往+O” 句法 语义 词汇化 位移事件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V+P+O”结构,本文将“V往+O”作为个案研究,将共时和历时相结合,从语义句法、认知多角度来研究“V往+O”结构及其相关问题。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的目标、研究现状和研究的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对“V往+O”结构进行共时考察。首先全面考察进入“V往+O”结构中动词V及宾语O的语义特征。总结出进入该结构的单音节动词具有哪些语义特征,宾语O又体现了哪些语义特征。在对“V往+O”结构的句法分析上,考察了“往”的词性、句法功能和“V往+O”结构所构成的句式。第三章对“V往+O”结构的历时考察。讨论了动词向介词虚化的一般过程,在历时平面考察介词“往”的虚化在句法形式和词义上的表现。指出介词“往”虚化的机制,主要是“往”句法地位的改变以及词义的不断虚化。第四章“V往”的词汇化研究。运用共现频率调查、词汇判断作业和语感调查这三种方法探讨“V往”的词汇化。并从双音化、韵律机制和心理认知三个方面对“V往”词汇化动因进行分析。第五章对介词词组“往+O”在句中的位置及所表述的位移事件进行探讨。首先,我们考察了介词词组“往+O”的句法位置,即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尝试分析决定“往+O”在句中位置的因素。接着考察“往+O”所表述的位移事件。主要有“往+O+VP”的现实和虚拟位移事件,“V往+O”的现实位移事件。并对这两个结构的现实类位移事件在内部描述上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第六章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的研究结论做一个扼要复述,并指出研究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1. 绪论  10-15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0
  1.2 研究现状和需要突破的方面  10-14
    1.2.1 汉语介词的性质、功能及其虚化  10-11
    1.2.2 “V+P+O”结构层次划分研究  11
    1.2.3 “V+P”的词汇化研究  11-12
    1.2.4 “V+P+O”结构的相关个案研究  12-13
    1.2.5 “往”的相关研究  13-14
    1.2.6 需要突破的方面  14
  1.3 研究方法  14
  1.4 语料来源  14-15
2. “V往+O”结构的共时考察  15-26
  2.1 动词V的语义特征分类  15-18
    2.1.1 “往”附着于单音节动词的倾向  15-16
    2.1.2 格式中动词V的界定  16-17
    2.1.3 动词的具体分类  17-18
  2.2 动词V的语义特征描写  18-21
    2.2.1 位移动词及次范畴语义特征描写  18-20
    2.2.2 非位移动词的语义特征描写  20-21
  2.3 宾语O的语义特征考察  21-23
    2.3.1 处所词  21-22
    2.3.2 方位短语  22-23
  2.4 “V往+O”结构的句法分析  23-26
    2.4.1 “V往+O”中“往”的词性分析  23-24
    2.4.2 “V往+O”结构的句法功能  24-25
    2.4.3 “V往+O”结构构成的句式  25-26
3. “V往+O”格式的历时考察  26-33
  3.1 动词向介词虚化的一般过程  26-27
  3.2 介词“往”的虚化  27-31
    3.2.1 “往”的虚化在句法形式上的表现  27-30
    3.2.2 “往”的虚化在词义上的表现  30-31
  3.3 “往”虚化的机制分析  31-33
    3.3.1 句法地位的改变  31-32
    3.3.2 词义的虚化  32-33
4. “V往”的词汇化  33-46
  4.1 “V+P+O”结构的述宾化趋势  33-35
    4.1.1 “V+P+O”中P的性质及虚化  33-35
    4.1.2 对“V+P”的认识  35
  4.2 “V往”的辞书收录情况介绍  35-36
  4.3 “V往”的词汇化研究  36-43
    4.3.1 基于语料库的共现频率研究  36-38
    4.3.2 词汇化判断作业  38-39
    4.3.3 公众语感调查  39-43
  4.4 “V往”词汇化的动因  43-46
    4.4.1 双音化的影响  43
    4.4.2 韵律机制影响  43-45
    4.4.3 心理认知动因  45-46
5. “往+O”在句中的位置及所表述的位移事件  46-59
  5.1 介词词组“往+0”在句中的位置  46-47
  5.2 决定“往+O”在句中位置的因素  47-50
    5.2.1 时间顺序原则因素  47-48
    5.2.2 动词的音节数  48
    5.2.3 动词语义因素  48-50
  5.3 “往+O”所表述的位移事件  50-59
    5.3.1 “往+O+VP”现实类和虚拟类位移事件  50-53
    5.3.2 “V往+O”的现实类位移事件  53-54
    5.3.3 现实类位移“往+O+VP”与“V往+O”的比较  54-59
6. 结语  59-61
参考文献  61-65
附录一  65-69
附录二  69-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2. 《左传》名词陈述化研究,H146
  3. 基于句法特征的代词消解方法研究,TP391.1
  4.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5. 面向统计机器翻译的解码算法的研究,TP391.2
  6. 中学生汉英句法意识在汉英双语语篇阅读中的作用,G633.41
  7. 英语语音意识,句法意识与工作记忆对英语阅读理解之预测力的动态变化,G633.41
  8. 面向业务过程的服务动态组合方法研究,TP393.09
  9. 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研究,TP391.3
  10. 乔治·米勒的认知意义论,B842.1
  11. 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Web服务匹配和组合方法,TP393.09
  12. 鲁迅小说中动词的修辞阐释,H15
  13. 英语新词语在语义、语境中的研究,H313
  14. 网络界面图形符号语义的理想传达,J504
  15. 认知网络中上下文建模与簇头选举算法研究,TN92
  16. 面向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英藏句子结构研究,H214
  17. 俄语语言学论文摘要研察,H35
  18. 日语谚语的结构与语义,H36
  19. 汉英插入语对比研究,H314
  20. 俄语简单句语义主体的功能化研究,H35
  21. 非被动关系“被”字句的消隐与出现,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