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源性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抗凋亡作用

作 者: 丁春劲
导 师: 杨惠林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骨外科
关键词: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源性干细胞 脊髓损伤 抗凋亡
分类号: R65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一、脂肪源性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和鉴定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和脂肪源性干细胞(rADSCs),通过形态学、表面标记物和成骨、成脂及成神经诱导分化鉴定,为后续实验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反复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rBMSCs, I-型胶原酶消化加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rADSCs,通过流式细胞仪(FCM)以CD29、CD34和CD90表面标记物鉴定rBMSCs,以CD29、CD34、CD45和CD90表面标记物鉴定rADSCs,并分别进行成骨、成脂、成神经诱导分化,成骨诱导以碱性磷酸酶和Von Cassa染色鉴定,成脂肪细胞以油红染色进行鉴定,以NSE、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神经分化。结果:反复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的rBMSCs和I-型胶原酶消化加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的rADSCs,经3代培养后细胞增殖速度都较好,形态较为均一。表面标记物检测显示rBMSCs阳性表达CD29和CD90,阴性表达CD34。rADSCs阳性表达CD90和CD29,阴性表达CD34和CD45。rBMSCs和rADSCs分别经诱导分化后都出现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形态,经碱性磷酸酶、Von Cossa染色证实为成骨细胞,经油红染色证实为脂肪细胞,经NSE和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证实为神经细胞。3代培养后细胞大量繁殖。结论:采用反复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rBMSCs和I-型胶原酶消化加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rADSCs,经过3代培养后可获得相对纯化,细胞生长状态较好,通过诱导分化检测,表明两者都具有多向分化能力。二、脂肪源性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目的:比较rBMSCs和rADS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抗凋亡作用。方法:6周龄SD大鼠8只,用于rBMSCs和rADSCs的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96只,根据手术方式和移植物不同随机分为6(A~F)大组,每组16只,每组又按照处死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个亚组8只,共12组:A1.PBS假手术14天组;A2.PBS假手术28天组;B1.PBS手术14天组;B2.PBS手术28天组;C1.rBMSCs假手术14天组;C2.rBMSCs假手术28天组;D1. rBMSCs手术14天组;D2. rBMSCs手术28天组;E1.rADSCs假手术14天组;E2. rADSCs假手术28天组;F1. rADSCs手术14天组;F2.rADSCs手术28天组。各模型组均以改良Allen法制造大鼠下胸段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咬除相应节段棘突及椎板,不干预脊髓。造模后7天,于腰椎水平(L4/L5间隙)蛛网膜下腔向各组注射相应移植物。观察各组动物造模前后及移植前后后肢运动功能,以BBB评分对其进行评估。按组别相应于移植术后第14天、第28天处死大鼠,灌注后以损伤节段或相应节段为中心取脊髓组织,石蜡包埋后行HE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染色观察。结果:12组大鼠在造模前BBB评分均为21分(满分)。术后麻醉苏醒后,假手术组(A1、A2、C1、C2、E1、E2)大鼠BBB评分恢复到21分。手术组(B1、B2、D1、D2、F1、F2)大鼠造模术后第3天和第7天BBB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rBMSCs移植治疗后,rBMSCs手术组(E1、E2)大鼠BBB评分持续增加,高于PBS手术组(B1、B2)大鼠(P<0.05)。但仍低于rBMSCs假手术组(C1、C2),有统计学差异(P<0.05)。rADSCs移植治疗后,rADSCs手术组(F1、F2)大鼠BBB评分也持续增加,高于PBS手术组(B1、B2)大鼠(P<0.05),但仍低于rADSCs假手术组(D1、D2),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BMSCs手术组(E1、E2)和rADSCs手术组(F1、F2)大鼠BBB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PBS假手术组(A1、A2)大鼠BBB评分无明显变化。从移植术后第7天开始,rBMSCs手术组和rADSCs手术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相对应假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脊髓组织切片行HE染色结果:移植后14天、28天,假手术组(A1、A2、C1、C2、E1、E2)脊髓组织切片均正常。各手术组(B1、B2、D1、D2、F1、F2)脊髓组织切片均可见空洞形成,PBS手术组空洞形成更为明显。移植术后14天,PBS手术组(B1)TUNEL染色细胞数多于rBMSCs手术组(D1)和rADSCs手术组(F1),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rBMSCs手术组(D1)和rADSCs手术组(F1)组均高于相对应的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术后28天,各小组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均减少,PBS手术组(B2)仍然高于其他各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移植rBMSCs和rADSCs均可改善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可减少脊髓损伤后脊髓的细胞凋亡。两者间无明显差异,提示rBMSCs和rADSCs移植在治疗大鼠脊髓损伤时都具有潜在的抗凋亡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3
前言  13-15
参考文献  15-18
第一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培养鉴定  18-43
  材料和方法  18-24
  结果  24-27
  讨论  27-29
  附图  29-39
  参考文献  39-43
第二部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43-66
  材料和方法  43-51
  结果  51-56
  讨论  56-58
  附图  58-62
  参考文献  62-66
综述  66-77
  参考文献  72-77
英文缩略词表  77-78
课题资助  78-79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9-80
致谢  80-82

相似论文

  1.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2. 丙酮酸肌酸对大鼠蛋白质代谢的影响,S865.12
  3.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5. 植物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影响的相关研究,R580
  6. 大鼠颅内外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R743.3
  7. 不同属种肉类对大鼠生长、消化代谢及抗氧化性的影响,S865.12
  8. 心梗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研究,R542.22
  9. 大鼠脑积水侧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742.7
  10.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11.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的影响,R544.1
  12. 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SDF-1/CXCR4轴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R542.22
  13. 高盐饮食对Wistar大鼠血压和颈动脉重塑的影响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14. 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糖尿病大鼠中的表达,R563.9
  15. 大鼠肝再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基因转录谱相关性及其意义研究,R575.5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移植途径的实验研究,R651.2
  17. 急性脊髓损伤的3.0TMR-DTI及DTT应用研究,R651.2
  18. BMS-34554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粒细胞浸润及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R651.2
  19. 温度影响体外培养大鼠精原细胞SCF/c-kit增殖通路及细胞周期,R698
  20. 转导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对胶质瘤趋向性的研究,R739.4
  21. CREG对大鼠脑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743.3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头部及神经外科学 > 脊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