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在ARDS患者中的应用

作 者: 董宏
导 师: 王勇强
学 校: 天津医科大学
专 业: 急诊医学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膈肌电 机械通气 呼吸力学 血流动力学
分类号: R56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 ARDS)是一种临床危重症,病因多为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低氧血症,一般治疗手段很难纠正,机械通气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多年来,对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进行了许多尝试,各种机械通气模式应用于临床,也使得ARDS的治疗有了一定的进展,以往的通气方式很难改善ARDS出现的肺泡塌陷,小潮气量、最佳PEEP,以及近年来提出的肺复张策略((recruitment maneuver, RM)有效减少血管外肺水、复张塌陷肺泡、改善氧合,但是,对于随后出现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以及人机不同步所增加的肺损伤不能有效的解决,同时,这些传统的机械通气模式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如气道内压力过高、人机不同步、触发时间延迟等,这些都导致VILI、呼吸肌做功增加,呼吸肌疲劳,最终导致撤机困难,ARDS的治疗失败,同时,在ARDS病情转归期间,人体对呼吸的需求随时会改变,相应的机械通气的条件也应随时改变,这些都是传统机械通气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何能够达到最低有效压力并防止肺泡萎陷;如何能够进一步人机同步,减少肺损伤;如何能够保留自主呼吸并随着病情的转归、病人的需求,随时改变潮气量一直是我们期盼的。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NAVA)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机械通气模式,NAVA是通过监测膈肌电活动(electrical activity of diaphragm, EAdi)信号,由患者产生呼吸的神经冲动直接触发机械通气的新型通气模式,由于监测的是神经冲动,所以能够有效的缩短触发延迟,达到更好的人机同步,减少肺损伤,减少呼吸肌做功,同时,此模式还可以更大限度的保留自主呼吸,并随着病人的需求,随时改变潮气量,相对传统机械通气模式,这种模式更为智能、更为适合人体的生理需求。目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应用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模式与传统保护性支持通气加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比较,观察在人机同步性、呼吸力学、气体交换能力、血流动力学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0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AVA)组15例,PSV组15例,利用PICCO检测进行血流动力学(HR、CI、CVP、ELWI、GEDI)分析,利用各种监测进行人机同步性(Trigger delay、Off cycle delay)、呼吸力学(PIP、Pmean)、气体交换能力(动脉血pH值、PaO2、PaCO2、氧合指数)、脱机时间、APACHEII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在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两组HR均改变不明显;CI两组均较前有升高(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VP两组均较前有升高(P<0.05),但NAVA组明显低于PSV组(P<0.05)、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xtravasculur lung water,ELWI)两组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GEDI两组均改变不明显;在人机同步性(Trigger delay、Off cycle delay)、呼吸力学(PIP、Pmean)脱机时间及APACHEII评分方面,NAVA组明显优于PSV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气体交换能力(动脉血pH值、PaO2、PaCO2、氧合指数)方面,NAVA组在氧合指数上领先于PSV组(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上,NAVA模式与PSV模式均能改善血流动力学,NAVA模式对CVP的影响优于PSV模式;同时,NAVA模式具有明显的改善人机同步性,肺顺应性提高,呼吸力学改善,减少呼吸肌做功,利于脱机等优势,NAVA通气模式明显的优于PSV通气模式。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动静脉足泵对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收缩功能影响的超声研究,R445.1
  2. 彩色多普勒在判断围产儿预后的临床应用,R714.7
  3. 蛋白酶激活受体-2在不同潮气量所致大鼠肺损伤中的表达,R563.8
  4. 6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的初步分析,R563.1
  5. 影响体外膜肺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性的因素分析,R563.8
  6. 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P-A的影响,R563.8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两种肺复张方法治疗的效果比较,R563.8
  8. 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内和肺外源性因素分析,R563.8
  9. SC和PSV模式在困难撤机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R563.8
  10. 侧卧位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ARDS的对比观察,R563.8
  11. 不同液体管理策略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血管外肺水的影响,R563.8
  12.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成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分析,R563.8
  13. CT定量分析法与单指示剂热稀释法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的比较研究,R563.8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相关性因素研究,R563.8
  15.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睡眠的影响,R614
  16.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塑的影响,R563.9
  17. 侧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肺容积和氧合的影响,R563.8
  18. 机械通气方式对新生猪肺炎症因子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R563.8
  19. 喉罩通气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诱导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研究,R614
  20. 两种肺复张方法治疗ALI/ARDS的效果比较,R563.8
  21. 全麻下机械通气时合适分钟通气量的临床研究,R6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 肺疾病 > 呼吸衰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