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多系统萎缩动物模型建立及光感基因对模型小鼠大脑M1区干预

作 者: 郭俊猛
导 师: 宋晓南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临床医学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 初级运动皮层 动物模型
分类号: R7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研究采用3-NP和MPTP两种神经毒素通过腹腔注射建立P型多系统萎缩小鼠模型,并通过半定量行为学、滚筒测试、爬杆测试确定建立的模型小鼠具备P型多系统萎缩的运动障碍,并使用GFAP、TH两种抗体通过免疫荧光组化染色证实模型小鼠成功复制了P型多系统萎缩的病理特征即黑质-纹状体变性,从而证明了系统毒素给药可以成功的建立了P型多系统萎缩小鼠模型,模型成功的建立为发病机制的研究、评估治疗手段提供了研究平台。在成功建立P型多系统萎缩模型的基础上,由腺病毒作为载体,CaMKIIa作为启动子,将荧光蛋白ChR2和NpHR以PAAV5-CaMKIIa::ChR2(H134R)-mCherry、PAAV5-CaMKIIa::NpHR(H134R)-mCherry的形式导入模型小鼠的M1区,并使用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确定荧光蛋白在M1区表达,然后利用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分别光照植入的荧光蛋白ChR2和NpHR,从而分别兴奋和抑制动物模型的M1区并同时对模型小鼠进行滚筒测试,记录模型小鼠光照前后的行为学变化,以进一步明确M1区为治疗多系统萎缩的有效靶点,光感基因神经调控技术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全文目录


提要  4-5
前言  5-7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7
第1章 引言  17-21
第2章 文献综述  21-50
  2.1 多系统萎缩  22-31
    2.1.1 MSA 的定义  22
    2.1.2 MSA 的流行病学  22
    2.1.3 MSA 的病理学改变  22-24
    2.1.4 MSA 的临床分型  24
    2.1.5 MSA 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24-25
    2.1.6 诊断标准  25-27
    2.1.7 多系统萎缩临床评估量表  27-28
    2.1.8 多系统萎缩的辅助检查  28-30
    2.1.9 MSA 的治疗措施及预后  30-31
  2.2 光感基因神经调控技术  31-41
    2.2.1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的原理及研究现状  31-38
    2.2.2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成为未来有效治疗手段的优势  38-41
  2.3 MSA 动物模型概述  41-50
    2.3.1 建立多系统萎缩动物模型的意义  41-42
    2.3.2 立体定位模型  42-44
    2.3.3 系统毒物模型  44-45
    2.3.4 转基因模型  45-47
    2.3.5 DUAL-HIT 模型  47-48
    2.3.6 各个模型的优缺点  48-49
    2.3.7 各个模型所具备的病理改变  49-50
第3章 建立 P 型多系统萎缩动物模型  50-84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63
    3.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51-52
    3.1.2 建立动物模型的试剂制备  52
    3.1.3 动物模型的制备  52-53
    3.1.4 动物模型的成功标准  53-54
    3.1.5 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测定  54-57
    3.1.6 免疫荧光组化染色  57-62
    3.1.7 统计学分析  62-63
  3.2 实验结果  63-76
    3.2.1 半定量行为学结果  63-65
    3.2.2 滚筒测试行为学结果  65-66
    3.2.3 爬杆测试行为学结果  66-68
    3.2.4 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结果  68-74
    3.2.5 统计学分析结果  74-76
  3.3 讨论  76-83
    3.3.1 P 型多系统萎缩小鼠模型建立的探讨  78-81
    3.3.2 MSA-P 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评价手段的探讨  81-83
  3.4 结论  83-84
第4章 利用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干预模型小鼠的 M1 区  84-106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85-97
    4.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85-86
    4.1.2 AAV 包装方案  86-88
    4.1.3 AAV 纯化方案  88-89
    4.1.4 将以病毒为载体的光感蛋白注入小鼠 M1 区并造模  89-91
    4.1.5 对导入病毒的小鼠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证实是否表达  91-95
    4.1.6 光感基因调控技术干预模型小鼠的 M1 区  95-96
    4.1.7 统计学分析  96-97
  4.2 实验结果  97-101
    4.2.1 光感蛋白病毒在小鼠大脑 M1 区表达  97-99
    4.2.2 利用光感基因技术干预模型小鼠 M1 区前后滚筒测试行为学结果  99-100
    4.2.3 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101
  4.3 讨论  101-105
  4.4 结论  105-106
第5章 本课题优缺点  106-108
  5.1 课题创新点  106
  5.2 课题缺点  106-107
  5.3 进一步研究计划  107-108
参考文献  108-121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121-123
致谢  123-124

相似论文

  1. 高频电磁场治疗兔内置入物感染的实验研究,R687.3
  2. 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出生前后Wnt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R782.21
  3. 420nm强脉冲光对痤疮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R758.733
  4.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5. Balb/c小鼠皮肤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JS-K体内抗肿瘤活性的研究,R739.5
  6. MRI在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原性帕金森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445.2
  7.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兔干眼动物模型中的表达,R-332
  8. 多系统萎缩55例临床特征及脑径线测量的对比分析,R741
  9. 沙棘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S793.6
  10. Tim-3-Gal-9通路在小鼠复发性流产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R714.21
  11. 大鼠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模型的建立,R692.3
  12. 快动眼睡眠剥夺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海马及下丘脑中CRF及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R749.4
  13. 大鼠脑积水侧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实验研究,R742.7
  14. 海尔曼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致病性的活体评价,R181.3
  15. 急性肺栓塞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R563.5
  16. 阻塞性肺不张动物模型建立及MSCT与病理学对比研究,R-332
  17. UCMSCs经枕大池移植治疗发育鼠HIE后遗症实验研究,R722.1
  18. C57BL/6小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中细胞因子研究,R512.62
  19. 新生期树鼩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模型的优化,R722.1
  20. 咽舒饮泡腾片治疗咽炎的药效学和帮得孕改善着床的实验研究,R285.5
  21. 益生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R574.6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