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肝生于左”理论在乳腺增生病发病中的应用

作 者: 陆慧敏
导 师: 黄梅
学 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医学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偏向性 肝生于左
分类号: R271.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的发病在左右乳房之间的偏向性差异,以及具有偏向性的HMG患者的症状表现与“肝病”之间的联系,探讨“肝生于左”理论应用于HMG发病中的意义,从而为该理论在临床对乳腺增生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观察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门诊确诊为HMG的155例患者。①通过统计HMG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在左右乳房的分布情况,分析HMG在左右乳房发病的偏向性,探讨“肝生于左”理论在HMG发病部位偏向性中的意义。②通过分析发生在左、右乳房的HMG与“肝病”症状表现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肝生于左”理论在HMG临床中的应用。结果:①纳入研究的155例HMG患者共310个乳房中,左侧乳房症状体征总分值的均数与右侧乳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MG发病的症状体征在左侧乳房的表现较右侧乳房突出。②在155例HMG患者中,发病的症状体征具有左侧或右侧偏向性者共90例,其中偏左的患者64例,偏右的患者26例;无偏向性患者(双侧)共65例,说明发病具有偏向性的HMG患者多于无偏向性的患者,且发病偏向左侧的患者多于右侧。③HMG在偏左及右侧患者,左、右乳房的症状体征总分值的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偏向性(双侧)患者左、右乳房的症状体征总分值的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偏向性的HMG患者中,左、右乳房的症状体征存在明显差异。④HMG发病偏向右侧的患者右乳的症状体征总分值的均数与偏向左侧的患者左乳的症状体征总分值的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MG疼痛及肿块的症状体征在左乳的表现明显比右乳突出。⑤在所有155例HMG患者中,共有92例符合“肝病”之症状表现,其中偏左侧者49人,偏右侧者13人,无偏向性者(双侧)30人;符合“肝病”的HMG患者中,偏向左侧与偏向右侧及双侧患者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向右侧患者数与双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0>0.05)。说明发病偏左侧HMG患者,与“肝病”的症状表现相关性较偏右及双侧的HMG患者更强。结论:①HMG发病的症状体征在左侧乳房的表现较右侧乳房突出;发病具有偏向性的HMG;患者多于无偏向性的患者,且发病偏向左侧的患者多于右侧,疼痛及肿块的症状体征在左乳的表现亦为突出。说明“肝生于左”理论应用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部位的偏向性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②HMG发病偏向左侧的患者“肝病”主症、次症及总分分值的均数均较右侧、双侧高,提示与HMG发病偏右及无偏向性的患者相比,偏左的患者与“肝病”的主要症状相关性更强。以上结论说明“肝生于左”理论在HMG发病中具有现实意义,对临床症状表现偏于左侧的患者,我们在预防及治疗时,应更多考虑“从肝预防”、“从肝论治”。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0
引言  10-12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2-21
  1.1 乳腺增生病现代医学研究  12-14
    1.1.1 乳腺增生病的定义  12
    1.1.2 HMG的病理机制  12
    1.1.3 HMG的病因学说  12-13
    1.1.4 HMG的西医治疗  13-14
  1.2 乳腺增生病中医学研究  14-16
    1.2.1 乳癖的定义  14
    1.2.2 乳癖的“脏腑辩证”学说  14-15
    1.2.3 乳癖的“经络辨证”学说  15-16
  1.3 “肝生于左”理论的研究  16-20
    1.3.1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释义  16-17
    1.3.2 左关脉应肝  17
    1.3.3 “肝生于左”理论在疾病发病中的应用  17-18
    1.3.4 “肝生于左”理论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8
    1.3.5 “肝病”的症状表现  18-20
  1.4 “肝生于左”理论与乳腺增生病  20-21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29
  2.1 临床资料  21
  2.2 纳入标准  21
  2.3 排除标准  21
  2.4 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  21-22
    2.4.1 西医诊断及分级标准  21-22
    2.4.2 中医诊断标准  22
  2.5 发病偏向性的判断标准  22-23
  2.6 “肝病”的诊断标准  23
    2.6.1 “肝病”的表现  23
    2.6.2 “肝病”的珍断的评分标准  23
  2.7 技术路线  23-24
  2.8 统计方法  24
  2.9 结果  24-29
    2.9.1 HMG年龄分布情况  24-25
    2.9.2 HMG发病偏向性的临床研究  25-26
    2.9.3 HMG发病偏向与“肝病”的相关性  26-29
第三章 讨论  29-33
  3.1 “肝生于左”理论应用在HMG发病部位偏向性的意义  29-30
  3.2 HMG中“肝生于左”理论与“肝病”的相关性  30-32
  3.3 不足与展望  32-33
结语  33-35
参考文献  35-38
附录  38-40
致谢  40

相似论文

  1. 乳腺增生细胞增殖的表达及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R271.44
  2. Bcl-2、Bax在乳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及温阳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研究,R271.44
  3. 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及Hub蛋白分类与作用规律研究,Q51
  4. 香灵乳康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肾虚、痰凝血瘀证)临床观察,R271.44
  5.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R271.44
  6. 乳腺增生病相关因素与组织ER、P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R271.44
  7. 弹性成像在乳腺增生瘤变诊断中的应用,R737.9
  8. 三才治疗仪配合口服逍遥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R655.8
  9. 乳核宁片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R271.44
  10. 从肝肾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R271.44
  11. 补肾调周法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R273
  12. 乳安凝胶膏剂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R271.44
  13. 乳块消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证)临床观察,R271.44
  14. 柴芍乳增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证)临床观察,R271.44
  15. 逍遥蒌贝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论与实验研究,R285.5
  16. 技术进步与收入分配,F124.7
  17. 乳康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R285.5
  18. 乳腺增生病辨证治疗的方证相应研究,R271.44
  19. 调周消癖法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R271.44
  20. 中医乳腺增生病的PRO量表的研制与考核,R271.44
  21. 加味平积汤治疗子宫肌瘤合并乳腺增生病对细胞免疫表达影响的临床研究,R271.4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妇产科 > 产科病 > 乳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