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研究

作 者: 谭杉
导 师: 王花兰
学 校: 兰州交通大学
专 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可达性 模糊评价
分类号: U239.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意义上对轨道交通可达性的评价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效率和高可达的出行要求。可达性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状况的一种评价手段,对城市网络布局、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等问题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可达性的发展进程,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可达性的四大特性。(2)对经典可达性模型——空间阻隔模型、累积机会模型、潜力模型、效用模型和时空约束模型进行考察、对比和适应性分析,总结各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对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可达性分析和评价,为建立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模型提供依据,对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理念、理论和设计的具体方案给予选择加以丰富。(3)在对五种经典模型研究基础上,采用组合模型的思路,运用定量测算模型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进行整体研究。通过对时间因素、票价因素、换乘次数以及乘车站数等定量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定量测算模型。结合城市结构和城市规模因素、土地利用因素、可获得机会因素、交通系统因素以及个性因素等不便于量化的指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作进一步分析评价。(4)设计基于可达性的城市轨道交通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概率统计的方式处理调查数据,求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因素的权值。(5)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运用定量测算模型对重庆市轨道1、2、3和6号线进行可达性定量分析,比较渝中区、渝北区、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以及沙坪坝区的可达性状况。结果表明,重庆市轨道交通可达性与经济状况相符合。其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重庆市区可达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居民对现有的轨道交通线路比较满意,可以通过加强建设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更高的可达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8-9
    1.1.1 研究背景  8
    1.1.2 研究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1.2.1 国外研究概况  9-10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0-11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1-13
    1.3.1 研究内容  11-12
    1.3.2 技术路线  12-13
2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基础理论  13-19
  2.1 可达性概念与特征  13-17
    2.1.1 可达性概念  13
    2.1.2 可达性特征  13-14
    2.1.3 轨道交通系统可达性指标  14-17
  2.2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评价的意义  17-19
3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度量方法  19-25
  3.1 经典可达性度量模型分析  19-22
    3.1.1 空间阻隔模型  19-20
    3.1.2 累积机会模型  20
    3.1.3 潜力模型  20-21
    3.1.4 效用模型  21
    3.1.5 时空约束模型  21-22
  3.2 可达性度量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22
  3.3 可达性研究发展方向  22-25
4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评价模型建立  25-34
  4.1 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定量测算模型  25-27
  4.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7-34
    4.2.1 基于模糊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影响因素分析  27-29
    4.2.2 模糊评价方法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实用性及其优点  29-31
    4.2.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31-34
5 实证分析  34-56
  5.1 研究对象概述  34-40
    5.1.1 重庆市基本概况  34-36
    5.1.2 重庆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36-40
  5.2 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可达性状况比较研究  40-52
    5.2.1 计算指标的确定  40-49
    5.2.2 重庆市区轨道交通可达性测算  49-52
  5.3 基于可达性的重庆轨道交通满意度调查  52-55
    5.3.1 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重要性的扩展调查  52
    5.3.2 确定各层指标间的权重分配  52-54
    5.3.3 单因素模糊评价  54
    5.3.4 模糊综合评价  54-55
  5.4 评价结果分析  55-56
结论  56-58
致谢  58-59
参考文献  59-6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1-62
附录 问卷调查  62-63

相似论文

  1. 煤炭企业节能运行机制评价研究,F206
  2. 基于RS和GIS技术的西安市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与评价,P208;P237
  3. 供应商评价体系在LG公司的应用研究,F416.6;F224
  4. 杭州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F293.3
  5. C银行的IT服务管理综合评价研究,F830.49
  6. 一体化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与作用的研究,F284
  7. 新建轨道交通项目对周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分析,U239.5
  8. 网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G434
  9. 基于CBR、TOC和TRIZ的绿色设计模型研究,TB472
  10. 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化融资方式研究,F572
  1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票价模型研究及应用,O242.1
  12. 轨道交通票价理论及方案研究,F224
  13. TOD模式指导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研究,TU984.113
  14. 地下铁道线路平、纵面设计相关技术研究,U231.1
  15. 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预测方法研究,U293.13
  16. 城市居住小区人居环境的评价研究,TU984.12
  17. 南京地铁流程式运营管理模式研究,F572.88
  18.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研究,U12
  19. 公路长大山岭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U455.1
  20. 鞋楦对女鞋舒适性的影响,TS943.1
  21. 复杂富水矿山突水风险与注浆设计综合分析与评价,TD745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铁路运输 > 特种铁路 > 城市铁路、市郊铁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