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莪术油干乳、脂质微丸制备的研究及体内评价

作 者: 王永圣
导 师: 崔福德
学 校: 沈阳药科大学
专 业: 药剂学
关键词: 莪术油 吉玛酮 高分子乳化剂 干乳 肠溶干乳 脂质微丸 固体乳化剂 生物利用度
分类号: TQ46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将液态油性药物固体化,制备液态油性药物的功能性固体制剂,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药剂工作者的关注。制备高含油量,具有与乳剂接近甚至相同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固体制剂一直是药剂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本论文以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药物莪术油为模型药物,以高分子材料作为乳化剂和载体采用简单的研磨干燥法制备了能在人工胃液中迅速释放药物的莪术油速释干乳;以固体粉末作为主要乳化剂,肠溶高分子作为辅助乳化剂和载体制备了,在人工胃液中释放较少,在人工肠液中迅速释放药物的肠溶干乳;以ATO 888作为脂质载体,采用熔融骤冷法制备莪术油缓释脂质微丸并对高分子和固体粉末稳定乳剂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以自制莪术油自乳化制剂作为参比制剂,评价了三种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采用简单的研磨干燥法,以Eudragit E100的酸溶高分子作为乳化剂和载体,将油相与Eudragit E100的酸溶液一起研磨成初乳,加入适量增塑剂和稳定剂,研磨均匀后铺于玻璃板上,烘箱40℃干燥,制备了高含油率的(含油量~40%)莪术油速释干乳,并对影响莪术油速释干乳性质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筛选出速释干乳的最佳处方,干乳中莪术油总油残油率和三指标成分的残油率均在85%以上。莪术油速释干乳在人工胃液中5min释放药物达75%以上,15min释放药物超过85%。以Aerosil 200作为乳化剂兼吸附剂和肠溶高分子Eudragit L100-55作为载体和辅助乳化剂制备了莪术油肠溶干乳。莪术油肠溶干乳在人工胃液中2h释放量小于10%,而在人工肠液中迅速释放药物,20min内达到75%以上。以ATO 888作为脂质载体,采用熔融骤冷法,将莪术油与脂质材料一起高温熔融,加入适量载体和崩解剂,置于预热的水相中,搅拌分散均匀后,加入冰水骤冷,制备得到莪术油脂质微丸。以制剂中莪术油以及三种指标成分莪术醇、吉玛酮、莪术二酮含量作为指标,进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制剂在冷藏条件下放置5个月稳定,莪术油脂质微丸在室温条件下稳定。莪术油速释干乳和肠溶干乳在室温和加速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对高分子和固体粉末稳定乳剂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高分子要较好地稳定O/W乳剂,应具有明显的亲水亲油基团,亲油链尽量长于亲水链,且主链应尽可能简单,为高分子主链上亲油亲水链的自由旋转弯曲而吸附于油水界面上提供便利。固体粉末要具有稳定O/W乳剂的能力,必须要求固体粉末具有合适的亲水亲油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油的接触角越大,稳定乳剂的能力越强。固体粉末与某些高分子合用可以提高乳剂的稳定性。以自制莪术油自乳化制剂作为参比制剂,通过家兔口服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考察了三种制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莪术油速释干乳和肠溶干乳具有与自乳化制剂类似的生物利用度,两者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2.79%和82.56%。莪术油脂质微丸相对生物利用度较低,为66.18%。本论文的特点:以Eudragit E100的酸溶高分子作为乳化剂、采用高分子作为乳化剂兼固体载体制备速释干乳,以Aerosil A200为固体乳化剂,肠溶水散体Eudragit L30-55制备肠溶型干乳,以固体脂质材料作为载体而达到油性药物固体化的有关研究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14-16
英文摘要  16-18
前言  18-30
  1 莪术油的研究进展  18-20
  2 油性药物固体化的研究现状  20-26
  4 剂型选择的依据  26-27
  5 参考文献  27-30
第一章 莪术油总油及三种指标成分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30-47
  1 试药与仪器  30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0-45
    2.1 莪术油紫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30-35
      2.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0-31
      2.1.2 莪术醇线性关系的考察  31
      2.1.3 莪术醇莪术油醇油系数的测定  31-32
      2.1.4 供试品稳定性考察  32
      2.1.5 精密度与加样回收率测定  32-33
      2.1.6 莪术油在不同pH值下的稳定性考察  33-34
      2.1.7 莪术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  34-35
    2.2 莪术油速释干乳中莪术油分析方法的建立  35-38
      2.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5-36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36
      2.2.3 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  36-37
      2.2.4 莪术油速释干乳中莪术油的含量测定  37
      2.2.5 莪术油速释干乳释放度的研究  37-38
    2.3 莪术油肠溶干乳中莪术油的含量测定  38-40
      2.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8-39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39
      2.3.3 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  39-40
      2.3.4 莪术油肠溶干乳中莪术油的含量测定  40
      2.3.5 莪术油肠溶干乳在胃肠道释放度的测定  40
    2.4 莪术油脂质微丸中莪术油分析方法的建立  40-42
      2.4.1 测定波长的确定  40-41
      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41
      2.4.3 回收率与精密度试验  41
      2.4.4 脂质微丸中莪术油的含量测定  41-42
      2.4.5 莪术油脂质微丸的释放度测定方法  42
    2.5 莪术油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42-45
      2.5.1 色谱条件  42
      2.5.2 检测波长的确定  42-43
      2.5.3 标准曲线的制备  43-44
      2.5.4 精密度试验  44
      2.5.5 加样回收率考察  44-45
      2.5.6 制剂中三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45
  3 本章小结  45-47
第二章 莪术油速释干乳的研究  47-67
  1 仪器与材料  47
  2 方法与结果  47-65
    2.1 莪术油速释干乳颗粒中总油及三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47
    2.2 莪术油速释干乳释放度的考察  47
    2.3 莪术油速释干乳在人工胃液中分散稳定性  47-48
    2.4 莪术油速释干乳粉体学性质的考察  48
    2.5.稳定性试验  48
    2.6 莪术油速释干乳颗粒的制备  48-62
      2.6.1 制备工艺  48-49
      2.6.2 处方因素对莪术油速释干乳的影响  49-58
        2.6.2.1 高分子乳化剂的筛选  49-51
        2.6.2.2 酸种类的考察  51-53
        2.6.2.3 磷酸用量的选择  53
        2.6.2.4 EudragitE100用量的考察  53-54
        2.6.2.5 增塑剂对莪术油速释干乳的影响  54-56
        2.6.2.6 载体种类对莪术油干乳的影响  56-57
        2.6.2.7 载体用量对莪术油速释干乳的影响  57-58
      2.6.3 工艺因素对莪术油速释干乳的影响  58-60
        2.6.3.1 研磨时间的考察  58-59
        2.6.3.2 油相加入方式的选择  59-60
      2.6.4 其它因素对莪术油速释干乳的影响  60-62
        2.6.4.1 干燥方式的选择  60-62
        2.6.4.2 颗粒大小对莪术油速释干乳释放的影响  62
    2.7 最终处方的确定  62-63
    2.8 莪术油速释干乳稳定性考察  63-65
  3.小结  65
  4.参考文献  65-67
第三章 莪术油肠溶干乳的研究  67-87
  1 仪器与材料  67
  2 实验方法  67-69
    2.1 莪术油肠溶干乳中总油含量测定及三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67
    2.2 莪术油肠溶干乳释放度的考察  67-68
    2.3 莪术油肠溶干乳粉体学性质的考察  68
    2.4 莪术油肠溶干乳颗粒制备方法  68-69
  3.结果与讨论  69-85
    3.1 莪术油肠溶干乳颗粒的制备工艺的考察  69-82
      3.1.1 莪术油肠溶干乳处方因素的考察  69-79
        3.1.1.1 肠溶高分子材料的选择  69-70
        3.1.1.2 以HAS-LG为肠溶材料制备莪术油肠溶干乳  70-72
        3.1.1.3 以EudragitL100-55为肠溶材料制备莪术油肠溶干乳  72-74
        3.1.1.4 Aerosil200用量对莪术油肠溶干乳的影响  74-76
        3.1.1.5 EudragitL30D-55用量对莪术油肠溶干乳的影响  76-78
        3.1.1.6 稳定剂对莪术油肠溶干乳质量的影响  78-79
      3.1.2 工艺因素对莪术油肠溶干乳的影响  79-82
        3.1.2.1 研磨时间对莪术油肠溶干乳的影响  79-81
        3.1.2.2 颗粒大小对莪术油肠溶干乳释放的影响  81-82
    3.2 最终处方的确定  82-83
    3.3 莪术油肠溶干乳稳定性考察  83-85
  4.小结  85
  5.参考文献  85-87
第四章 莪术油脂质微丸的研究  87-101
  1 仪器与试药  87
  2 方法与结果  87-88
    2.1 莪术油脂质微丸中总油及三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87
    2.2 莪术油脂质微丸的释放度测定  87-88
    2.3 莪术油脂质微丸粉体学性质的考察  88
    2.4 莪术油脂质微丸的制备  88
  3 实验结果  88-99
    3.1 处方因素对莪术油脂质微丸的影响  88-94
      3.1.1 脂质材料的选择  88-89
      3.1.2 油相用量对莪术油脂质微丸的影响  89-90
      3.1.3 固体支持剂的选择  90-91
      3.1.4 固体支持剂用量对莪术油脂质微丸的影响  91-92
      3.1.5 促释剂的选择  92-93
      3.1.6 促释剂用量对莪术油脂质微丸的影响  93-94
    3.2 工艺因素的考察  94-98
      3.2.1 制备初期水相温度对脂质微丸的影响  94-96
      3.2.2 制备后期水相温度对脂质微丸的影响  96
      3.2.3 制备时搅拌速度对脂质微丸的影响  96-98
    3.3 莪术油脂质微丸的稳定性实验结果  98-99
  4 本章小结  99-100
  5 参考文献  100-101
第五章 高分子和固体粉末对乳剂稳定机理的初步探讨  101-113
  1.仪器与试剂  101-102
  2.方法与结果  102-106
    2.1 几种高分子和固体细颗粒亲油能力的考察  102-103
    2.2 几种不同高分子及固体颗粒对水相粘度的影响  103-104
    2.3 几中不同的高分子及固体细颗粒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104-105
    2.4 以不同高分子和固体乳化剂制备莪术油乳剂  105-106
    2.5 高分子与Aerosil 200合用对乳剂稳定性的影响  106
  3.讨论  106-110
    3.1 不同固体粉末对乳剂稳定能力的比较  106-108
    3.2 不同高分子对乳剂稳定能力的比较  108-109
    3.3 高分子和Aerosil 200合用对乳剂稳定能力的比较  109-110
  4.小结  110-111
  5.参考文献  111-113
第六章 莪术油三种制剂口服给药家兔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113-122
  1.仪器、试剂与动物  113
  2.实验方法与结果  113-117
    2.1.给药方案  113-114
    2.2.血浆样品分析  114
      2.2.1.色谱条件  114
      2.2.2.血浆样品的处理和测定  114
    2.3.数据处理  114-115
    2.4.分析方法确证  115-117
      2.4.1.标准曲线的制备  115
      2.4.2.最低定量限  115
      2.4.3.方法专属性  115-116
      2.4.4.精密度实验  116-117
      2.4.5.回收率实验  117
  3.研究数据  117-120
    3.1.血药浓度数据  118-120
    3.2 四种制剂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120
    3.3 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120
  4.小结  120-122
全文结论  122-124
致谢  124-125
论文发表情况  125-126

相似论文

  1. 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评价,R944
  2. 依达拉奉/环糊精超分子体研究,R943
  3. 吲达帕胺微孔渗透泵片的制备及质量研究,TQ463
  4. 类药性和生物利用度的理论预测研究,R914
  5. 盐酸氨溴索的HPLC分析方法及其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R927.2
  6. 二甲基-β-环糊精和壳聚糖提高难溶性药物BMCP25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R96
  7. 单分散自组装纳米混悬剂提高难溶性药物普罗布考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R96
  8. 丙硫氧嘧啶缓释片的研制与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R96
  9. 雷帕霉素固体新制剂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R965
  10. 炔丙基半胱氨酸吸收特性的研究,R96
  11. 单油酸甘油酯/泊罗沙姆407立方液晶骨架用于提高水飞蓟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R283
  12. 海藻多糖植物复合胶成膜性及其性能评价,TB383.2
  13. 两种低分子肝素(LMWH)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TQ464.5
  14. 吡罗昔康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R94
  15. 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及其自微乳剂的研究,R94
  16. 抗棘球蚴药物甲苯达唑软胶囊的研制和生物利用度研究,R96
  17. 利培酮分散片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R96
  18. 盐酸巴尼地平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R94
  19. 卵磷脂络合碘的质量标准与其药物动力学研究,R96
  20. 硝酸异山梨酯缓释微丸的研究,R94
  21. 长春西汀原位凝胶及原位微球的制备与评价,R9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中草药制剂的生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