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汉书》司法语义场研究

作 者: 李娟
导 师: 俞理明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漢書》 司法詞語 語義場 義素分析法 義位系統
分类号: H1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7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專書專题詞彙研究,是全面描寫與研究一個時代詞彙系統的基礎。《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從一出世就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一直為歷代學者所尊崇。目前從語言和詞彙角度研究《漢書》的成果並不多見,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主要是對詞語進行考釋的單篇論文,因此對《漢書》詞彙系統的研究亟待加強。我们选取了《漢書》詞彙系統的一個部分——司法詞彙系統為研究對象,以反映詞彙系統的語義場理論為指導,結合共時文獻材料尤其是出土簡牘材料,對《漢書》司法語義場中各義位關係作細致全面地描寫和研究,歸納《漢書》司法詞彙詞義系統的特點,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司法詞彙詞義方面的一些相關理論問題。法律詞彙史是中國法律語言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斷代法律詞彙研究是研究法律詞彙史的基石。故本課題對中國法律語言的研究也有重要價值。本文以語義場理論為主要指導理論,聯系認知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等相關理論,主要採用客觀描寫法、義素分析法、比較互證法、定量與定性分析結合法對《漢書》司法語義場中的132個義位進行了窮盡的統計和細致的描寫與分析。全文分為4個部分:第1部分是緒論,主要包括選题綠起、《漢書》及《漢書》語言研究概況、中國古代法律詞彙研究概況、本文採用的理論與方法、漢語語義場研究概況、研究目的與任務、《漢書》司法語義場劃分、與論文有關的幾點說明。第2部分和第3部分是我們對《漢書》司法語義場的描寫與分析。第2部分是對6個司法名物語義場即案件、證人證物、供詞、監獄、囚犯、獄具的描寫與分析。第3部分是對9個司法行為語義場即告劾、審理、調查、逮捕、囚禁、審訊、證驗、服罪、判決的描寫與分析。第4部分是《漢書》司法語義場研究。《漢書》司法語義場中的132個義位,根據與別的義位的共性義素和個性義素聚合成一個個小語義場,各語義場根據彼此的共性與差異,又聚合成一個個上級語義場,最終形成了《漢書》司法語義場。這個語義場,盡管是義位構成的系統,但它也是對《漢書》時代司法活動系統性的反映。本文的描寫以司法行為為主線,司法行為包括:告劾、審理、調查、逮捕、囚禁、審訊、證驗、服罪、判決9個語義場,這幾個語義場相互關聯,反映了司法過程中幾個主要的行為過程,形成了一個司法行為鏈,體現為一個具有一定序列關係的行為語義場集合。我們所設立的6個名物語義場,即案件、證人證物、供詞、監獄、囚犯、獄具,與上面所講的司法行為,有密切聯系。《漢書》司法語義場内部,從語義系統的角度來看,存在著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1、語義空位。語義空位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被描寫的下位義位是特殊義位,它們對應的是一般義位,而一般義位通常採用零標記的方式,或者與上位義位同形。2)、文獻記載内容的欠缺造成下位義位的空缺。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A、《漢書》是政治史,偏重於重大歷史事件和政治事件的記述,忽略了對民事訴訟和一般刑事案件的記錄,而民事訴訟和一般刑事案件正是司法活動的主體。B、《漢書》是史書,史書敘事比較概括,它對案件的敘述較多選用概括性強的一般詞語,而不會選用法律規範文件和法律文書中所使用的分工較細、專業性強的術語。2、同義義位的大量出現。《漢書》司法語義場的132個義位中,95個也就是約72%的義位處於大大小小的同義義場中。這些同義詞包括:1)、不同語體的詞。2)、兩個能獨立成詞的同義語素,連用後形成的聯合式複音詞,與原語素構成同義詞。3)、一個語素與別的非同義語素複合成詞後,與原語素構成同義詞。3、反義關係。本場中有3對反義詞。兩對是逆反關係的反義詞,一對是互補關係的反義詞。4、不同層次義位間主要是上下義關係。在我們的上下位關係中有一種特殊情況,即一個上位詞同時又是下位詞,與它另一個下位詞構成同義關係。如鞫用於指稱整個審訊活動的全過程。但當訊、鞫同現的時候,它們又分別指審訊中的兩個不同階段。我們從三個方面即書面語與普通詞語、單音詞與複音詞、專用司法用語和通用司法用語的構成對《漢書》司法語義場進行了分析。1、《漢書》司法語義場中共有詞語132個,其中書面語21個。書面語占所有詞語的16%,這個比例實際上是很高的。這也許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漢書》用詞比較古奥吧。從整體來看,全部21個書面語詞,共出現了91次,平均平均每詞出現4.3次。普通司法詞語111個,共出現了1851次,平均每詞出現16.6次。普通詞語的平均使用率大約是書面詞語的3.9倍。書面詞語是《漢書》司法語義場中的邊緣義位。2、《漢書》司法語義場共有132個詞語,單音詞有53個,複音詞共79個。盡管單音詞數量較少,但每詞的平均使用率是複音詞的4.7倍,因此,我們說《漢書》司法語義場以單音詞為主。複音詞在數量上的相對優勢,也是值得注意的,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統計數字,反映了漢語詞彙由單音形式向複音形式發展的過程中,複音形式漸增、單音形式漸減的不平衡的變化過程。通過研究,《漢書》司法語義場中的複音詞有以下幾個特點:1)、本場複音詞多由本場單音詞參與合成。本場單音詞參與合成的複音詞有65個,約占複音詞總數的82%,說明了本場單音詞在複音詞合成中起決定性作用。本場單音詞參與合成的32個聯合式複音詞中有24個是同義連用,占到了75%,說明聯合式複音詞以同義複合為最多。2)、複音詞的結構形式中,聯合式35個,約占複音詞總數的44%;偏正式35個,約占44%;支配式9個,約占12%。複音詞的結構形式以聯合式與偏正式為主,這與先秦兩漢詞彙發展的總趨势是一致的,也是我國古代複音法律用語的普遍特征。3)、本場的絕大多數複音詞是漢代新詞。漢代出現的58個新詞中,除鞫是單音詞外,有57個複音詞,占所有新詞的98%,占複音詞總數的72%。說明在漢代,複音化是產生新詞的主要途径。3、《漢書》司法語義場共收專用司法詞語118個,通用司法詞語14個。118個專用司法詞語中有單音詞40個、複音詞78個。這40個單音專用司法詞語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本義為司法詞語的詞,有16個,另一部分是由全民用語發展而來的專用司法詞語,有24個。由全民用語發展而來的專用司法詞語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全民詞語縮小指稱範圍發展而成的,即義位縮小。有14個詞語是這種情況,如徒、告等。一種是的義位轉移形成的。轉移又分相似轉移和相近轉移。屬於前者的有4個詞,如牢、阱等。屬於後者的有6個詞,如繫、拘等。78個複音詞中,有68個是由本場單音詞或同義連用、或與別的語素合成的。其餘10個複音詞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義位的轉移形成的,共有8個詞。屬相似轉移的有2個,即蠶室、檻車。屬相近轉移的有6個,即累紲、圜墙、金鐵、木索、三木、赭衣。另一類是用全民用語中的一般成分構成表達專門法律意義的詞語,從來源看,它們是全民公共的,但是,從產生以後的使用範圍來看,它們是專用於司法的。這類詞語一共有2個,即自出、請室。通用司法詞語的意義隨語境的變化而變化,司法意義是一種特殊意義,與它們的一般通用意義並行不悖。

全文目录


摘要  2-6
英文摘要  6-13
1 緒論  13-34
  1.1 選題緣起  13-14
  1.2 《漢書》及《漢書》語言研究現狀  14-17
  1.3 中國古代法律詞彙研究概況  17-18
  1.4 本文採用的理論與方法  18-20
  1.5 漢語語義場研究概況  20-28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與任務  28
  1.7 《漢書》司法語義場劃分  28-29
  1.8 幾點說明  29-34
2.《漢書》司法名物語義場的描寫與分析  34-73
  2.1 案件  34-43
  2.2 證人證物  43-46
  2.3 供詞  46-48
  2.4 監獄  48-60
  2.5 囚犯  60-64
  2.6 獄具  64-73
    2.6.1 木制獄具  64-67
    2.6.2 繩制獄具  67-68
    2.6.3 鐵制獄具  68-73
3.《漢書》司法行為語義場的描寫與分析  73-159
  3.1 告劾  73-96
  3.2 審理  96-104
  3.3 調查  104-111
  3.4 逮捕  111-123
  3.5 囚禁  123-134
  3.6 審訊  134-147
  3.7 證驗  147-149
  3.8 服罪  149-150
  3.9 判決  150-159
4、《漢書》司法語義場研究  159-179
  4.1 《漢書》司法語義場總貌  159
  4.2 《漢書》司法語義場場間關係分析  159-161
  4.3 《漢書》司法語義場場内關係分析  161-168
  4.4 《漢書》司法語義場的構成分析  168-179
    4.4.1 《漢書》司法語義場中書面語和普通詞語的構成與分析  168-170
    4.4.2 《漢書》司法語義場中單音詞和複音詞的構成與分析  170-174
    4.4.3 《漢書》專用司法用語和通用司法用語的構成與分析  174-179
結語  179-180
參考文獻  180-190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簡介  190-192
後記  192-193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193

相似论文

  1. 《汉书·地理志》新证,G256.22
  2. 《后汉书》异文研究,H131
  3. 《汉书》宋祁校语辑校,G256.3
  4. 《汉书》颜注“又音”研究,H13
  5. 颜师古《汉书注》声训研究,H11
  6. 《文选》李善注引《汉书》考校,K234
  7. 《汉书》颜注古字考,H131
  8. 古写本《群书治要·后汉书》异文研究,H124.3
  9. 《汉书·律历志》研究,D929
  10. 甲骨文核心词研究,K877.1
  11. 《十诵律》常用动作语义场词汇研究,H131
  12. 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分析相声中的幽默语言,H13
  13. 门诊医患会话患者应答语信息过量的语用研究,H13
  14. 聲符示源舆词族構建研究,H13
  15. 从语用平衡假设角度看王熙凤的称呼语,H13
  16. 汉语“正反一体”现象研究,H13
  17. 英汉抱怨言语行为对比研究,H13
  18. 现代汉语换言类话语标记研究,H13
  19. 中国法庭话语的言语行为分析,H13
  20. 法律庭审互动中语用预设研究,H13
  21. 赵本山小品幽默的关联理论语言阐释,H1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