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

作 者: 孙伟
导 师: 陈月明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油气田开发工程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田开发 开发规律 评价方法 评价体系
分类号: TE323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932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至2002年底,胜利油区已投入开发油田67个,平均综合含水89.9%,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6.3%,其中胜坨、孤岛、孤东等19个油田综合含水大于90%,全油区常规水驱特高含水单元339个,动用地质储量15.2×10~8t,占油区动用储量的43.1%。特高含水期油田开采程度、开发状况、开发规律较前一阶段发生了变化,本文研究了常规水驱开发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含水上升,液量下降,含水上升幅度减缓,产量、油井开井率及新井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不断减小。本文收集整理了目前油田开发评价中常用的47个指标,在分析各指标开发意义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分类,分为开发技术指标、生产管理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等三类。其中开发技术指标又进一步分为井网完善程度评价指标、注水状况评价指标、开发状况评价指标等三小类;生产管理指标分为措施效果评价指标及管理状况评价指标两小类。通过对以上指标进行分析、归类,提出筛选原则;再利用逻辑分析法分析各个指标的逻辑关系,剔除因果关系指标、等价指标和过程指标;然后在矿场统计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各指标对开发效果(采收率、采油速度)的影响程度,选择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矿场统计、理论计算、界限评价等方法,同时考虑适用性和有效性来确定油田开发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好、中、差的评价标准。油田开发状况评价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状况和水平的描述需要采用多项指标进行衡量,并且每项指标又有重要程度和好坏程度上的差别。在确定权重系数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研制了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水驱开发的特高含水开发单元进行开发效果评价,分析制约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体系,使油藏开发评价向方法科学化、程序规范化、指标定量化、计算软件化发展,正确评价油田的开发水平和开发效果,对提高胜利油区老油田,及中石化、全国特高含水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6
创新点摘要  6-9
第1章 引言  9-23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20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20-23
    1.3.1 研究思路  20-21
    1.3.2 研究内容  21-23
第2章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23-43
  2.1 油田开发阶段划分及开采特征分析  23-25
    2.1.1 开发阶段划分  23
    2.1.2 开采特征分析  23-25
  2.2 特高含水油田开发指标变化规律  25-43
    2.2.1 液量变化规律  25-29
    2.2.2 含水变化规律  29-32
    2.2.3 产量变化规律  32-35
    2.2.4 开井率变化规律  35-40
    2.2.5 新井增加可采储量变化规律  40-43
第3章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指标研究  43-61
  3.1 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析  43-46
    3.1.1 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  43-45
    3.1.2 评价指标相互关系分析  45-46
  3.2 油田开发评价指标筛选  46-52
    3.2.1 筛选原则  46
    3.2.2 筛选方法  46-51
    3.2.3 指标确定  51-52
  3.3 开发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52-61
第4章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指标标准研究  61-102
  4.1 研究思路及方法  61-87
    4.1.1 研究思路  61
    4.1.2 研究方法  61-87
  4.2 评价指标标准确定  87-98
  4.3 评价指标标准汇总  98-102
第5章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  102-112
  5.1 评价方法  102-109
    5.1.1 基本原理  102-103
    5.1.2 评判矩阵 R 确定  103-104
    5.1.3 权重集 X 的确定  104-109
  5.2 矿场应用  109-112
    5.2.1 评价结果  109
    5.2.2 评价实例  109-112
第6章 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评价软件研制  112-122
  6.1 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开发技术  112
    6.1.1 硬件环境  112
    6.1.2 软件环境  112
  6.2 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112-115
    6.2.1 软件特点  112-114
    6.2.2 软件功能  114-115
  6.3 软件界面  115-122
    6.3.1 使用缺省标准  116-119
    6.3.2 使用自定义指标  119-122
第7章 结论  122-123
参考文献  123-127
致谢  127-12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128

相似论文

  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2.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3.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5.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6.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7. 北京地区自主服装品牌竞争优势比较研究,F426.86
  8. 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性状遗传分析,S682.11
  9. 高校音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60-4
  10. 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G841-4
  11. 乳制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F224
  12. 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赛前训练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G838
  13. 基于生存分析方法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研究,F224
  14.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控制评价体系研究,F239.45
  15.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G623.31
  16. 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F426.21
  17. 我国家电企业社会责任践行问题研究,F426.6
  18. 社会力量办学上海华文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G729.2
  19. 中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F224
  20. 时尚企业创意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F426.8
  2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R197.32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 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 > 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与调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