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企业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作 者: 周勃
导 师: 芮明杰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企业基因和染色体 共享和创新 专有知识 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 多级模糊评价 共享交易费用 核心默会知识企业化
分类号: F270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312次
引 用: 1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在总结分析经典理论,结合当前国民经济动态的基础上,提出命题:企业知识如何才能有效地创新?知识创新如何与企业战略运作活动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的融为一体?借鉴进化生物学的思想,运用类比推理法,并运用案例归纳法归纳总结了严格筛选出的若干标杆企业知识创新案例的成功关键要素,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是:以默会知识为主体的专有知识是企业基因,生物体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企业基因(专有知识)则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决定企业内所有知识的性质,所以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进行专有知识的创新。生物基因之所以能够遗传和复制是因为有染色体作为载体,要让知识能够被有效表达、传授、积累和创新,专有知识的最佳载体是企业流程,也就是说,企业染色体是企业流程,专有知识创新必须以企业流程为载体。企业知识创新有两个基本层次;以默会知识为核心的专有知识融入企业染色体(企业专有知识流程化)和知识变异(专有知识持续创新)。以硬性规范或者软性支持的方式,将默会知识在流程上表达解码,就实现了专有知识流程化,专有知识获得共享,而知识变异是对专有知识持续的创新。以上两个部分,是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缺一不可的有机部件。基于本文理论假设,本文尝试建立基于进化生物学启示和标杆案例归纳的企业螺旋型专有知识创新模式。该模式包括主体构成、保证工具、动力推动以及支持政策等。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主体构成分为五个模块:两层次活动、知识流、载体、时间和创新能力夹角:第一,两层次活动①是表达和共享②是静态的创新,在知识创新模式中,两层次活动从目标、方式、规律及支持的工具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要求。第二,在知识创新模式的不同阶段会获得和产生不同的知识流,主要有:外来知识流、核心默会知识流、新生核心默会知识流、专有知识流等。第三,业务流程是知识表达、共享和创新最有效的载体,也是企业知识的最佳实践社区(知识场)。第四,从时间上看,知识创新活动表现为一个长期持续的循环往复过程,企业专有知识的创新轨迹表现为一个螺旋上升过程。第五,对于不同公司来说,其专有知识创新能力是不相同的,创新能力央角的大小则可以看出一个公司专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大小。创新能力央角大小由知识场的大小所决定。完成构建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的构建后,本文借助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本文假设的关键点进行了理论论证。论证重点为:知识共享在本文知识创新模式中的意义,流程作为知识共享最佳载体的必然性。同时,本文笔者尝试在自己服务的企业运用该理论创建和改造企业的知识创新模式,以验证该模式是否是有效的和合理的理论体系。通过一年左右的实践验证,初步证明该理论是有效的,逻辑合理的,能够实质上提升企业知识创新管理水平的理论。作为本文理论假设的应用,本文设计了全新的知识创新管理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分析评价某个企业或者某个行业知识创新模式的水平。本文运用该评价模型对某大型钢铁公司知识创新现状进行了评价分析。本文建立并论证的知识创新模式还存在着缺陷,主要是:没有完成知识创新模式的实证研究,没有分别针对不同行业进行分类论证,这将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1
第一章 导论  11-18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3
    1.1.1 知识创新的研究背景  11-12
    1.1.2 知识创新的研究意义  12-13
  1.2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研究思路  13-14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5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4
    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15
  1.4 本文的体系结构与研究方法  15-18
第二章 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8-46
  2.1 生物进化理论综述  18
  2.2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理论思想的演进与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8-21
    2.2.1 国外研究动态  19-21
    2.2.2 国内研究动态  21
  2.3 战略管理理论相关领域研究思想的研究与动态  21-23
  2.4 知识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3-36
    2.4.1 知识管理描述性研究文献综述  23-24
    2.4.2 默会知识研究文献综述  24-26
    2.4.3 知识创新性研究——知识创新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26-35
    2.4.4 相关知识管理研究文献之不足  35-36
  2.5 企业生物相似性已有研究综述  36-39
  2.6 本章小结  39-46
第三章 基于知识的企业生物工程诸概念的提出及界定  46-73
  3.1 知识概念的理解  46-53
    3.1.1 知识定义  46-47
    3.1.2 知识的分类  47-50
    3.1.3 专有知识与其它分类知识形态的关系  50-53
  3.2 进化生物学的启示  53
  3.3 知识创新最佳实践标杆案例归纳总结分析  53-68
    3.3.1 案例1: 松下电器——汽车用空调电机离合器线圈组装工序  54-58
    3.3.2 案例2: 波士顿的布拉汉姆妇女医院的知识创新管理  58-62
    3.3.3 案例3: GE公司电厂改善项目  62-65
    3.3.4 案例4: 米塔尔钢铁集团知识创新模式——全球知识管理计划(KMP)  65-67
    3.3.5 案例归纳小结  67-68
  3.4 基于知识的企业生物工程领域诸概念的提出和界定  68-71
  3.5 本章小结  71-73
第四章 企业基因组的形成、表达与遗传:知识创新的第一层次研究  73-90
  4.1 知识创新的第一层次解释  73-75
    4.1.1 创新的确切内涵  73-74
    4.1.2 知识创新的概念  74
    4.1.3 单周期知识创新的二个层次  74-75
  4.2 专有知识的来源与形成  75-77
    4.2.1 专有知识的来源  75-76
    4.2.2 专有知识的形成  76-77
  4.3 默会知识表达的可能性  77-80
  4.4 专有知识的遗传  80-87
    4.4.1 知识共享对专有知识遗传的重要性  81-82
    4.4.2 默会知识共享的一般性方法  82-83
    4.4.3 默会知识共享一般性方法的弊病  83-85
    4.4.4 核心默会知识共享的基础路径以及初步比较——新路径的提出  85-87
  4.5 本章小结  87-90
第五章 企业基因组的变异:知识创新的第二层次研究  90-99
  5.1 第二层次知识创新的总体阐释  90
  5.2 专有知识的创新类型与创新渠道  90-93
    5.2.1 专有知识的创新类型  90-92
    5.2.2 专有知识的创新渠道  92-93
  5.3 专有知识创新的方法论  93-97
    5.3.1 专有知识创新的系统工作方法  93-96
    5.3.2 专有知识嵌入流程及专有知识的固化  96-97
  5.4 本章小结  97-99
第六章 企业基因组螺旋进化: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的提出  99-115
  6.1 知识的持续创新与动态竞争优势  99
  6.2 螺旋型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的构建  99-107
    6.2.1 生物基因的螺旋进化运动和标杆案例归纳的启示  99-100
    6.2.2 知识创新模式的构建  100-107
  6.3 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的工具保证  107-109
    6.3.1 推行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创新模式  107
    6.3.2 六西格玛管理等方法  107-109
  6.4 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动力分析  109-112
    6.4.1 企业知识创新的内部动力  109-111
    6.4.2 企业知识创新的外部动力  111-112
  6.5 螺旋型知识创新模式支持政策分析  112-113
    6.5.1 知识创新的资源政策支持  112
    6.5.2 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支持  112-113
  6.6 本章小结  113-115
第七章 企业知识创新模式的制度经济学理论论证  115-132
  7.1 知识共享在知识创新模式的重要地位  115-119
    7.1.1 知识共享的“思想试验”——共享不可缺少的地位  115-119
  7.2 流程作为知识共享最佳载体的必然性  119-129
    7.2.1 企业内核心默会知识共享交易费用的定义  119-122
    7.2.2 对知识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  122-123
    7.2.3 降低知识共享交易费用传统方法的探讨  123-125
    7.2.4 几个知识共享路径效率的比较分析  125-129
  7.3 完整理论基础的建立  129-130
  7.4 本章小结  130-132
第八章 知识创新模式理论实践案例验证  132-150
  8.1 案例背景  132-133
  8.2 现状描述  133-136
    8.2.1 华菱实施新知识创新模式前,在知识创新第一个层次上的状况  133-134
    8.2.2 华菱实施新知识创新模式前,在知识创新第二个层次上的状况  134-135
    8.2.3 华菱实施新知识创新模式前,在整体知识创新模式上的状况  135-136
  8.3 华菱新的知识创新模式的建立和实施  136-145
    8.3.1 华菱实施新知识创新模式在第一层次上的情况  137-138
    8.3.2 华菱实施新知识创新模式在第二层次上的情况  138-142
    8.3.3 华菱在整体知识创新模式上的实施情况  142-145
  8.4 华菱试行知识创新模式的实效  145-146
  8.5 本章小结  146-150
第九章 企业知识创新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150-165
  9.1 基于知识创新模式的企业知识创新管理整体评价模到  150-154
    9.1.1 评价指标体系  150-152
    9.1.2 评价模型  152-153
    9.1.3 评价结果分析  153-154
  9.2 知识创新管理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案例—湘钢知识创新管理评价  154
  9.3 主要研究方法  154
    9.3.1 调查研究法  154
    9.3.2 层次分析法(AHP法)  154
    9.3.3 多级模糊评价法  154
  9.4 具体评价步骤和对华菱湘钢知识创新工作的评价分析  154-163
    9.4.1 建立评价因素集、评价集  154-155
    9.4.2 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155-158
    9.4.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158-159
    9.4.4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159-160
    9.4.5 确定评价等级  160
    9.4.6 评价结果分析  160-163
  9.5 本章小结  163-165
第十章 本文的主要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  165-167
  10.1 主要研究创新  165-166
  10.2 本文研究难点和研究局限性  166-167
参考文献  167-177
后记  177-178

相似论文

  1. 昆楚高速景观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U418.9
  2.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动因,F204
  3.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管理研究,F272
  4. 营销风险预警管理研究,F274
  5. SCXC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研究,F270
  6.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7. 中盐青岛盐业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8. 青岛市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9. 齐二机床资金管理中ERP运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270.7
  10. 昆仑公司ERP项目优化策略研究,F270.7
  11. GSY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F270
  12. C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研究,F270.7
  13. 企业会计信息处理与利用能力提升问题研究,F270.7
  14. 民营企业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同状况研究,F270
  15. 国有企业履行公共责任中的政府作用研究,F270;D630
  16. 基于ERP环境下的楚天印务总公司采购管理研究,F270.7
  17. T公司企业文化内部传播机制研究,F270
  18.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施关键影响因素研究,F270.7;F224
  19. SGD公司ERP软件供应商选择研究,F270.7
  20. 山潍拖实施ERP的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F270.7;F426.4
  21. 苏垦银河ERP系统实施及效果评估研究,F270.7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