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干旱内陆河灌区水盐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作 者: 冯广平
导 师: 姜卉芳;董新光
学 校: 新疆农业大学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关键词: 干旱内陆河灌区 节水农业 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监测网络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 水盐监测
分类号: X83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7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疆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典型的环境气候、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生产的粗放管理方式,多数灌区出现了负效应问题。为了发展节水农业,急需对新疆节水灌溉工程与示范区建设的综合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保证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针对北方旱作区农业特点的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北方干旱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遵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新疆干旱内陆河灌区的实际特点,以监测、试验为核心,结合调查统计分析;以层次分析法为主要分析手段,对新疆干旱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建设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研究的具体成果包括:(1)建立了控制性较强的干旱内陆河灌区水、盐动态综合监测网络体系。通过实时监测获取灌区水盐动态的可靠数据,掌握灌区土壤水、盐的运动规律,为评估灌区节水农业发展状况奠定基础。同时为新疆干旱内陆河灌区建立区域发展综合监测网络体系提供了参考范例。(2)验证了“EM-38大地电导仪结合GPS”的大面积土壤表层盐分快速测试技术准确有效。采用EM-38大地电导仪结合GPS定位对灌区土地表层(0-80cm)盐分变化进行复查,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较高,能够满足分析评估要求。(3)建立的灌区监测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了适合北方内陆河灌区特点的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预警系统。该监测体系涵盖了灌区地面水、地下水盐、土壤水盐、田间排水等因素的实时监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监控了灌区水、盐动态变化情况,通过分析能够较全面地了解灌区水、土环境的变化规律。(4)提出了地下水浅埋区的田间水分再分配测试方法和计算模型。以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负压计监控土壤水运动状态,中子水分仪测定土壤水分变化,参考零通量面建立田间水分再分配计算模型,能够计算灌水后土壤的蓄积水量、入渗水量、地下水对土壤的补给水量。(5)提出了干旱内陆河流域冲洪积平原下游区域盐分出路的新思路。在地下水浅埋、地下水为高矿化度咸水无法利用的区域,通过灌溉措施把地下水位控制在较安全的位置(3m左右),把土壤耕作层内的盐分淋洗到2m以下的土层中,能够减少排盐所需的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2-26
  1.1 问题的提出  12-14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6
  1.3 研究目标  16-17
  1.4 研究综述  17-23
  1.5 主要研究内容  23-24
  1.6 主要研究方法  24-26
第二章 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26-49
  2.1 区域节水农业综合效益的内涵及评价内容和原则  26-27
  2.2 区域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必要性及范围  27-28
  2.3 区域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技术路线  28-30
  2.4 区域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30-42
  2.5 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理论和方法  42-49
第三章 基本情况及灌区综合监测专项调查研究  49-64
  3.1 丰收灌区概况  49-52
  3.2 土地利用现状  52-54
  3.3 研究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3.4 区域水分和环境动态综合监测研究  54-62
  3.5 灌区专项调查研究  62-64
第四章 丰收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效益分析研究  64-97
  4.1 丰收灌区水分及产量监测分析研究  64-66
  4.2 田间土壤水、盐监测与分布规律研究分析  66-74
  4.3 灌溉节水效果与水分生产率研究分析  74-75
  4.4 丰收灌区地下水及排水监测分析研究  75-84
  4.5 丰收灌区土壤分布调查、复查及分析  84-89
  4.6 丰收灌区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分析  89-97
第五章 研究区节水农业发展综合效益评价  97-108
  5.1 区域节水农业经济效益分析  97-98
  5.2 区域节水农业生态效益评价  98-100
  5.3 区域节水农业社会效益分析  100-102
  5.4 区域节水农业综合效益分析  102
  5.5 区域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量化及权重确定研究  102-103
  5.6 区域节水农业综合效益定量分析评价  103-108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讨论  108-113
  6.1 研究总结  108-111
  6.2 讨论  111-113
参考文献  113-120
致 谢  120-121
作者简介  121-122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3. 大连海域消防力量部署方案研究,U698.4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7.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8.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9.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10. 初级阶段探矿权评估的价值要素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F426.1
  11.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12.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13.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14.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S788
  15.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16.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7. HS公司安全管理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F426.21
  18.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19. 大学社会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G647
  20.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21. 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TD74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监测 > 水质监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