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叶片水势感应节水灌溉装置与蚕豆花期缺水补偿效应用研究

作 者: 周海莲
导 师: 王根轩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水分亏缺 补偿效应 节水农业 自动灌溉控制
分类号: S64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势下,在灌溉水利用效率普遍底下背景下,深入研究作物节水机制,广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和推广节水农业的意义十分重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作物在遭受阈值范围内的土壤水分亏缺并且复水后,气孔导度、光合作用、生长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恢复到对照水平或者超过对照水平的现象叫做水分亏缺补偿或者超补偿效应。对作物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的理论研究结果可应用到调亏灌溉、根系分区干旱法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中。结合水分亏缺补偿效应原理和本小组的水稻干旱阈值研究结果,研制了一种自动灌溉方法和设计了一种自动灌溉控制系统:(1)通过红外感应水稻叶片膨压(水势)变化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以缺水的水稻叶片进入和退出红外感应区为信号,经感应器探测控制实现灌溉水的自动出流和断流;(2)土壤水分饱和时,感应器和叶片的位置处于临界状态,灌溉系统的出水龙头处于关闭状态。临界位置设定包括感应器与叶尖之间的长度距离L和叶片夹与夹叶原位的垂直距离H;(3)干旱导致水稻处于生理缺水状态,叶片水势的下降、膨压降低导致叶片下降到感应器的探测范围内,控制系统控制水的自动出流;(4)根据土壤持水力和作物的需水要求,在达到作物需要的灌溉水流量时间自动断流,实现田间灌溉的自动化。该装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为研究双子叶作物的水分亏缺补偿效应及其干旱时间阈值,以期为后续亏缺补偿节水灌溉装置在双子叶作物上的推广应用,本实验以蚕豆为材料,从花期开始亏水处理,分别设计3天、6天、9天和12天的干旱时间,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蚕豆叶片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速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干旱3天和6天后复水的处理组蚕豆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表现出良好的超补偿效应,蒸腾作用速率比对照组低,水分利用效率高出对照组。干旱9天和12天的处理组蚕豆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在复水后有恢复但是无补偿,蒸腾作用速率恢复甚至高于对照组,水分利用效率在复水后比对照组低。

全文目录


致谢  6-8
摘要  8-9
ABSTRACT  9-10
1 绪论  10-28
  1.1 水资源与农业用水  10-11
  1.2 农业灌溉管理与发展  11-12
  1.3 节水农业与节水灌溉  12-14
  1.4 基于植物生理特征的灌溉技术  14-20
    1.4.1 缺水生理指标与自动灌溉  15-17
    1.4.2 用于灌溉控制的一些植物生理指标及优缺点  17-20
  1.5 作物亏缺补偿效应与节水灌溉  20-28
    1.5.1 补偿与超补偿  20-22
    1.5.2 作物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22-24
    1.5.3 补偿效应与节水灌溉  24-28
2 科学问题及实验设计  28-31
  2.1 科学问题  28-29
  2.2 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9-31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33
  3.1 实验材料  31
  3.2 栽培方式与处理  31-32
  3.3 测定项目  32
  3.4 自动灌溉装置研究方法  32
  3.5 数据分析  32-33
4 结果与分析  33-44
  4.1 自动灌溉装置的实现  33-40
    4.1.1 植物叶片电阻补偿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33-35
    4.1.2 红外感应自动灌溉系统  35-37
    4.1.3 红外感应自动灌溉装置的实现原理  37-38
    4.1.4 自动灌溉装置在盆栽水稻的试验结果  38-40
  4.2 蚕豆花期缺水补偿效应阈值研究  40-44
    4.2.1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蚕豆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40-41
    4.2.2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蚕豆蒸腾作用速率的影响  41-42
    4.2.3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蚕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2-44
5 讨论  44-47
  5.1 缺水补偿效应的阈值研究和补偿节水灌溉  44
  5.2 基于植物生理指标的自动灌溉系统优缺点  44-45
  5.3 红外感应节水自动灌溉装置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45-46
  5.4 全球节水农业  46-47
参考文献  47-54
附录  54-55

相似论文

  1. 交替灌溉对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S513
  2.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氮营养对玉米生长及水氮迁移与利用的影响,S513
  3. 榆林黄土区梨枣树生理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研究,S665.1
  4. 水分亏缺对玉米根和叶显微结构及H_2O_2积累的影响,S513
  5. 松沐灌区改造节水农业效益评价研究,S274
  6. 水分亏缺和施氮对茄子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S641.1
  7. 玉米干旱风险分析,S513
  8. 水分调控下梨枣树节水机理及补偿效应研究,S665.1
  9. 玉米水分亏缺的生理生化响应及补偿效应研究,S513
  10. 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施氮对冬小麦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S512.11
  11. 不同土壤肥力下旱后复水对冬小麦的补偿效应研究,S512.11
  12. 华北地区小麦水分胁迫生理补偿效应研究,S512.1
  13. 不同产量稳定型双季稻杂交品种个体对群体动态补偿效应的差异性研究,S511.42
  14. 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调亏灌溉及其影响的研究,S541.9
  15. 烤烟不定根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生理功能研究,S572
  16. 水稻根系分布规律与模拟研究,S511
  17. 民勤绿洲节水农业发展战略研究,S274
  18. 磷和铟掺杂的CdS纳米带及其场效应特性的研究,TB383.1
  19. 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对冬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S482.99
  20. 青海黄土高寒区主要生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S718.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豆荚类 > 蚕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