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机制研究

作 者: 刘雪梅
导 师: 许崇正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软预算约束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转型 内部机制 外部支持系统
分类号: F832.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072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需要各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应对一体化的挑战。而金融资产的质量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经济金融危机就与金融资产质量低下有很大的关系。而其焦点在于银行业的巨额不良资产,它不仅影响着银行体系的稳定,也不同程度地削弱了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受到不良资产的困扰,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巨额不良资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高达3.1万亿元之巨。随着经济和金融改革的深入,这些巨额不良资产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隐患。如果让其长期滞留在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将像一颗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炸弹,不仅严重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也威胁着我国经济及金融业的安全运行。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提高金融资产质量以迎接全球化挑战是摆在我国政府和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于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和华融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剥离和处置建、中、农、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如今,已经过去了七年的时间,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经营效率备受指责。而我国正处于开放条件下的经济转轨时期,并且已经加入了WTO,将在2006年底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届时,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是国内外银行机构的竞争压力。因此,不良资产处置的成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竞争力,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很有必要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找出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本原因,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七年来经营运作的是非功过有个客观评价,并探讨隐藏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低下的效率背后的真实原因,为其未来发展探寻更有利的路径。因此,本文充分运用比较分析法、现代系统论、统计数据分析法及理论联系实际等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机制、运作效率、转型策略和思路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本文是循着软预算约束下强弱对比的制度安排这一线索来组织主要结构的。首先运用比较法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提出造成我国巨额不良资产的根本原因在于软预算约束下“一强二弱”的制度安排,即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处于强势地位,统揽一切,国有银行只是一个

全文目录


1 导论  12-19
  1.1 选题背景  12-13
    1.1.1 客观背景  12-13
    1.1.2 主观动机  13
  1.2 选题意义  13-15
    1.2.1 理论意义  13-14
    1.2.2 现实意义  14-15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5-16
    1.3.1 研究方法  15-16
    1.3.2 研究思路  16
  1.4 结构安排  16-17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7-19
2 文献综述  19-29
  2.1 对我国不良资产状况的研究  19-20
  2.2 对我国不良资产成因的研究  20-21
  2.3 对软预算约束的研究  21-25
    2.3.1 亚诺什·科尔奈的研究  21-22
    2.3.2 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  22-25
  2.4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营的研究  25-26
  2.5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废的研究  26-27
  2.6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转型的研究  27-29
3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及形成原因  29-52
  3.1 关于本文中不良资产的含义及范畴界定  29-30
  3.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严重程度:一个比较的角度  30-34
    3.2.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账面数据  30-31
    3.2.2 与世界前100位大银行的比较  31-32
    3.2.3 与曾发生危机的国家比较  32-33
    3.2.4 与中东欧国家银行的比较  33
    3.2.5 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比较  33
    3.2.6 不良资产占财政收入、GDP、居民储蓄和税收收入的比重  33-34
  3.3 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三个阶段:一个历史的角度  34-35
  3.4 我国不良资产的分布特点  35-36
  3.5 我国不良资产的成因——软预算约束下“一强二弱”的制度安排  36-52
    3.5.1 软预算约束的概念与制度性不良资产  36-37
    3.5.2 我国的软预算约束  37-39
    3.5.3 我国软预算约束下“一强二弱”的制度安排与不良资产的形成  39-52
4 处置不良资产的国际比较与经验教训  52-61
  4.1 我国以前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评析  52-53
  4.2 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实际做法  53-59
    4.2.1 美国的处置模式与处置成就  53-55
    4.2.2 韩国的处置策略  55-56
    4.2.3 波兰分散处置的成功努力  56-58
    4.2.4 日本的做法及失败的原因  58-59
  4.3 从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做法中应该借鉴的经验教训  59-61
5 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现实选择与运作机制  61-73
  5.1 我国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必要性  61-65
    5.1.1 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61-62
    5.1.2 国有商业银行破产之路行不通  62-63
    5.1.3 国际通用的其他方式也不适用于我国  63
    5.1.4 国有商业银行自己清理不良资产困难重重  63-65
  5.2 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比较分析  65-68
    5.2.1 集中处置模式的利弊分析  66
    5.2.2 分散处置模式的利弊分析  66-68
  5.3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性质定位  68-69
  5.4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机制  69-73
    5.4.1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69
    5.4.2 资金来源  69-70
    5.4.3 收购方式  70-71
    5.4.4 经营目标和损失承担  71
    5.4.5 经营手段  71
    5.4.6 监管组织  71-72
    5.4.7 政策和法律支持与约束  72-73
6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  73-95
  6.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贡献  73-77
    6.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73-74
    6.1.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74-75
    6.1.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75
    6.1.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育  75-76
    6.1.5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适合中国国情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76-77
    6.1.6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  77
  6.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中存在的问题  77-82
    6.2.1 资产处置进度缓慢  77-78
    6.2.2 现金回收率低下  78-81
    6.2.3 违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  81-82
  6.3 处置效率低下的原因——软预算约束下“一强三弱”的制度安排  82-95
    6.3.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软预算约束与处置效率  82-84
    6.3.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弱势地位与处置效率  84-87
    6.3.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尴尬困境与处置效率  87-95
7 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废和转型的各方意见与观点  95-105
  7.1 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  95-96
    7.1.1 解散清算  95
    7.1.2 合并转型  95
    7.1.3 永久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95-96
  7.2 理论界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存废转型之争  96-98
  7.3 政府的选择  98-99
  7.4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自身努力  99-101
    7.4.1 目标各不相同  99-100
    7.4.2 剥离和处置手段逐渐多样化、市场化  100-101
  7.5 本论文观点  101-105
    7.5.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该继续存续下去的原因  101-103
    7.5.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该转型的原因  103-105
8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微观策略和思路——财务清算和内部机制构建  105-121
  8.1 转型过渡期的财务清算  105-109
    8.1.1 分账管理政策性收购资产和商业性收购资产  105
    8.1.2 对政策性收购资产处置后的剩余不良资产进行区别处理  105-107
    8.1.3 最终损失的承担  107-109
  8.2 转型后的内部机制构建  109-121
    8.2.1 机构重置  109-112
    8.2.2 重设管理体制  112-113
    8.2.3 功能目标定位单一化  113-114
    8.2.4 采取市场化竞标收购方式  114-115
    8.2.5 处置方式要多样化、全面化  115-117
    8.2.6 确定合理的核心业务并扩大经营范围  117-119
    8.2.7 合理确定资金来源和损失承担  119
    8.2.8 建立有效的人员聘用和激励机制  119-121
9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宏观策略和思路——完善外部支持系统  121-131
  9.1 政府、银行、企业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合理定位  121-122
  9.2 政府实施合理的政策协调与激励  122-125
    9.2.1 转变职能,并实施合理的政策协调  122-124
    9.2.2 给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更宽泛的业务范围和相应的自主权  124
    9.2.3 推动相关优惠政策的实施  124-125
  9.3 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管  125
  9.4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125-127
  9.5 同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  127-129
    9.5.1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127-128
    9.5.2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128-129
  9.6 完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129-130
  9.7 全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130-131
10 结论  131-135
  10.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131-133
  10.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3-135
参考文献  135-144
致谢  144-14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46

相似论文

  1. 安史之乱与天宝大历之际的诗风演变,I207.22
  2.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5.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6.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7.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8. 转型时期我国工会维权的对策研究,D412.6
  9.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0. 《大公报》舆论建构途径研究(1925-1932年),G219.29
  11. 经济社会转型期企业信用问题研究,F279.2
  12. 儒家人性论与转型期人性价值的建构,B222
  13.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防控与解决机制,D631.4
  14.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15. 传统报业全媒体转型之路研究,G219.2
  16.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17. 山西省煤炭企业品牌战略转型研究,F426.21
  18. 战略转型背景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F272
  19.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法律问题研究,F123.7
  20. 产业链视角下北洋政府时期杭州丝绸业发展研究,F426.81
  21. 清末民初教会大学与江南社会现代转型,G64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信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