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白塞病与HLAⅠ、Ⅱ类基因多态性及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相关性研究

作 者: 尚英彬
导 师: 宋芳吉
学 校: 中国医科大学
专 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关键词: 白塞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等位基因 瘦素 可溶性瘦素受体 LABTypeTMSSO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分类号: R597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前言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白塞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937年由土耳其皮肤病医师Hulusi Behcet首先描述,该病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及皮肤损害为主要特征,也可伴有关节、血管、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心脏、肾脏、肺脏、附睾等多器官受累。BD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东亚、中东、地中海沿岸等国家发病率较高,故又称为丝绸之路病,我国北方发病率不低于14/10万。虽然BD的基本病理改变是一种血管炎,但BD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国内外关于BD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特点,同时感染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免疫因素等在其发病及病情进展过程中亦起重要作用,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而导致该病的发生。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或HLA基因复合体,是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1)紧密连锁的基因群,长约3600kb,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人类最复杂的显性多态遗传系统。现已在此遗传系统中确定了224个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数目达1500个,其编码产物—HLA抗原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码HLA抗原的基因群主要有3类:HLA Ⅰ类基因区位于6p的端粒侧,包括HLA—A、B、C及其它一些功能未明的基因和假基因,其编码的Ⅰ类抗原存在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主要功能是识别和递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T细胞;HLA Ⅱ类基因区位于6p近着丝点一端,结构最为复杂,主要包括DR、DQ、DP三个亚区。其编码的Ⅱ类抗原主要存在于某些免疫细胞表面,如抗原递呈细胞、成熟B细胞、活化T细胞等,主要功能是识别和递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T细胞。HLA—DR是目前发现的主要HLA Ⅱ类分子,而

全文目录


一、摘要  6-22
  1. 中文论著摘要  6-13
  2. 英文论著摘要  13-22
二、英文缩略语  22-23
三、论文  23-68
  论文一 白塞病与HLA I类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23-38
    1. 前言  23-25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5-27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27-31
    4. 讨论  31-33
    5. 结论  33-34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34-35
    7. 参考文献  35-38
  论文二 白塞病与HLA II类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38-48
    1. 前言  38-39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9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39-41
    4. 讨论  41-43
    5. 结论  43-44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44-45
    7. 参考文献  45-48
  论文三 白塞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48-57
    1. 前言  48-49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9-51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51-52
    4. 讨论  52-53
    5. 结论  53-54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54-55
    7. 参考文献  55-57
  论文四 白塞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57-68
    1. 前言  57-58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8-60
    3.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60-61
    4. 讨论  61-63
    5. 结论  63-64
    6.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64-65
    7. 参考文献  65-68
四、附录  68-84
  1. 综述  68-81
  2.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81-83
  3. 致谢  83-84
  4. 个人简介  84

相似论文

  1.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3的克隆,S435.112.1
  2. 二化螟温州种群Cry1Ab抗性基因频率的F2检测及氨肽酶N基因CsAPN2的克隆,S435.112.1
  3. 蛋内注射瘦素对肉鸡出雏后早期骨骼肌生长的影响,S831
  4. 瘦素对鸡肝脏脱碘酶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影响,S831
  5. 抗体的非对应性激发及其与H2-Eb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R392
  6. 大鼠静脉血栓栓塞症中D-二聚体动态变化的研究,R543.6
  7. 脂联素、瘦素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探讨,R774.1
  8. 家蝇抗性等位基因检测与频率分布,S852.743
  9. 瘦素与早产儿骨密度、PICP、DPD/Cr关系的研究,R722.6
  10. PGD/HLA分型方法MDA-PCR-SBT的建立,R714.8
  11. 肾移植患者血浆瘦素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分析,R699.2
  12. 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病因的初步探讨,R587.1
  13. 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对脂肪性肝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R575.5
  14. HIV-1抗原特异性CTL免疫应答影响因素的研究,R392
  15.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与检测,S917.4
  16. 野生大豆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S565.1
  17. 我国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社会型鉴定及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差异性分析,S433
  18. 新疆维吾尔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与HLA-Cw*0602等位基因的关联研究,R758.63
  19.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FBN3基因多态性研究,R682.3
  20. 青春期肥胖儿童血清瘦素、脂联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R723
  21. 多重链置换扩增在脊髓性肌萎缩、β地中海贫血单细胞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714.8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全身性疾病 > 原因未明的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