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

作 者: 王中汝
导 师: 江流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关键词: 政治发展 乡镇政权 改革 民主政治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972次
引 用: 1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农村政治发展为基本脉络,结合经验分析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政权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乡镇政权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解决乡镇政权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全文由导言和五章正文组成。导言主要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乡镇政权在运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乡镇问题的基本视角——农村政治发展。以政治发展的视角研究乡镇政权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意味着基层政权的历史变迁将成为本文的逻辑起点,乡镇政权的行为、功能、结构将成为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乡镇政权的权力和农村居民的权利将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换言之,本文是从政治发展的视野中研究乡镇政权的。第一章简要回顾了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历史变迁,重点分析了基层政权的设置、运转和利弊得失。分析表明,无论是封建时代还是民国时代,以基层政权为核心的农村治理体制都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弊端,主要是农村特权阶层借助专制的基层政治权力对农民进行压榨和盘剥,其直接后果是从社会底层动摇并埋葬了一个又一个中央政权——在封建时代表现为王朝治乱循环,在近代表现为民国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失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改造了基层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了民主政治这一崭新的利益关联机制——主要是自下而上发动普通群众参与到基层政权的运行中去,从而争取到农民的衷心拥护,赢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同样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公社的设置和运行却是不成功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第二章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基层政权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分离和基层政权自身的结构分化,这也是新时期农村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由于中国农村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和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之中,一系列转型时期特有的问题便暴露了出来,表现在乡镇政权的运转上,本文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乡镇政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乡镇干部的腐败行为;乡镇政权社会控制功能弱化;乡镇政权经济功能上的偏差。其中,有些问题明显带有历史的烙印,如乡镇干部(基层政治权力的拥有者、行使者)的腐败问题;有些问题是新时期政治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乡镇政权违法干涉村民自治的问题。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这些问题所导致的政治后果,不仅是乡镇政权的“离土”、“离农”倾向和相应的合法性危机,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会演变为党在农村执政的危机和整个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危机。第三章重点分析了乡镇政权诸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乡镇政权(以及乡镇干部)之所以在治理行为、功能履行上产生严重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首先,中央偏向城市和工业的政策,是乡镇诸问题产生的宏观政策背景;其次,乡村之间、县乡之间以及乡镇政权内部权力关系失衡,权力结构分化不充分所导致的不稳定,是乡镇诸问题产生的体制根源;<WP=4>第三,现行乡镇干部政治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是乡镇诸问题产生的机制根源;第四,以家族文化为核心的农村非正式制度的消极影响,是乡镇诸问题产生的文化根源。乡镇政权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样性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需要进行配套性的综合改革加以解决。第四章探讨了乡镇政权的行政改革措施。乡镇行政改革的目的,是根据责权一致的原则解决乡镇政权的效率问题。第一,坚持完善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政务公开制度,规范乡镇政权的权力行为和权力过程,为乡镇政权依法行政奠定微观制度基础。第二,改革县乡行政管理体制,在县乡之间实行法律化分权,彻底废止现行的“条”“块”管理体制,增强乡镇政权的行政协调能力。第三,最根本的是科学界定乡镇政权经济功能,以及根据功能合理设置乡镇机构。通过上述措施,巩固乡镇政权的基层政权地位,提高乡镇政权的行政效率。第五章探讨了乡镇政权的政治改革问题。乡镇政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巩固乡镇政权的合法性,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本文认为,由基层政权的特点所决定,乡镇政治改革的重点是乡镇选举制度的创新,特别是乡镇长选举制度的创新。通过乡镇选举制度改革,规范乡镇政权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权力与权利关系,理顺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建立既能够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又能够规范乡镇政权的施政权力的民主政治新体制。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3-5
英文摘要  5-11
导言  11-19
第一章 我国基层政权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  19-57
  第一节 ”官绅合治”:近代以前农村基层政权的设置与运转  19-28
    一、 设置:以县级政权为中心的农村统治网络  19-21
    二、 运转:专制政治下的“官绅合治  21-23
    三、 利益关联:“官绅合治”治理模式的稳定性分析  23-24
    四、 “官绅合治”治理模式运转中存在的问题  24-27
    五、 明代学者顾炎武对县制和“官绅合治”模式的批评及提出的对策  27-28
  第二节 ”内卷化”:近代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设置与运转  28-36
    一、 设置:近代国家政权向社会基层渗透的努力  29-30
    二、 运转:“地方自治”幌子下的专制统治  30-32
    三、 利益关联:基层政权的“内卷化”——弱化与断裂  32-36
  第三节 民主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基层政权  36-46
    一、 设置:以乡政权为主体的新型基层政权  36-39
    二、 运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级民主制  39-44
    三、 利益关联:基层政权的民主化革命  44-46
  第四节 1949-1984:从乡(村)政权到”政经合一”的人民公社  46-54
    一、 设置:区-乡体制下的乡政权和“政经合一”的人民公社  46-48
    二、 运转:缺乏民主的高度集权体制  48-50
    三、 公社的政治危机:利益关联断裂中的乡村政治冲突  50-54
  小结:民主建政——历史的呼唤  54-57
第二章 乡镇政权的重建与运转中存在的问题  57-93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政权建设的成就  57-63
    一、 村民自治:基层政权与农民之间的纵向权力分化  57-60
    二、 党政分开:基层政权自身权能的横向分化  60-61
    三、 政企分开:基层政权与乡镇集体企业之间的分权  61-63
  第二节 乡镇政权违法行政与自利化倾向  63-70
    一、 乡镇政权违法行政阻碍农村政治发展  63-64
    二、 乡镇政权违法行政行为的几种表现  64-70
  第三节 严重的个人和群体性腐败  70-76
    一、 腐败、违法行政与自利化的区别  70-71
    二、 乡镇政权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基本表现  71-74
    三、 乡镇政权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基本特征  74-75
    四、 权力腐败:基层政权的政治病  75-76
  第四节 乡镇政权的社会控制功能弱化  76-83
    一、 农村社会控制是乡镇基层政权的首要功能  77-78
    二、 乡镇政权与村级组织的涣散、瘫痪  78-79
    三、 乡镇政权与农村宗族组织的复苏  79-81
    四、 乡镇政权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81-82
    五、 作为农村社会控制主体的乡镇基层政权的畸变  82-83
  第五节 乡镇政权经济功能的非农化偏失  83-91
    一、 乡镇政权在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的作用以及中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83-85
    二、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要素流动与城镇化战略的偏失  85-88
    三、 乡镇政权“农政”功能的萎缩  88-91
  小结:”少予多取”与乡镇基层政权的”离土”倾向  91-93
第三章 乡镇政权运转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3-132
  第一节 财政体制分析:乡镇政权诸问题的经济背景  93-98
    一、 乡镇政权的财政收入与支出  93-95
    二、 乡镇财政收支困境的政策背景  95-98
  第二节 乡村关系:乡政村治格局下行政权对自治权的侵蚀  98-102
    一、 农民的自治权  98-99
    二、 乡镇政权的行政权  99-100
    三、 行政权对村民自治的侵蚀与渗透  100-102
  第三节 县乡关系:条块分割格局下的乡镇政权  102-107
    一、 条块矛盾的一般表现  102-103
    二、 条块关系对人民公社的影响  103-104
    三、 条块关系的演变及对乡镇政权的影响  104-107
  第四节 党政关系:不均衡的乡镇权力结构  107-117
    一、 宪政性权力结构  107-111
    二、 体制性权力结构  111-115
    三、 人格化权力结构  115-117
  第五节 机制因素:干部激励机制的负面影响  117-123
    一、 现行政治激励机制的负面激励作用  117-121
    三、 现行乡镇干部政治激励机制的致命缺陷  121-123
  第六节 文化因素:农村非正式制度的消极影响  123-130
    一、 农村非正式制度的基本内容  123-124
    二、 农村非正式制度影响着乡镇干部的价值观  124-126
    三、 农村非正式制度对乡镇干部行为的影响  126-130
  小结:权力结构失衡是乡镇政权诸问题产生的根源  130-132
第四章 行政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132-163
  第一节 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相关思路  132-136
  第二节 制度建设:规范乡镇权力运行  136-149
    一、 税费改革:乡镇行政权力行为的法治化  136-142
    二、 政务公开:乡镇行政权力过程的透明化  142-146
    三、 税费改革与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分析  146-149
  第三节 体制改革:理顺县乡权力关系  149-153
    一、 县乡之间的法律化分权  149-151
    二、 取消“条条”的垂直行政管理  151-153
  第四节 功能调整:乡镇政权的”农政”性质和时代内涵  153-158
    一、 乡镇政权的“农政”性质  153-154
    二、 乡镇政权的“农政”功能  154-158
  第五节 服务于”农政”功能的乡镇机构改革  158-161
    一、 乡镇机构改革必须吸取的历史教训  158-159
    二、 乡镇机构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159
    三、 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159-161
  小结:以乡镇政治改革来巩固乡镇行政改革的积极成果  161-163
第五章 政治改革:改革选举制度,推进乡镇民主政治建设  163-197
  第一节 乡镇选举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  163-172
    一、 选举与民主政治  163-165
    二、 乡镇选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65-168
    三、 乡镇选举制度改革的可行性  168-172
  第二节 关于乡镇选举制度改革的思路  172-179
    一、 中央: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健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直接选举制度  172-174
    二、 地方:乡镇长选举制度的改革实验及不同的评价  174-176
    三、 在稳定中求变革,在统一性中追求多样性  176-179
  第三节 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的政治实验  179-189
    一、 1998-1999年乡镇政府换届选举中的选举制度改革实验  179-182
    二、2001-2002年乡镇政府换届选举中的选举制度改革实验  182-184
    三、 各地乡镇长选举制度改革实验的深度及成效分析  184-187
    四、 乡镇选举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现有制度资源的积极利用  187-189
  第四节 乡镇选举制度改革对现行乡镇政治体制的冲击  189-195
    一、 乡镇政府直选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功能的冲击与相应的改革  189-191
    二、 乡镇政府直选对现行党管干部体制的冲击与相应的改革  191-193
    三、 乡镇政府直选对党的执政方式的冲击与相应的改革  193-194
    四、 乡镇政府直选对干部回避制度的冲击与相应的改革  194-195
  小结:让乡镇基层政权“扎根”到农村社会中去  195-197
主要参考文献  197-201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3. 塞缪尔·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研究,D09
  4.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5.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6.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7.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8.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9.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0.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12.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13. 广东2010年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农村高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G634.41
  14.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G632.3
  15.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16.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17.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18. 南京市街道办事处改革趋势研究,D630
  19.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20.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21. 南京市药房托管运行问题研究,R9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