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食蟹猴脑出血及脑内单次给药的毒性实验研究

作 者: 冯铭
导 师: 王任直
学 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专 业: 神经外科学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脑出血 食蟹猴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超顺磁性氧化铁
分类号: R743.3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在我国,ICH病人占全部脑卒中病人的25~30%。尽管比例不高,但死亡率是脑缺血病人的2~6倍,存活者也多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ICH可导致脑组织的直接破坏,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受压移位、变形甚至中断。血肿分解释放的活性物质产生细胞毒性、破坏血脑屏障,引起脑水肿。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和神经纤维中断。新生血管发生和神经细胞再生或神经保护作用是实现神经功能重塑的前提。本课题前期研究表明,Flk1~+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形成新生血管的能力,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也具有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干细胞分泌的其它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cfactor-3,NT-3)等具有神经保护效应。BMSC是中胚层来源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向神经细胞、骨、软骨、脂肪分化的能力,Flk1~+的hBMSC尚有向血管内皮方向分化的能力。由于BMSC容易获得、体外培养能快速扩增、可自体移植、诱导免疫耐受、减轻或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等,在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病的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中颇受重视。但是,BMSC移植后在体内能存活多长时间?治疗脑卒中的确切机制是什么?移植细胞和宿主细胞之间是否建立了神经突触联系并发挥生理作用?目前尚不明确。国内外学者对BMSC的体外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较多共识。然而,在临床前期体内实验方面仍然面临着众多困惑,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本课题组前期工作证实了hBMSC治疗大鼠脑卒中的有效性。但由于物种的差异,不能推断其对灵长类动物或人是否有效、安全。因此,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hBMSC脑内移植治疗食蟹猴IC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治疗ICH的可能机制及磁共振活体示踪技术,为hBMSC治疗ICH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前研究资料。研究方法本研究课题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食蟹猴自体股动脉血脑内三次注血法来建立ICH模型,通过灵长类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以及病理检查来评价动物模型;第二部分:食蟹猴分为急性期治疗组(造模后1周移植hBMSC)、慢性期治疗组(造模后1个月移植hBMSC),通过神经功能评分、MRI、PET、免疫荧光技术、微血管密度测定(microvessel density,MVD)、病理来评价hBMSC治疗食蟹猴ICH的有效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第三部分: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标记hBMSC,将SPIO标记的hBMSC移植到正常和ICH食蟹猴脑内,通过MRI活体示踪干细胞,以研究细胞的存活、迁移。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研究基础上,获得有效治疗剂量,进行hBMSC食蟹猴脑内单次给药的毒性实验,通过一般状况、神经功能评分、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血常规、血凝指标、血生化、心电图、MRI及全身重要脏器病理等指标来评估hBMSC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结果1.食蟹猴脑内三次注血法建立ICH模型后,1) MRI可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血肿信号,周围结构包括侧脑室前角、基底节核团、中线结构受压移位。2)食蟹猴左侧偏瘫,向右侧呈转圈样动作,灵长类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 PET示造模后右侧基底节区血肿周围皮层、壳核、丘脑、尾状核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SUV减低,以壳核最明显,与对侧相应区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病理结果示注血局部可见多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损伤脑组织已被肉芽组织机化,大部分损伤部位的脑组织已被吞噬含铁血黄素的泡沫细胞所取代,可见少许未吸收的血液。2.1) hBMSC移植后1-4周,急性期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为高、低剂量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高、低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慢性期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为hBMSC移植后2-4周,高、低剂量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高、低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 PET显示急性期治疗组ICH周围皮层及基底节核团的SUV明显升高,hBMSC移植后第2~3周时尤为明显,其中移植后第2周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壳核的SUV%有显著性差异。移植后第3周高剂量组与对照组壳核、丘脑的SUV%有显著性差异。3)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测量血肿周围ROI的NAA/Cr,急性期治疗组hBMSC移植后5周内的高剂量组NAA/Cr水平高于对照组。4)病理结果显示hBMSC移植后,神经组织变性坏死范围减小,血肿吸收较快,低剂量组稍优于高剂量组,均优于对照组,ICH周围形成大量新生血管。3.ICH食蟹猴脑内移植SPIO标记的hBMSC后12周,MRI仍可显示移植的干细胞,但未见干细胞明显迁移。4.食蟹猴脑内单次移植hBMSC后,食蟹猴行为学、心电图、脑脊液学、血液学指标及全身重要脏器病理检查结果证实hBMSC移植对宿主无毒性作用。结论脑内三次注血法可以建立稳定的食蟹猴ICH模型,较好的模拟ICH的病理改变,重复性好;Flk1~+hBMSC移植可以促进食蟹猴ICH周围新生血管形成,增加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保护神经组织,促进ICH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恢复;SPIO可以有效的标记hBMSC,MRI可以活体状态下示踪移植的干细胞;hBMSC单次给药的毒性实验初步证实了其脑内移植的安全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1
缩略词表  11-13
前言  13-18
第一部分:食蟹猴脑出血模型的建立  18-39
  实验材料  18-20
  实验方法  20-24
  实验结果  24-26
  讨论  26-31
  附图表  31-39
第二部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食蟹猴脑出血的实验研究  39-74
  实验材料  39-43
  实验方法  43-49
  实验结果  49-51
  讨论  51-57
  参考文献  57-62
  附图表  62-74
第三部分: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磁共振活体示踪  74-90
  实验材料  74-77
  实验方法  77-79
  实验结果  79-81
  讨论  81-84
  参考文献  84-87
  附图表  87-90
第四部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食蟹猴脑内单次给药的毒性实验研究  90-116
  实验材料  90-93
  实验方法  93-97
  实验结果  97-100
  讨论  100-102
  参考文献  102-104
  附图表  104-116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16-121
综述一  121-131
综述二  131-137
致谢  137-140
个人简历  140-141

相似论文

  1. MR导向冷冻消融兔坐骨神经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R445.2
  2. 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R687.2
  3.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大鼠的实验研究,R742.5
  4. 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冷冻保存及基因转染研究,S827
  5. 用体细胞核移植构建的猪早期胚胎冷冻保存研究,S828
  6. MCMV感染同种异型皮肤移植小鼠急性间质性肺炎模型的建立,R-332
  7.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8.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的研究,R329
  9. 茶黄素与TGF-β3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地影响,R329
  10. 背景抑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DWIBS)与hPET/CT临床价值对比研究,R445.2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12. p38MAPK抑制剂CBS3830对糖尿病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内膜增生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587.1
  13. 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的对照研究,R651.11
  14. 人IVF周期中短时受精方法及其临床结果的研究,R714.8
  15. 基于RFID和GPRS的无线通信平台的医疗应用,R319
  16. MRS联合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R737.25
  1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影响,R743.34
  18.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R743.3
  19. β-榄香烯对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与血管形成的相关性研究,R734.2
  20. 慢病毒介导hVEGF-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实验研究,R329
  21. 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富血小板血浆对其增殖的影响,R32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神经病学 > 脑血管疾病 >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 脑出血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